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9)
2023(3868)
2022(3259)
2021(2870)
2020(2351)
2019(5576)
2018(5110)
2017(8733)
2016(5324)
2015(6097)
2014(6273)
2013(6219)
2012(5495)
2011(4674)
2010(4789)
2009(4590)
2008(4920)
2007(4702)
2006(4248)
2005(3874)
作者
(15684)
(12853)
(12774)
(12201)
(8110)
(6140)
(5996)
(5178)
(4804)
(4683)
(4460)
(4419)
(4204)
(4092)
(4041)
(3905)
(3847)
(3806)
(3803)
(3782)
(3294)
(3226)
(3115)
(3074)
(2936)
(2923)
(2881)
(2766)
(2733)
(2588)
学科
管理(29284)
(22434)
(21683)
企业(21683)
(17760)
经济(17749)
(10360)
方法(9152)
(8504)
财务(8479)
财务管理(8457)
企业财务(8039)
数学(7204)
数学方法(7092)
(5321)
业经(5209)
(4985)
经营(4664)
(4591)
中国(4543)
理论(4217)
计划(4191)
(4162)
(4038)
决策(4023)
人事(3928)
人事管理(3928)
(3762)
银行(3760)
地方(3535)
机构
大学(72422)
学院(72203)
管理(34167)
理学(27145)
理学院(26875)
管理学(26584)
管理学院(26418)
(25284)
经济(24411)
研究(20693)
中国(19189)
(16344)
(15438)
科学(13000)
(12773)
中心(10917)
财经(10810)
北京(10386)
(10305)
(10209)
(10182)
业大(10061)
(9694)
(9174)
研究所(9071)
公司(8629)
(8609)
师范(8532)
商学(8360)
商学院(8282)
基金
项目(44641)
科学(34626)
研究(32974)
基金(30583)
(26236)
国家(26021)
科学基金(22896)
社会(19556)
社会科(18613)
社会科学(18602)
(18522)
基金项目(16053)
教育(15528)
自然(15177)
(15033)
自然科(14777)
自然科学(14774)
自然科学基金(14479)
编号(13697)
资助(12960)
成果(11052)
课题(9974)
重点(9882)
(9380)
(8848)
(8803)
项目编号(8661)
科研(8499)
创新(8270)
计划(7991)
期刊
(32216)
经济(32216)
研究(20654)
中国(19470)
(16061)
管理(15780)
教育(9515)
科学(9288)
学报(9031)
技术(8764)
(7741)
(7174)
金融(7174)
大学(7120)
会计(6609)
财会(6478)
学学(6406)
(5492)
农业(5257)
财经(5220)
技术经济(4705)
业经(4643)
通讯(4574)
会通(4552)
图书(4522)
(4485)
资源(4429)
统计(4300)
(4111)
现代(3863)
共检索到120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陈旭东  
文章通过阐述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辨析盈余质量、会计质量和盈利能力,揭示了盈余质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位置,给出盈余质量评价的层次框架。文中提出的盈余质量评价和测度,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德军  
在资本市场中,盈余质量备受信息使用者关注。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的概念看似比较相近,但实际上存在根本差异。本文从盈余质量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盈余质量、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指出了三者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盈余操纵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春瑜  
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于公司及其相关利益者来说,是有益的行为。借助盈余管理的适度调节效果,可以支持公司股价的稳定和上扬,还可以实现筹划节税,甚至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剑锋  李淑花  阚亚利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倩  
目前,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概念、两者的关联、普遍性、操纵的手段、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明海  
本文在回顾盈利预测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基础上,指出目前以盈利预测为盈余预期的盈余管理研究既存在不足,也可以扩展。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影响管理层盈余预期的因素,归纳出6种盈余预期基础的盈余管理。为了更深入地考察盈利预测等参照值、管理层盈余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本文进一步讨论盈余预期管理的动机、表现形式和盈余预期的形成原理,并重点讨论了盈余预期管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兆峰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其产生有内在的动机及外部条件。盈余管理虽然降低了企业财务报告中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要完全消除盈余管理却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我国目前的许多盈余管理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应该抑制这些不良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潘学模  蒋圣丹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拟在透视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三大理论进行系统的归类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作出展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姚海鑫  鹿坪  田甜  
以中国沪深股市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盈余公告市场反应与盈余操纵择机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在情绪高涨期比在情绪低迷期更高(低),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ERC与投资者情绪正(负)相关。第二,公司盈余的操纵性应计成分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对于公布利好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对于公布利空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低迷,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第三,随着盈余反应系数的上升,管理者提早报告利好盈余消息,推迟报告利空盈余消息的时间选择行为会得到增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启亮  刘晶莹  谈丽华  张雅曼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岑维  童娜琼  
从高管个人特征的微观角度分析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通过选取2008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A股企业,实证研究发现CEO和CFO任期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U型的曲线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高管任期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两职分开的企业以及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和业绩较差的公司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任期是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丽莉  
本文选择2011-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分析师做出盈余预测的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盈余管理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更将审计质量引入到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之间显著正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显著负相关;审计质量的提升能显著缓解盈余管理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帅兰明  
盈余管理的动因有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其经济后果有弊也有利。而利润操纵完全是为了谋取私利,且不惜牺牲其他相关人的利益,故它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为促进资本市场的理性发展,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对二者进行规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宏  曾永良  宛玲羽  
本文研究攀比的心理特征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高管薪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中位数越多,高管进行薪酬攀比的动机越大,其在未来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薪酬的程度增加,并且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高管更可能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纵薪酬,而这种效应在公司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较大时得以缓解。进一步看,当公司属于竞争性行业或所处行业景气度较低时,薪酬攀比加剧了高管的薪酬操纵行为,即行业特征会对薪酬攀比与薪酬操纵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研究还发现,薪酬攀比对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确具有负面效应。上述证据表明,攀比心理是高管实施薪酬操纵的重要诱因,意味着研究高管薪酬激励时,应关注高管对待薪酬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