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8)
- 2023(18872)
- 2022(16358)
- 2021(15406)
- 2020(13013)
- 2019(30080)
- 2018(29291)
- 2017(55883)
- 2016(30500)
- 2015(34216)
- 2014(33667)
- 2013(33309)
- 2012(30608)
- 2011(27450)
- 2010(27125)
- 2009(24942)
- 2008(24677)
- 2007(21516)
- 2006(18741)
- 2005(16675)
- 学科
- 济(118351)
- 经济(118211)
- 管理(96006)
- 业(88438)
- 企(75660)
- 企业(75660)
- 方法(58307)
- 数学(50760)
- 数学方法(50158)
- 财(36132)
- 中国(32390)
- 农(30396)
- 业经(26281)
- 学(25709)
- 制(25159)
- 务(24485)
- 财务(24403)
- 财务管理(24347)
- 企业财务(23237)
- 贸(22679)
- 贸易(22667)
- 易(22077)
- 银(20870)
- 银行(20812)
- 地方(20472)
- 农业(20205)
- 行(19708)
- 理论(19416)
- 融(19359)
- 金融(19357)
- 机构
- 大学(427828)
- 学院(422658)
- 济(171262)
- 管理(168968)
- 经济(167719)
- 理学(145496)
- 理学院(143921)
- 研究(142984)
- 管理学(141390)
- 管理学院(140623)
- 中国(111028)
- 京(91634)
- 科学(88340)
- 财(81387)
- 所(71584)
- 农(69986)
- 中心(65380)
- 研究所(65338)
- 财经(64985)
- 业大(63753)
- 江(60796)
- 经(59576)
- 北京(57884)
- 农业(55205)
- 范(53377)
- 师范(52747)
- 院(52449)
- 经济学(52421)
- 州(49197)
- 财经大学(48994)
- 基金
- 项目(291163)
- 科学(229039)
- 基金(214115)
- 研究(208285)
- 家(188672)
- 国家(187186)
- 科学基金(160406)
- 社会(132340)
- 社会科(125475)
- 社会科学(125440)
- 基金项目(112465)
- 省(110668)
- 自然(106048)
- 自然科(103645)
- 自然科学(103613)
- 自然科学基金(101787)
- 教育(95775)
- 划(94642)
- 资助(89456)
- 编号(82583)
- 成果(66744)
- 重点(65361)
- 部(65038)
- 发(60455)
- 创(60285)
- 课题(56783)
- 科研(56549)
- 创新(56416)
- 教育部(55787)
- 国家社会(55443)
- 期刊
- 济(181083)
- 经济(181083)
- 研究(123434)
- 中国(81043)
- 学报(70939)
- 财(65147)
- 科学(64618)
- 管理(64618)
- 农(61837)
- 大学(54112)
- 学学(51053)
- 教育(42882)
- 农业(42772)
- 融(39344)
- 金融(39344)
- 技术(35832)
- 财经(32300)
- 经济研究(29802)
- 经(27690)
- 业经(27423)
- 业(25031)
- 问题(23097)
- 版(20789)
- 图书(20584)
- 技术经济(20059)
- 理论(19589)
- 贸(19517)
- 科技(19411)
- 统计(18845)
- 现代(18366)
共检索到622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 黄志忠
现有主流实证研究大多将盈余管理同质性地假设为机会主义,而忽视了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功能,由此引起高管薪酬"有效契约观"和"盈余管理观"之间的争论。本文基于Healy&Wahlen(1999)的盈余管理异质性观点,在区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后,发现市场对高管通过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获取高额薪酬的行为具有内在抑制机制。这种抑制效果在制衡高管权力的董事会规模较大、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较多和大股东存在时较强;而在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两职合一的情况下较弱。盈余管理异质性的引入为化解有关理论争议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我国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建华 刘睿智
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操纵性应计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经营活动现金流与非操纵性应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增高管年薪的作用并不显著;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随着高管年薪与报告利润的相关性的加强而加强;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的影响取决于操纵前的利润是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如果操纵前利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没有显著影响,反之,如果操纵前利润没有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操纵性应计能够显著增加高管年薪。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盈余管理 操纵性应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琳琳 李延喜 冯宝军
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以高管年薪、持股水平分别作为衡量其短期、长期薪酬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的长、短期薪酬水平及两者的交叉变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高管的短期薪酬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诱因之一;高管年薪与持股水平的相互作用也会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晖 马瑞 朱久华
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及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两方面,研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在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与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水平和股权激励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盈余管理对薪酬业债敏感性也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旺军
本文在依据股权集中度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组基础上,以2006-2008年期间沪深两地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低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高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高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中,管理层现金薪酬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不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还是相对分散,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均可以显著地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薪酬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克敏 王志超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应用LISREL模型,深入分析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控制权对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然而,在引入高管控制权影响条件下,即当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单位或兼任董事长时,高管控制权的增加提高了高管报酬水平,但却降低了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高管控制权缺乏监督和制衡时,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失效,导致总经理寻租空间增大,由此,相对抑制了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即在追求个人报酬最大化的动因下,反而减少了高管选择风险和成本都比较高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宜霞 石大鹏
基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受到广泛质疑和央企高管薪酬受到管制的背景,研究行业垄断、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垄断依然会显著提高公司高管的货币性薪酬,现行的薪酬管制政策能够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其效果也明显好于一般公司治理因素。公司绩效可以显著提高高管的货币性薪酬,这与以往国内的部分研究结果相反。监事会规模可以显著约束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但高管持股比例、独董比例却没有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因此,应当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薪酬管制,加强信息披露;改革高管薪酬制度,实施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凌云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2012-2016年非金融行业财务数据,分析了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类型不同,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同。较之交易性机构投资者来说,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存在,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区分高管薪酬差距样本组,发现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在高管薪酬差距高的样本组更大。区分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控股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刘锋
文章以2003—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变化为背景,考察不同经济形势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应计盈余管理或是真实盈余管理,均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产生影响。其中,应计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正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负相关。但不同经济发展区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存在差异:经济上行期间,由于对企业未来预期较好,管理者倾向于采用风险较小的应计盈余管理来提升薪酬,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相对谨慎;经济下行期间,管理者对企业未来预期下滑,变得更加偏好风险,会较少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来提升薪酬,转而采用风险更大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差异化的内控程序和监管政策,从而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金麟 赵勍
本文收集了597家上市公司的相关业绩数据、高管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国有控股等虚拟变量值,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对薪酬决定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高管薪酬与地区变量以及行业变量相关性很强,高管薪酬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等相关结论。通过对薪酬效应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影响。这为上市公司制定和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毛洪涛 沈鹏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以盈余为业绩指标的CFO薪酬激励机制。通过文章逐层递进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显著地区别反映了盈余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但是却未能有效地区别反映经常性损益中的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存在类似"功能锁定"的现象。进一步细分研究样本后,我们发现由于盈余管理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对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的不合理权重赋值,扭亏上市公司的CFO薪酬激励契约反而刺激了CFO进行盈余管理。根据研究我们认为,解决CFO薪酬激励契约对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周佰成 王北星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治理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为基础,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高管薪酬的关系。通过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高管薪酬更多的是由公司规模而不是公司绩效决定的。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高管薪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薇 施宣邑 常悦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高管薪酬制度及CEO特征出发,讨论高管薪酬差异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CEO双职性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CEO与董事长双职合一对高管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薪酬差异 CEO双职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绍娓 陈超凡
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2006-2010年沪深两市633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影响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从长期看,高管薪酬激励将真正成为公司资产收益率提升和股东财富增加的重要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军良
本文通过使用2003—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国企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的规模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大企业中正相关强于中小企业;垄断行业中正相关强于竞争性行业;高收入行业中正相关强于低收入行业。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薪酬激励 盈余管理 修正Jones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