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1)
- 2023(2693)
- 2022(2335)
- 2021(2171)
- 2020(1935)
- 2019(4592)
- 2018(4498)
- 2017(8213)
- 2016(4852)
- 2015(5588)
- 2014(5646)
- 2013(5809)
- 2012(5182)
- 2011(4246)
- 2010(4922)
- 2009(4881)
- 2008(4973)
- 2007(4649)
- 2006(4450)
- 2005(4268)
- 学科
- 管理(26111)
- 业(21736)
- 企(20997)
- 企业(20997)
- 济(14893)
- 经济(14880)
- 审计(12140)
- 财(10428)
- 务(8382)
- 财务(8361)
- 财务管理(8285)
- 企业财务(7874)
- 方法(6896)
- 制(6385)
- 各类(5876)
- 策(5220)
- 经营(5080)
- 业经(4844)
- 划(4819)
- 农(4796)
- 银(4319)
- 银行(4317)
- 决策(4304)
- 中国(4131)
- 数学(4118)
- 数学方法(4097)
- 计划(4033)
- 行(3843)
- 度(3752)
- 制度(3751)
- 机构
- 学院(64168)
- 大学(63158)
- 管理(29333)
- 济(22700)
- 理学(22531)
- 理学院(22327)
- 管理学(22182)
- 管理学院(22025)
- 经济(21825)
- 中国(19110)
- 研究(16804)
- 财(16776)
- 京(15637)
- 江(12715)
- 财经(11645)
- 经(10446)
- 州(10212)
- 科学(9680)
- 省(9594)
- 公司(9453)
- 中心(9447)
- 北京(9437)
- 农(9364)
- 所(9114)
- 财经大学(8551)
- 会计(8232)
- 商学(7964)
- 商学院(7891)
- 业大(7712)
- 银(7336)
- 基金
- 项目(33015)
- 科学(25345)
- 研究(25013)
- 基金(23196)
- 家(19634)
- 国家(19425)
- 科学基金(17060)
- 社会(14617)
- 社会科(13901)
- 社会科学(13895)
- 省(13226)
- 基金项目(12287)
- 自然(11580)
- 教育(11407)
- 自然科(11194)
- 自然科学(11192)
- 编号(11078)
- 自然科学基金(10993)
- 划(10283)
- 资助(9997)
- 成果(9680)
- 课题(7522)
- 性(7193)
- 项目编号(7193)
- 部(7184)
- 重点(7166)
- 科研(6521)
- 创(6512)
- 人文(6344)
- 大学(6221)
共检索到120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玉华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宫婷婷 王积田
文章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对市场化进程这一外部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会促进企业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市场化进程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关联具有抑制作用,即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越高,越能够抑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项英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样本,探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方式和公司业绩的外部治理作用。研究表明,我国IPO市场确实存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共同影响的。而审计质量作为外部治理变量,不仅能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其同样可以降低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这说明了审计质量对于降低IPO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 万洁超
以2007~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投资者保护、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师不仅会关注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而且会关注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对盈余管理产生的风险做出积极的策略反应;投资者保护水平会对盈余管理方式及审计师风险感知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感知就越敏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莉莉
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师既能感知到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感知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并会从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两个方面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相较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感知更敏感。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维安 王新汉 王威
盈余管理的存在 ,使得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性加强 ,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加大。那么 ,审计师是否更可能会对存在较多盈余管理的公司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后称非标意见 ) ,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呢 ?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企业管理盈余的手段很多 ,本文集中关注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来管理盈余的行为。我们的基本假设是 :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出具非标意见。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我们发现的实证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支持原假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管理盈余的行为对不同的审计意见影响不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尹明 李春艳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经济后果。已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企业业绩、投资效率和交易成本等。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管理的两种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Al ActivitiEs EArnings MAnAgEMEnt),但鲜有文献考察盈余管理方式的权衡问题。针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范围、操作方式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方飞 陈智宇 李苏 乔紫薇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曹琼 卜华 杨玉凤 刘春艳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管理幅度的中位数为标准将样本分为两组,以盈余管理幅度较大组的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以及审计费用对这一相关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费用降低了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长海 吴顺祥
本文在分析不同盈余管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直接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向下盈余管理比对向上盈余管理更敏感。
关键词:
盈余管理方向 审计意见 盈余管理程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顺祥 张长海
本文从基本的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关系出发,借鉴转型经济学中关于企业与政府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特征,深入研究了终极所有权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的影响力越强,注册会计师对该企业的盈余管理容忍度就越高;终极控制人性质对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关系的影响会随着盈余管理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与向上盈余管理相比,终极控制人对向下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影响较小。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终极所有权的影响及提高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歆 左燕
本文从盈余管理风险的程度、方向和属性出发,将2008~2014年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审计师是否能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和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做出差别反应。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企业产权性质背景下,盈余管理风险对审计意见出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大于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同时,国有产权性质的存在弱化了高风险盈余管理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甚至出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盈余管理风险 终极产权 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昕 黎文靖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是否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并据此考察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上一年度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会获得的政府补助会更少,并且上述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在发放补助时要考虑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来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实现政府补助的合理配置。同时,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来获取政府补助的可能性。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兵 王德义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经选取200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49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因此,需要优化公司制度环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加强外部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实证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贺镜帆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是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未对审计意见的类型产生重要影响。但对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上市公司而言,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应计利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