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9)
2023(7435)
2022(6178)
2021(5393)
2020(4433)
2019(9678)
2018(8912)
2017(16388)
2016(9235)
2015(9640)
2014(9279)
2013(8984)
2012(8092)
2011(6890)
2010(6703)
2009(6058)
2008(6342)
2007(5356)
2006(4476)
2005(3849)
作者
(27754)
(23035)
(22973)
(21536)
(14656)
(11267)
(10250)
(9033)
(8706)
(7958)
(7935)
(7624)
(7377)
(7233)
(7128)
(6987)
(6954)
(6861)
(6762)
(6721)
(5975)
(5583)
(5358)
(5278)
(5195)
(5170)
(5023)
(4950)
(4722)
(4554)
学科
(34769)
经济(34730)
管理(34220)
(33846)
(28928)
企业(28928)
方法(18060)
数学(16549)
(16543)
数学方法(16442)
(13476)
财务(13469)
财务管理(13456)
企业财务(12990)
(9101)
中国(8215)
业经(7960)
(7730)
(7662)
贸易(7654)
(7494)
农业(6597)
(6264)
技术(5808)
(5599)
(5525)
银行(5493)
环境(5376)
(5369)
(5076)
机构
大学(129115)
学院(128510)
(52441)
经济(51600)
管理(51552)
理学(45998)
理学院(45549)
管理学(44842)
管理学院(44640)
研究(40888)
中国(31237)
(27534)
科学(26161)
(25795)
(25742)
业大(23544)
农业(22174)
财经(21174)
(20825)
(19478)
研究所(19077)
中心(19001)
(17377)
财经大学(16124)
经济学(15951)
商学(15578)
北京(15537)
商学院(15461)
农业大学(15227)
(14865)
基金
项目(93427)
科学(73839)
基金(70741)
(64566)
国家(64052)
研究(60479)
科学基金(55081)
社会(40881)
社会科(39056)
社会科学(39045)
自然(38502)
基金项目(38336)
自然科(37720)
自然科学(37707)
自然科学基金(37091)
(35780)
(30736)
资助(28007)
教育(27604)
编号(21723)
重点(21172)
(20563)
(19843)
科研(19061)
计划(18947)
(18676)
创新(18612)
(17836)
国家社会(17667)
教育部(17437)
期刊
(48860)
经济(48860)
研究(32262)
学报(26504)
(23110)
(23050)
科学(21731)
中国(20929)
大学(19416)
学学(18963)
管理(17735)
农业(15404)
(11959)
金融(11959)
财经(10621)
经济研究(9146)
(8892)
(8843)
业经(8258)
技术(8203)
财会(8193)
(7547)
业大(7394)
会计(7255)
教育(6955)
问题(6661)
农业大学(6417)
商业(6221)
科技(6065)
统计(5726)
共检索到175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闯  李小燕  孙健  
传统的研究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是公司治理的结果,然而本文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预示公司治理的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应计质量为盈余质量的度量,考察了在不同控制权水平下,盈余质量对掏空行为的预示作用。研究发现,当期的盈余质量能够有效预示当年、1年后和2年后的掏空行为,而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水平对盈余质量的预示作用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卢闯  刘俊勇  孙健  杨棉之  
多元化经营是公司关注的重大发展问题,因此,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话题。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盈余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程度对盈余波动性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对多元化盈余波动效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盈余波动性,多元化程度越高,盈余的波动性越低;但由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而形成的掏空动机损害了多元化的盈余波动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多元化的经济后果增添了新的文献,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文洲  冉茂盛  黄俊  
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分析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并以2008年至2011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影响的系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有弹性的业绩型薪酬体系,但是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也会降低经理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并引发经理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的代理问题;产权性质对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和盈余管理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掏空行为对经理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经理薪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婉丽  吕怀立  陈丽英  
把控股股东按照不同的终极产权性质分为非国有控股和国有控股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又包括中央国有控股、省级国有控股和市县级国有控股,以此来研究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三种"掏空"方式(关联交易型、资金占用型和现金股利型)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政府层级越高的国有控股股东越编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市县级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资金占用来"掏空"上市公司,并且国有控股股东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型"掏空"方式的选择偏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峰  魏涛  刘锦华  
由新兴资本市场股权高度集中所引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核心问题。除已有基于内外部控制系统的制度设计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否发挥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值得探究的时代议题。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视角切入,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抑制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更为突出,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漏和不足时发挥补充完善作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治理、财务治理和风险治理渠道抑制了股权质押后的控股股东掏空。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制约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后,既增强了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价值,贴合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本文在深刻解答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公司治理的同时,亦为后续如何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决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展斌  张兆慧  
终极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重要影响,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增加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而两权分离会诱发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加剧过度投资,并增强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时,削弱效果更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呈现协同效应,共同抑制过度投资;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治理效果更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继袖  陆宇建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数据检验了控股股东持股或实际控制人性质、政府补助以及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多数年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修正的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国有股东时,盈余信息含量更高;控股股东在某些年份确实通过政府补助影响了盈余质量,控股股东通过政府补助提高了盈余,却降低了盈余质量,用股权的激励效应解释控股股东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并不完全合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化成  佟岩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大量存在是造成盈余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调整了盈余反应系数基本模型,加入与控股股东有关的研究变量,使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2年间的经验数据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盈余质量更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盈余质量越高。最后据此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京芳  刘睿智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交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过度掏空对控股股东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净购买率与两权分离系数、两职兼任以及过度负债负相关;与法制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减持那些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而增持那些没有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因此,控股股东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了有关公司掏空水平的内在信息,而这种交易行为反过来又会对公司未来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方胜   田敏   冯山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违规关联担保等掏空行为屡禁不止,是资本市场持续存在的风险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2020年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控股股东掏空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从融资决策来看,掏空行为导致企业杠杆率与过度负债程度上升、营运资本下降;从投资决策来看,掏空行为会挤出实业资本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掏空较少的企业相比,掏空行为严重的企业其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伴随着其绩效的下降。鉴于此,应强化对掏空的监查,提高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开发数字化监管手段监测与预警掏空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湘岳  徐东晓  
文章选取2015—2019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国有控股能够约束两者的正向关系,但是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两者正向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只有在质押率较高时才会发挥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付世俊  
以2008—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股权集中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有强烈动机影响公司的盈余信息披露,导致噪音信息增多、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下降,股价同步性更多体现市场噪音量而非信息效率;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余来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价同步性的能力强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晓苏  张继袖  唐洋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所有权、双向资金占用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所有权与应计项目之间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较少时,控股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降低了盈余质量,与所有权防御效应一致;当控股股东持股较多时,控股股东所有权与盈余质量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文章认为,如果控股股东通过双向资金占用影响盈余质量,那么盈余质量是低的;如果控股股东没有通过双向资金占用影响盈余质量,双向资金占用行为本身也会降低盈余质量。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明  叶勇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治理机制,媒体负面报道对约束控股股东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我们以中国2010-2012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负面报道能够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媒体负面报道后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程度减少的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而且有助于推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萍  沙珍珍  石校顺  蔡永峰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性并购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发生掏空性并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发动掏空性并购的动机呈倒"U"型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成本越高,从而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发生掏空性并购的成本越少,收益越大,因此掏空性动机越强。公司成长性越好,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资产负债率越高,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