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6)
- 2023(9568)
- 2022(8678)
- 2021(8315)
- 2020(7049)
- 2019(16640)
- 2018(16690)
- 2017(32023)
- 2016(17713)
- 2015(20126)
- 2014(20153)
- 2013(20124)
- 2012(18219)
- 2011(16255)
- 2010(16161)
- 2009(14569)
- 2008(14403)
- 2007(12590)
- 2006(11102)
- 2005(9586)
- 学科
- 济(65501)
- 经济(65431)
- 管理(60546)
- 业(53881)
- 企(47628)
- 企业(47628)
- 方法(32850)
- 数学(27644)
- 数学方法(27339)
- 财(20386)
- 农(16496)
- 中国(15822)
- 业经(15210)
- 学(14731)
- 务(14400)
- 财务(14331)
- 财务管理(14304)
- 企业财务(13570)
- 地方(13051)
- 理论(12744)
- 制(12624)
- 和(12174)
- 划(11457)
- 农业(11129)
- 贸(11067)
- 贸易(11062)
- 易(10727)
- 技术(10676)
- 银(10320)
- 银行(10287)
- 机构
- 大学(245217)
- 学院(242921)
- 管理(104712)
- 济(90812)
- 理学(89534)
- 理学院(88572)
- 经济(88489)
- 管理学(87201)
- 管理学院(86738)
- 研究(75766)
- 中国(57830)
- 京(52899)
- 科学(48441)
- 财(43644)
- 所(37568)
- 业大(36232)
- 农(36040)
- 江(35280)
- 中心(35138)
- 财经(34394)
- 研究所(34270)
- 北京(33525)
- 范(31653)
- 师范(31396)
- 经(31281)
- 州(29193)
- 农业(28177)
- 院(27646)
- 商学(26462)
- 商学院(26162)
- 基金
- 项目(167439)
- 科学(130946)
- 研究(123303)
- 基金(120666)
- 家(104294)
- 国家(103407)
- 科学基金(89390)
- 社会(75022)
- 社会科(71003)
- 社会科学(70981)
- 省(65438)
- 基金项目(65245)
- 自然(59601)
- 自然科(58160)
- 自然科学(58149)
- 自然科学基金(57092)
- 教育(56574)
- 划(55057)
- 编号(51331)
- 资助(49947)
- 成果(41559)
- 重点(36595)
- 部(36582)
- 课题(34653)
- 创(34652)
- 发(34443)
- 创新(32211)
- 项目编号(32199)
- 科研(32023)
- 教育部(31421)
- 期刊
- 济(100801)
- 经济(100801)
- 研究(70546)
- 中国(45390)
- 管理(40616)
- 学报(37287)
- 科学(34967)
- 财(34879)
- 农(31710)
- 大学(28148)
- 教育(27699)
- 学学(26194)
- 农业(22380)
- 技术(21775)
- 融(19783)
- 金融(19783)
- 财经(16263)
- 业经(16241)
- 图书(15480)
- 经济研究(14604)
- 经(13712)
- 理论(13258)
- 业(13098)
- 问题(12526)
- 实践(12397)
- 践(12397)
- 技术经济(12161)
- 科技(12098)
- 现代(11892)
- 情报(11284)
共检索到354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尹明 李春艳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经济后果。已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企业业绩、投资效率和交易成本等。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管理的两种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Al ActivitiEs EArnings MAnAgEMEnt),但鲜有文献考察盈余管理方式的权衡问题。针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范围、操作方式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亮 郭树龙 俞静
以基准日为2014年第三季度的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季度数据研究大股东操控下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权衡选择。为了克服定向增发类型的自选择和样本偏误问题,采用了倾向得分与双倍差分法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实验环境下分析大股东操控下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基准日前上市公司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操纵盈余,向大股东增发实现向下操纵,向机构投资者增发实现向上操纵;在基准日之后上市公司通过真实的盈余管理方式向上操纵盈余。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证券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认识,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玉华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明 和辉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晓红 唐祖薇 柳雅君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莉莉
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师既能感知到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感知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并会从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两个方面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相较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感知更敏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建兵
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受到了更多限制。本文侧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以2004~2011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研究发现,微利公司为实现保盈目的,同时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微利公司相比,微利公司具有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和异常操纵性费用以及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其真实盈余管理更为突出。
关键词:
微利公司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方飞 陈智宇 李苏 乔紫薇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丹蒙 叶建芳 叶敏慧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跟进人数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就更为隐性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分析师声誉效应的存在:当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随着人数的增多,企业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当没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企业不会由于分析师跟进人数的变化而改变盈余管理方式。在控制了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关键词:
分析师跟进 盈余管理 明星分析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思 杜金岷
文章以东莞为例研究了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非上市公司中的表现,研究发现,非上市公司即有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而且两者是正相关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通过手工搜集2003—2014年我国各省份腐败案件的立案数据,考察了地区腐败对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影响,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该地区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就越高,且相较于应计制盈余管理,腐败严重地区的企业更可能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这在业绩较差和业绩不及预期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研究政府官员腐败如何影响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厘清了腐败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通过手工搜集2003—2014年我国各省份腐败案件的立案数据,考察了地区腐败对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影响,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该地区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就越高,且相较于应计制盈余管理,腐败严重地区的企业更可能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这在业绩较差和业绩不及预期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研究政府官员腐败如何影响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厘清了腐败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培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人交易是如何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人交易前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卖股票前可能会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买股票前则正好相反。内部人交易前期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后续业绩造成影响,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负面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培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人交易是如何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人交易前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卖股票前可能会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买股票前则正好相反。内部人交易前期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后续业绩造成影响,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负面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项英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样本,探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方式和公司业绩的外部治理作用。研究表明,我国IPO市场确实存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共同影响的。而审计质量作为外部治理变量,不仅能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其同样可以降低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这说明了审计质量对于降低IPO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