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0)
2023(7966)
2022(6602)
2021(6480)
2020(5282)
2019(12708)
2018(12540)
2017(23520)
2016(12515)
2015(14379)
2014(14335)
2013(14334)
2012(13195)
2011(11934)
2010(11960)
2009(11000)
2008(10925)
2007(9642)
2006(8575)
2005(7972)
作者
(33773)
(28017)
(27863)
(27004)
(17897)
(13418)
(12774)
(11030)
(10717)
(10186)
(9840)
(9396)
(9127)
(9111)
(8963)
(8649)
(8268)
(8119)
(8111)
(7957)
(7235)
(6819)
(6653)
(6507)
(6457)
(6324)
(6247)
(6180)
(5677)
(5634)
学科
(53841)
经济(53761)
(32417)
管理(31123)
(22433)
企业(22433)
方法(22212)
数学(19709)
数学方法(19569)
中国(18673)
(18188)
(13160)
贸易(13149)
(13056)
农业(13003)
(12914)
业经(10836)
(10565)
地方(9705)
(9208)
(9177)
银行(9169)
(8829)
收入(8449)
(8435)
金融(8432)
理论(8332)
(7540)
环境(7372)
(7282)
机构
学院(175364)
大学(174778)
(80214)
经济(78782)
管理(62860)
研究(62723)
理学(52640)
理学院(52056)
管理学(51345)
中国(51147)
管理学院(51018)
(37723)
(37161)
科学(34153)
(31122)
财经(29114)
中心(28308)
研究所(27750)
(26679)
经济学(26678)
(26175)
(25214)
北京(24850)
经济学院(24073)
(23232)
师范(23038)
(22500)
财经大学(21557)
业大(21092)
(21011)
基金
项目(108624)
科学(85140)
研究(84404)
基金(78783)
(68220)
国家(67649)
科学基金(57067)
社会(54780)
社会科(51848)
社会科学(51834)
基金项目(40140)
(39635)
教育(39449)
编号(34586)
(33652)
自然(33295)
资助(33226)
自然科(32531)
自然科学(32523)
自然科学基金(31999)
成果(29430)
(25586)
重点(24789)
课题(24496)
(24155)
国家社会(23914)
中国(23579)
教育部(22398)
(22385)
(22291)
期刊
(91950)
经济(91950)
研究(58262)
中国(40010)
(29827)
管理(24490)
(24064)
学报(23763)
教育(23705)
科学(23117)
大学(18843)
(17527)
金融(17527)
学学(17168)
技术(16737)
农业(16499)
经济研究(15997)
财经(15086)
业经(13617)
(13188)
问题(12192)
(12190)
世界(10940)
国际(10692)
(9902)
图书(9575)
技术经济(9052)
(8088)
论坛(8088)
统计(7822)
共检索到278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六次提到共同富裕。在第一部分,报告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这个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这里,十九大报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界定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任务,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范从来  谢超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含义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一个过程,共享发展是其新阶段。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要求中低收入者从增长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高收入者即实现益贫式增长。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实现路径。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一是着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多种形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二是提高再分配政策设计的精准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曾用国际金融危机的事例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这里的分析,是从刚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曾用国际金融危机的事例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这里的分析,是从刚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范从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益贫式增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途径。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从益贫式增长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本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和共同富裕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方式上的逻辑关系。并沿着“改革开放前-涓滴型增长-益贫式增长-共富型增长”这一历史线索,梳理了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结合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因素,从解决相对贫困、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等角度提出了我国从益贫式增长转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最后,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统筹全面均衡发展、以数字经济落实共建共享等视角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涛  向栩  
共同富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远景目标,“富裕”和“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构造一个反映人力资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经验证据检验人力资本通过增长效应和平衡效应推动“富裕”和“共享”,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既有利于“蛋糕”做大,又能有效促进“蛋糕”更好地分配,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力度大于城镇居民,成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变量,推动了“富裕”和“共享”目标的实现;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人力资本通过促进农村高技能劳动力流向城镇,间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从而实现其增长与平衡效应;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的平衡效应在低收入省份更加明显,而在高收入省份不显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振航   高旭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普及农民教育,构建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立了全新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扶贫开发并举、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并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举,深化和拓展了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了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扬扬  卢云鹤  滕阳川  
本文旨在评估我国农村近十年来的收入增长是否益贫并呈现共享发展特征,这对识别中长期内我国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将面临的成就与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利用CHIP2013—2018年农村样本和国家统计局五分组数据,测度农村的益贫增长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严格益贫特性,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快于社会平均增速。然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冲击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导致2020年后益贫特性暂时消失。基于共享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也印证了上述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十三五”时期低收入群体的造血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其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快速提升,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上述结论在展现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技术变革与全球范围不利发展格局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新挑战。本文认为,下一阶段我国仍要继续积极探索有效“提低”路径,以益贫增长和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明远   罗震宇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得的“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典型事实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在于:劳动生产率与自主性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工资上涨对利润和投资的挤压效应;在长期充分就业的历史背景下,工资均等化与结构转型在缩小收入差距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协同作用。日本发展经验表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抑制工资上涨的利润挤压效应以及发挥工资均等化和结构转型的协同作用,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君  张婷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春茹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经历了从追求"同步富裕"到探索"先富带后富"的实践历程。面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并阐释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同时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有彻底反思"共同富裕"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不断完善"共同富裕"的带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同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赵志博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教育是具有高度一致性、协调性与融合性的一体两面。追溯并总结教育协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展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实践理路,深刻挖掘教育与精神富有的内在联系,为科学研判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构建服务于人的精神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奠定基础,进而让教育完全融入到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彬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点任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谋划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紧锣密鼓地部署一系列工作,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专门出台政策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为我们深入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引。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也在乡村。切实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弥合解决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繁荣乡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