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2)
2023(12715)
2022(10872)
2021(10297)
2020(9038)
2019(20726)
2018(20238)
2017(39191)
2016(21011)
2015(23440)
2014(23226)
2013(22842)
2012(20878)
2011(18613)
2010(18391)
2009(16988)
2008(16945)
2007(15079)
2006(12774)
2005(11372)
作者
(58231)
(48819)
(48485)
(46274)
(31335)
(23535)
(22125)
(18994)
(18532)
(17515)
(16703)
(16485)
(15434)
(15324)
(15079)
(15072)
(14543)
(14510)
(14147)
(14048)
(11950)
(11937)
(11781)
(11185)
(10928)
(10877)
(10853)
(10731)
(10044)
(9660)
学科
(85250)
经济(85151)
管理(70850)
(64695)
(56571)
企业(56571)
方法(46888)
数学(41218)
数学方法(40669)
(27175)
中国(19761)
(19662)
(18859)
财务(18801)
财务管理(18754)
企业财务(17919)
业经(17117)
(17035)
(16974)
理论(14682)
(14602)
贸易(14595)
(14197)
(14168)
银行(14142)
(13221)
地方(13164)
农业(13075)
(12911)
技术(12887)
机构
大学(293801)
学院(289193)
管理(118937)
(117169)
经济(114782)
理学(102466)
理学院(101415)
管理学(99551)
管理学院(98976)
研究(88909)
中国(70764)
(60590)
(58345)
科学(53873)
财经(46307)
(45413)
中心(43609)
(43394)
(43228)
业大(42493)
(42419)
研究所(39112)
北京(37158)
经济学(36525)
农业(35585)
(35428)
师范(35005)
财经大学(35000)
(34311)
经济学院(33052)
基金
项目(197936)
科学(157451)
基金(148063)
研究(140631)
(129342)
国家(128304)
科学基金(111976)
社会(91183)
社会科(86621)
社会科学(86599)
基金项目(77954)
(75104)
自然(74497)
自然科(72943)
自然科学(72922)
自然科学基金(71654)
教育(66744)
(63887)
资助(62000)
编号(54779)
(45042)
成果(44199)
重点(43932)
(40944)
教育部(39417)
(39409)
科研(39018)
国家社会(38627)
创新(38294)
大学(38098)
期刊
(120437)
经济(120437)
研究(80541)
中国(55215)
(49564)
管理(47364)
学报(47322)
科学(43077)
(38730)
大学(37387)
学学(35236)
教育(29018)
(27987)
金融(27987)
技术(26640)
农业(25650)
财经(24118)
(20659)
经济研究(19359)
业经(18079)
(15779)
问题(15467)
统计(14947)
(14849)
技术经济(14491)
财会(14116)
(13691)
理论(13600)
图书(13399)
会计(13174)
共检索到425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冬华  祝娟  俞俊利  
公司治理只是外部制度影响的结果,还是同样深受个人内在品性的影响?这在实证研究上是一个较少被检验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本文选择曾在两个上市公司担任过高管(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个人样本,通过检验两个公司之间操控性应计水平的相关性,考察盈余管理是否会受高管个人特征的影响。本文将这种个人特征阐释为道德品性,并将受其影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致性称为盈余管理中的经理人惯性。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具有相同高管的公司之间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并非仅仅因为高管先后任职的公司具有相似的财务状况和治理环境。实证结果支持盈余管理受到经理人惯性影响这一推论。该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制度建设是制约盈余管理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在外部制度建设效应边际递减之际,应重视和甄别经理人内化的德行品性,避免过于强调制度,在治理的投入上出现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损害公司价值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情形。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冬华  祝娟  俞俊利  
公司治理只是外部制度影响的结果,还是同样深受个人内在品性的影响?这在实证研究上是一个较少被检验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本文选择曾在两个上市公司担任过高管(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个人样本,通过检验两个公司之间操控性应计水平的相关性,考察盈余管理是否会受高管个人特征的影响。本文将这种个人特征阐释为道德品性,并将受其影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致性称为盈余管理中的经理人惯性。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具有相同高管的公司之间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并非仅仅因为高管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维明  葛晶  黄谦  
研究目标:外部经理人市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双重影响作用,外部经理人市场一方面通过声誉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内部治理有效性对盈余管理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研究方法:运用多层次线性模型检验外部经理人市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经理人市场主要通过间接效应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我国当前市场中的声誉机制存在扭曲,导致其对盈余管理的直接效应无效;国有企业特殊的任命式经理人选拔制度,导致声誉机制和流动机制不完善,表现为外部经理人市场对国有企业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经理人市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创新:提出外部经理人市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双重影响效应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价值: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人信用制度、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淑芳  刘颖  刘洋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公告的290个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从行权业绩考核指标及其标准设置角度对我国股权激励实施中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方案中设置的主要行权业绩考核指标(净利润增长率)的标准不仅显著偏低而且考核基期的业绩也显著低于历史业绩,使得股权激励方案缺乏激励性。考核基期业绩显著低于历史业绩的主要原因是经理人通过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对基期业绩进行了打压,从而降低了行权达标的难度。股权激励比例、管理权力大小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激励是诱发盈余管理的直接动因,而管理权力的存在又加剧了这种操纵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国进  张贻军  王景  
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意外成交量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通过检验异质信念与盈余惯性的关系,发现盈余公告后续的长期收益随着投资者对年报信息意见分歧的增大而严格减小。这一研究支持了Miller(1977)假说;同时也表明在投资者对盈余信息存在异质信念的情形下,中国股市禁止卖空的制度性缺陷将悲观投资者拒之门外,而乐观投资者推动股价高估,导致股票和市场都存在较大的投机性泡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世农  吴超鹏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术界所面临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理论困境,以罗尔斯的正义观为价值基础,从个人理性的假定出发,以契约为切入点,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得到如下推论:(1)效率观盈余管理不可实证;(2)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观是实证研究中多余的概念;(3)盈余管理与公司价值无关。最后,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该从理论层面去道德化,试图构造真正基于契约观的盈余管理理论。本文对于未来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是有益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燎原  王平心  
控制权转移被誉为解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有效惩罚那些低效经营的管理者。本文希望通过对控制权转移这一特定事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过程中,被接管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二是被接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无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并据此提出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婷婷  李延喜  曾伟强  
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国内八份具有原创性的权威报纸报道次数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变量,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应,并考察媒体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监督治理效应的差异,研究表明在转型经济体中媒体已成为治理盈余管理的一种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媒体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应计盈余管理,但与此同时,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一定的监督治理职能,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不变。研究发现非国有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静  
本文从公司间相互作用的角度,以我国2012-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盈余管理行为在同行业、同地区间的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在同行业、同地区间存在传染效应,且在地区维度更为显著;但受到监管机构处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会产生传染效应,在地区维度还会产生威慑效应,表明监管机构对公司会计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国欣  祝继高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程敏  
我国非流通股权的转让以会计报告中的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定价依据,会诱发相关利益人利用会计盈余管理操纵股权转让价格。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影响并购溢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变量与股权转让溢价率显著负相关。这一方面表明在股权转让讨价还价过程中,股权受让方能够"看透"目标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利益人通过降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试图抬高股权转让溢价率以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获得监管部门对股权转让的审核批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99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风险投资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可以降低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静  
本文从公司间相互作用的角度,以我国2012-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盈余管理行为在同行业、同地区间的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在同行业、同地区间存在传染效应,且在地区维度更为显著;但受到监管机构处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会产生传染效应,在地区维度还会产生威慑效应,表明监管机构对公司会计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芮影  朱锦余  翁维  
惯性问题的研究是金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Fama(1998)承认,价格惯性与盈余惯性这两种"异象"的存在构成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极大挑战。对两种"异象"的解释主要围绕着支持与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两条主线展开。近年来,一些研究从宏观视角解释与分析了这两种"异象";该领域的一个新进展是将价格惯性与盈余惯性问题结合在了一起,有研究甚至认为价格惯性仅仅是盈余惯性的一种表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