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0)
2023(3614)
2022(3161)
2021(3003)
2020(2616)
2019(6340)
2018(6142)
2017(11604)
2016(6544)
2015(7573)
2014(7363)
2013(7412)
2012(6517)
2011(5501)
2010(5607)
2009(5514)
2008(6031)
2007(5718)
2006(5270)
2005(5014)
作者
(17818)
(14624)
(14493)
(13633)
(9334)
(6820)
(6723)
(5478)
(5333)
(5281)
(4972)
(4929)
(4772)
(4535)
(4428)
(4383)
(4380)
(4300)
(4284)
(4183)
(3623)
(3562)
(3521)
(3470)
(3340)
(3228)
(3168)
(3145)
(2943)
(2783)
学科
管理(38908)
(36515)
企业(36515)
(34894)
(24712)
经济(24673)
(18200)
(15670)
财务(15650)
财务管理(15622)
企业财务(15070)
方法(13219)
(11211)
数学(10852)
数学方法(10814)
业经(8691)
(7876)
银行(7873)
(7563)
(7268)
体制(7154)
(6238)
人事(5937)
人事管理(5936)
企业经济(5861)
(5670)
金融(5670)
经营(5564)
(5516)
公司(5224)
机构
大学(88822)
学院(88079)
管理(42252)
(36241)
经济(35353)
理学(34080)
理学院(33824)
管理学(33649)
管理学院(33452)
中国(24692)
(24090)
研究(22674)
(18644)
财经(17525)
(15999)
(14252)
财经大学(13338)
商学(12511)
商学院(12415)
中心(12206)
北京(11944)
公司(11572)
(11558)
科学(11279)
(10781)
经济管理(10029)
经济学(9989)
业大(9815)
会计(9724)
(9581)
基金
项目(49777)
科学(39918)
基金(37650)
研究(36512)
(31501)
国家(31256)
科学基金(28602)
社会(23924)
社会科(22882)
社会科学(22876)
基金项目(20498)
自然(19172)
自然科(18750)
自然科学(18749)
(18713)
自然科学基金(18475)
教育(16969)
资助(15752)
(15360)
编号(14185)
(11832)
成果(11733)
重点(10749)
人文(10708)
教育部(10676)
(10507)
(10099)
科研(9931)
(9887)
项目编号(9871)
期刊
(44126)
经济(44126)
研究(26848)
(25767)
管理(20808)
中国(19238)
(14540)
金融(14540)
科学(10290)
学报(9978)
财经(9956)
财会(9647)
会计(9237)
(8418)
大学(8337)
学学(7888)
技术(7739)
通讯(6776)
会通(6755)
(6559)
业经(6131)
经济研究(6099)
(5053)
经济管理(4964)
现代(4955)
教育(4927)
问题(4869)
技术经济(4841)
(4785)
(4576)
共检索到147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冠民  张广婷  
本文主要考察盈余管理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国有公司高管晋升对业绩的敏感性。以2000—2009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晋升数据为样本,从操纵性应计利润与非经常性损益两个角度度量盈余管理,我们检验发现,盈余管理会降低国有公司高管晋升对业绩的敏感性,并且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或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盈余管理的这种负向影响更大。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如果政府无法识别国有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其高管晋升效率将受到损害,而股权集中度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政府的识别能力,改进高管晋升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熊回  玄文琪  
本文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晋升激励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晋升激励会影响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者比保护性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者有着更强晋升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不仅丰富了盈余管理和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内容,而且对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完善管理者激励机制乃至公司治理结构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本文以2007~2015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时,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降低,体现了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持股、两职分离、产品市场竞争、投资者保护)能够约束政治晋升高管的私人收益行为,降低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本文的研究表明,政治晋升使国企高管利用企业资源获取私人收益,增加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该研究结论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经理人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本文以20072015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时,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降低,体现了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持股、两职分离、产品市场竞争、投资者保护)能够约束政治晋升高管的私人收益行为,降低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本文的研究表明,政治晋升使国企高管利用企业资源获取私人收益,增加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该研究结论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经理人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文超  
与其他企业形式不同,国有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其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归国家所有,政府有关部门通常都会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制国企管理层的薪酬,这样,必然会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也会损害薪酬激励机制的效率。那么除了薪酬激励外,还可以采取何种激励机制来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层奋斗的动力?大量文献资料表明:除了采用薪酬激励等显性激励机制来提高盈余质量外,国有企业还存在着许多隐性激励机制,而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层政治晋升激励。因此,文章分析了政治晋升激励与盈余质量关系,并验证了国企管理层政治晋升激励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四海  麻靖涓  朱鹏  江新峰  陈思  
本文结合心理学“预期情绪”“控制幻觉”“自我效能感”等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高管职场晋升经历研究其对后期防御性行为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前期整体职场晋升顺逆会显著影响企业盈余平滑行为,职场晋升逆境CEO偏好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具体晋升具体阶段来看,晋升至中层管理者和首次CEO职位的顺逆程度影响更为明显,相比较而言,在这两个阶段晋升曲折的CEO会有更多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2)不同来源的CEO、面临不同市场竞争环境的CEO由于威胁程度的不同,其逆境晋升经历对其防御性行为偏好影响存在差异,在内部信任更强时,弱化晋升逆境经历对盈余平滑行为的影响,而在面对环境威胁程度更高时,职场晋升曲折的CEO会实施更多盈余平滑。(3)CEO第一份工作的性质会强化其职场整体晋升逆境程度对防御性偏好的影响,工作起点越低的CEO,职场整体晋升对其盈余平滑防御性偏好的影响更显著,同样CEO职业生涯中的晋升跳跃经历也会影响其后期行为,前期晋升轨迹中存在工作岗位层级跳跃的CEO,其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偏好更少,并且跳跃次数越多,影响更为明显。(4)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CEO早期晋升逆境所沉淀的情绪体验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化,而且职场晋升经历在同一家企业的CEO其职场晋升顺逆度对盈余平滑偏好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从个体职场经历微观层面探知企业家精神内涵与源流,为管理防御性行为存在的个体特质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同时为管理层个体行为的反思与纠偏,企业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指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四海  麻靖涓  朱鹏  江新峰  陈思  
本文结合心理学“预期情绪”“控制幻觉”“自我效能感”等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高管职场晋升经历研究其对后期防御性行为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前期整体职场晋升顺逆会显著影响企业盈余平滑行为,职场晋升逆境CEO偏好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具体晋升具体阶段来看,晋升至中层管理者和首次CEO职位的顺逆程度影响更为明显,相比较而言,在这两个阶段晋升曲折的CEO会有更多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2)不同来源的CEO、面临不同市场竞争环境的CEO由于威胁程度的不同,其逆境晋升经历对其防御性行为偏好影响存在差异,在内部信任更强时,弱化晋升逆境经历对盈余平滑行为的影响,而在面对环境威胁程度更高时,职场晋升曲折的CEO会实施更多盈余平滑。(3)CEO第一份工作的性质会强化其职场整体晋升逆境程度对防御性偏好的影响,工作起点越低的CEO,职场整体晋升对其盈余平滑防御性偏好的影响更显著,同样CEO职业生涯中的晋升跳跃经历也会影响其后期行为,前期晋升轨迹中存在工作岗位层级跳跃的CEO,其盈余平滑防御性行为偏好更少,并且跳跃次数越多,影响更为明显。(4)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CEO早期晋升逆境所沉淀的情绪体验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化,而且职场晋升经历在同一家企业的CEO其职场晋升顺逆度对盈余平滑偏好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从个体职场经历微观层面探知企业家精神内涵与源流,为管理防御性行为存在的个体特质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同时为管理层个体行为的反思与纠偏,企业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伟  杨德明  赵璨  
在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分成违规腐败与隐性腐败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与腐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晋升预期越高,发生违规腐败的可能性越小;但却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这是因为,晋升预期较高的高管,更关注晋升能否实现。为了提高政治晋升的概率,他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但同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公款消费、跑官等寻租手段,来打点、维持、提升各种关系,尽可能为政治升迁铺平道路。而晋升机会较小的高管更关注权力"过期作废"的问题。在相关制度不太健全的环境下,这类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更容易发生违规腐败。唯有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政治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栋  杨兴全  郑红媛  
本文以2005-2013年国有上市银行为样本,检验了高管货币薪酬、晋升激励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薪酬能激励高管提高银行绩效,是有效的激励方式;高管职位晋升对银行绩效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根据产权控制层级,将银行分组为中管银行和国有相对控股银行,发现前一类机构高管的职位晋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管提高绩效,而后一类机构高管的薪酬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位晋升没有产生激励效果;高管货币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显著强于职位晋升,表明我国银行薪酬机制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为高管放弃职位晋升提供了货币补偿渠道,货币薪酬对职位晋升具有替代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国有银行高管薪酬实行"一刀切"的行政管制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鸿琳  张书宇  
本文从高管晋升激励和考核机制的角度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低下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在货币激励受限以及我国社会崇尚权力的情况下,晋升激励是对国有企业高管更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并且,晋升的考核机制是决定高管行为选择的方向。在同样的晋升激励下,不同的考核机制会导致高管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当考核短期化并以利润等规模指标为主,晋升激励促使高管为提高短期业绩,增加个人晋升机会而降低研发投入水平的低下。而当EVA考核指标降低研发支出对当期利润的不利影响,有利于高管业绩评价时,高管则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以2007年—2015年间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支持本文的研究假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业坤  
政治晋升形成的隐性激励对于国有企业高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的因素以及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治理或决策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锦标赛理论和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的学术文献。采用不同的政治晋升界定方法,现有研究发现,企业财务业绩和社会责任等是影响国有企业高管能否获得政治晋升的关键,而高管面临的政治晋升激励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企业投融资决策。与薪酬激励的大量文献相比,有关高管政治晋升激励的研究相对有限,本文从政治晋升的概念界定、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主题拓展等方面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更好地推动对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独特激励模式的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亚伟  
本文运用高层梯队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从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角度,对晋升激励如何影响非效率投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晋升激励对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高管团队的性别和年龄异质性未对晋升激励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产生影响;高管团队的学历和任期异质性越大,团队对晋升激励的敏感性越小,从而使得晋升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晖  马瑞  朱久华  
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及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两方面,研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在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与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水平和股权激励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盈余管理对薪酬业债敏感性也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丁肇启  萧鸣政  
国有企业行业和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单一的、以盈利为核心的业绩考核方式不能起到提升其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施的年度业绩与任期业绩相结合的业绩考评模式,意在激励企业更加重视运营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升,而非仅关注短期盈利。然而,这一业绩考评模式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基于2005-2016年央企控股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年度业绩、任期业绩与高管晋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显示,只有企业利润对高管的晋升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关系仍是显著的。其他年度业绩指标与任期业绩指标对高管晋升概率并无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利润的重要性以及任期业绩与高管之间对应的模糊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实证研究还表明,国企高管晋升中存在"相机抉择"的机制,国家整体经济状况不同,利润在国企高管晋升中的权重也有变化,这也印证了利润在业绩考核中的核心地位,回答了为什么利润在国企高管晋升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近期已付诸实施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或许能改变这种局面。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立彬  赵妍  
本文以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政治晋升角度考察了企业高管年龄与并购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47岁(57岁)以下群体的高管年龄与并购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对年龄与并购之间这种负相关系具有弱化作用。我们的实证结果与职业生涯关注影响高管投资决策的假说是一致的。本文将政治晋升话题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从政府官员拓展到企业层面,深化了官本位思维对经济微观层面影响的理论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