- 年份
- 2024(2097)
- 2023(3210)
- 2022(2488)
- 2021(2544)
- 2020(2006)
- 2019(4670)
- 2018(4387)
- 2017(7743)
- 2016(4381)
- 2015(5058)
- 2014(5220)
- 2013(5235)
- 2012(4905)
- 2011(4161)
- 2010(4472)
- 2009(4386)
- 2008(4674)
- 2007(3924)
- 2006(3415)
- 2005(3195)
- 学科
- 财(20118)
- 管理(17485)
- 济(15827)
- 经济(15802)
- 业(13911)
- 企(13372)
- 企业(13372)
- 财政(11619)
- 政(9314)
- 务(8084)
- 财务(8083)
- 财务管理(8046)
- 企业财务(7712)
- 方法(6718)
- 中国(6497)
- 学(6146)
- 制(5749)
- 理论(5638)
- 数学(4698)
- 数学方法(4627)
- 体(4460)
- 策(4245)
- 教育(4110)
- 制度(4000)
- 度(4000)
- 体制(3942)
- 农(3812)
- 业经(3767)
- 和(3596)
- 地方(3573)
- 机构
- 大学(64483)
- 学院(62184)
- 济(24092)
- 经济(23549)
- 财(22337)
- 研究(21177)
- 管理(20964)
- 理学(17865)
- 理学院(17656)
- 管理学(17380)
- 管理学院(17281)
- 中国(16785)
- 科学(13677)
- 京(13512)
- 财经(13355)
- 经(11998)
- 所(11159)
- 江(9827)
- 财经大学(9692)
- 研究所(9593)
- 范(8935)
- 师范(8866)
- 中心(8755)
- 北京(8626)
- 经济学(8362)
- 财政(8277)
- 农(7951)
- 经济学院(7389)
- 州(7349)
- 政(7347)
- 基金
- 项目(35734)
- 科学(27987)
- 研究(27482)
- 基金(25889)
- 家(21865)
- 国家(21645)
- 科学基金(18454)
- 社会(17389)
- 社会科(16299)
- 社会科学(16295)
- 省(13377)
- 教育(13205)
- 基金项目(13088)
- 编号(11300)
- 划(11265)
- 成果(11094)
- 自然(10913)
- 自然科(10640)
- 自然科学(10637)
- 自然科学基金(10443)
- 资助(10336)
- 重点(8282)
- 性(8206)
- 部(8190)
- 课题(7950)
- 项目编号(7654)
- 创(7355)
- 教育部(7348)
- 大学(7295)
- 国家社会(7240)
共检索到104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生
以英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为代表的现代"主流"财政理论由于被严重"经济学化"而丧失了解释与预测财政现象与财政发展趋势的能力。产生于16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在分析范式与研究方法上已经为财政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被"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财政理论所取代。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和以何振一为代表的"社会共同需要理论"是重构科学的财政理论的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建国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财政理论是以市场失效为前提,以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为中心,以政府的直接干预为特征而展开的。其主要特点是:把财政理论的研究同经济理论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经济问题研究财政和财政政策;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研究财政理论和政策问题;把研究财政问题和研究政治问题、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结合起来。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柳靖 杨良初
走向市场经济,不只是要变更体制,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和计划经济是一脉相承的,与市场经济却有些格格不入。本文的历史叙述在反思中正显示出这一点。本文考察了财政收支理论、国家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理论、财政赤字理论以及综合平衡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森
传统财政本质理论尽管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存在明显缺陷。界定财政本质必须分析制约财政发展演变过程的内在矛盾,并说明财政的起源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财政的本质是协调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矛盾的手段或方式。如此界定财政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本质 私人需要 公共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目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改革起点决定了这是一场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财政问题必然与此紧密相连。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财政模式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财政实践部门面临的根本难题,也是理论研究面对的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国已明确提出了依据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任务。但是,这一改革目标又应该如何去实现?几百年来,存在于西方国家的就是公共财政。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实践的态度问题,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才是更重要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丁丁
财政学一直以来被作为经济学的分支,但追溯到西方亚当.斯密的理论,实际上财政学是政府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要遵守公法的两大原则。当代西方财政学理论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将公法的两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结合起来,创建了社会成员自由迁徙下的俱乐部产品有效提供的公共财政理论。中国由于市场化进程以及社会建设程度的限制,仍停留在探寻财政合法性的阶段,西方已有的财政理论对中国今后的财政理论研究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效益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背景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大政策。各级政府都可以有所作为。效益财政涉及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勇
本文认为,中国财政学的可能走向是在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上发展公共财政论;并提出了一个假说来描述中国财政学主流的演变情况,认为“双元财政论”和“国家财务独立论”只能适应转轨经济的需要,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发展趋势,公共财政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一、世界多极化与研究我国财政发展的国际政治视角2012年4月26日,财政部谢旭人部长在"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期中,需要更多地从"国际视角"来分析中国的财政经济问题,研究我国财政发展,这是对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李全
财政,按照我们的理解和尽可能简约的表述,可称之为: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在国家存续期间的社会则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现代国家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借助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在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政府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活动。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公债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取得收入,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政府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分配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税务、会计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瑞新 蔡汉波
一、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岂能是名词翻译之误 在理论界,许多学者认为我们不应该把Public Finance译为国家财政,好象国家财政的矛盾与问题都是词没有译好造成的。其实,西方国家把其政府理财活动称为“公共财政”,我们也可以译为国家财政(都是政府的理财活动),“财政”一词本来就是从英文中来。问题是不能把国家财政出现的矛盾归结为词的译法不好,我国的财政又确实还不是公共财政,称之为国家财政比较合适,土生土长的国家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理论的差别较大。以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的国家财政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龙
一、国家、政府与公共受托责任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起源,但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论。 关于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理论有着悠久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春梅
我国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要划清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明确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范围;确定财政的具体支出内容和项目;正确界定和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控制公共财政收支规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等。西方公共财政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子雷
意大利财政学家马尔科认为,公共财政必须从属于特定的国家类型。国家可以分为合作社型国家和垄断性国家。其中,合作社型国家观对布坎南早期财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垄断型国家观则为其构建宪政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借鉴马尔科的国家类型论将有利于我们探讨影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所必须具备的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国家类型论 宪政经济学 公共选择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孙大光 冯兴元
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这种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既不可行,也不可取。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基于"仁慈性政府"预设,存在着内在的财政集权趋势,倾向于试图扼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本文摈弃了上述预设,提出"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以消除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的误区。通过总结和剖析相关文献中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财政联邦制定位论述得出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财政联邦制,中国属于"准财政联邦制"国家,需要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来框定中国政府的财政竞争,也需要"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