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1)
- 2023(13326)
- 2022(11149)
- 2021(10485)
- 2020(8768)
- 2019(20267)
- 2018(19318)
- 2017(37378)
- 2016(19561)
- 2015(22212)
- 2014(21483)
- 2013(21264)
- 2012(19433)
- 2011(17216)
- 2010(16810)
- 2009(15354)
- 2008(15350)
- 2007(12780)
- 2006(10930)
- 2005(9789)
- 学科
- 济(86324)
- 经济(86234)
- 管理(59457)
- 业(58971)
- 企(49442)
- 企业(49442)
- 方法(47174)
- 数学(43572)
- 数学方法(43182)
- 财(26244)
- 中国(23886)
- 银(21730)
- 制(21591)
- 银行(21584)
- 行(20229)
- 农(19910)
- 务(18600)
- 财务(18562)
- 财务管理(18522)
- 企业财务(17889)
- 贸(17179)
- 贸易(17164)
- 易(16824)
- 融(16522)
- 金融(16521)
- 业经(16058)
- 农业(13397)
- 地方(12168)
- 体(12052)
- 学(11684)
- 机构
- 大学(275407)
- 学院(270741)
- 济(125677)
- 经济(123818)
- 管理(112684)
- 理学(97980)
- 理学院(97113)
- 管理学(95747)
- 管理学院(95244)
- 研究(87123)
- 中国(75574)
- 财(59149)
- 京(56049)
- 财经(48606)
- 科学(46568)
- 经(44782)
- 中心(42409)
- 经济学(41010)
- 所(40241)
- 农(37760)
- 经济学院(37295)
- 财经大学(37066)
- 江(36674)
- 研究所(36392)
- 北京(35239)
- 业大(34881)
- 商学(31714)
- 院(31534)
- 商学院(31463)
- 范(30961)
- 基金
- 项目(186248)
- 科学(150594)
- 基金(142965)
- 研究(136056)
- 家(123889)
- 国家(122665)
- 科学基金(107977)
- 社会(92306)
- 社会科(88053)
- 社会科学(88031)
- 基金项目(74534)
- 自然(68808)
- 自然科(67282)
- 自然科学(67266)
- 省(67092)
- 自然科学基金(66174)
- 教育(62936)
- 资助(59870)
- 划(57621)
- 编号(51816)
- 部(44080)
- 重点(41292)
- 成果(40767)
- 国家社会(40648)
- 教育部(39235)
- 创(38980)
- 发(38354)
- 人文(37676)
- 创新(36579)
- 大学(36377)
- 期刊
- 济(120420)
- 经济(120420)
- 研究(81700)
- 财(47825)
- 中国(46932)
- 管理(40660)
- 融(39319)
- 金融(39319)
- 科学(35877)
- 学报(35835)
- 农(31757)
- 大学(29252)
- 学学(27634)
- 财经(24747)
- 技术(23003)
- 经济研究(21521)
- 经(21083)
- 教育(20709)
- 农业(20510)
- 业经(16814)
- 问题(16227)
- 统计(16046)
- 贸(15533)
- 策(14193)
- 世界(14114)
- 国际(14002)
- 理论(13978)
- 技术经济(13679)
- 财会(13437)
- 决策(12971)
共检索到39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东祥 刘英顺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法分别考察盈余和资产质量两类财务信息对银行股价的预测力。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可作为预测未来短期银行股价的有效依据,预测力在"熊市"更显著。单个盈余指标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频域多限于半年内,其中每股净利润对股价预测的效果最好,能有效预测未来短期和中期的股价波动,而总资产报酬率的解释力相对较小。资产质量信息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主要在未来中长期,单个指标对股价的预测在2012年之后显著,其中,资本充足率对股价的预测较为显著,但不良贷款率的解释作用则很微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东祥 刘英顺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法分别考察盈余和资产质量两类财务信息对银行股价的预测力。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可作为预测未来短期银行股价的有效依据,预测力在"熊市"更显著。单个盈余指标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频域多限于半年内,其中每股净利润对股价预测的效果最好,能有效预测未来短期和中期的股价波动,而总资产报酬率的解释力相对较小。资产质量信息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主要在未来中长期,单个指标对股价的预测在2012年之后显著,其中,资本充足率对股价的预测较为显著,但不良贷款率的解释作用则很微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志刚 谭余夏 杨斌
本文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3年的会计数据和市场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多样化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收入多样化对其平均资产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对国有控股上市银行而言,收入多样化正向影响其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平均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消极影响超过了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积极影响,因而整体上降低了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经风险调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从银行股票市场收益及其波动性来看,银行收入多样化降低了总体样本银行的总风险和具体风险,降低了非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违约风险,而增加了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违约风险。
关键词:
银行收入多样化 平均资产收益率 违约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静如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减小盈余波动。文章利用9家中国上市银行近4年的面板数据,对公允价值选择权应用与盈余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并非减小了银行的盈余波动,反而扩大了盈余波动。而股市的波动对银行盈余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公允价值选择权 盈余波动 公允价值会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孟儒 沈若萌
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股价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股定价及其对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在定价中已考虑到了影子银行所蕴含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并在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得到体现。结果表明,银行股价对于影子银行等系统性风险因子反应灵敏,基于银行股价的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指标具有实证基础。这为未来监管当局和研究者通过股价相关指标来监测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岳 孙方圆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银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势必要紧随改革的浪潮,转变模式。文章以十六家上市银行六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因子分析,得出结论:(1)新常态下,上市银行的绩效呈明显下降趋势;(2)很多情况,上市公司的股价会背离其价值,但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股价,银行股价与绩效正相关;(3)新常态下,股价与绩效间相关性水平有更加显著提高。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论文以银行中绩效较为领先的银行——南京银行为例,分析了具有投资潜力银行的业绩表现,为新常态下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光辉 钱崇秀 许林
在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与民营银行等金融改革推行的宏观环境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Z-score破产风险模型刻画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五项安全性指标、两项流动性指标、六项盈利性指标,考察商业银行"三性"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60组非平衡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普遍较强,这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背景有很大关系,但不同商业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总体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最强,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最弱。另外,资本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旺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带来的对新型金融产品的需求促使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间业务。文章选取2008—2019年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水平尤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微观层面而言,银行自身资金资产和网点、员工规模对其中间业务发展具有正向影响,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其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越好。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加强风险监管力度;另外,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不断提高其中间业务创新能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抗风险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旺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带来的对新型金融产品的需求促使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间业务。文章选取2008—2019年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水平尤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微观层面而言,银行自身资金资产和网点、员工规模对其中间业务发展具有正向影响,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其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越好。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加强风险监管力度;另外,银行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不断提高其中间业务创新能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抗风险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洪建 张相贤 王宇明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特许权价值、隐性保险、银行规模、政府监管、资本杠杆、经营杠杆和银行稳健性的度量指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采用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0~2011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存在内生自律效应;隐性保险提供的范围涵盖各种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和非国有的差异;隐性保险削弱了特许权价值的内生自律效应;银行规模越大,稳健性越好;政府监管降低了银行风险,增强了银行稳健性;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杠杆和经营杠杆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
特许权价值 隐性保险 银行稳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连军
利用中国32家商业银行2004—2014年财务数据,检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工具、收益率曲线斜率与银行的盈利——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此外,从盈利结构来看,无论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是银行间回购利率对净利息收入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对损失准备金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门限面板模型估计显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盈利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特别是处于较低利率水平且收益率曲线斜率平缓情况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盈利 利率工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连军
利用中国32家商业银行2004—2014年财务数据,检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工具、收益率曲线斜率与银行的盈利——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此外,从盈利结构来看,无论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是银行间回购利率对净利息收入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对损失准备金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门限面板模型估计显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盈利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特别是处于较低利率水平且收益率曲线斜率平缓情况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盈利 利率工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连军
利用中国32家商业银行2004—2014年财务数据,检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工具、收益率曲线斜率与银行的盈利——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此外,从盈利结构来看,无论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是银行间回购利率对净利息收入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对损失准备金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门限面板模型估计显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盈利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特别是处于较低利率水平且收益率曲线斜率平缓情况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盈利 利率工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盈余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常用工具,但其风险效应存在被夸大的现象。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就盈余管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能够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并且该影响在股份制银行、高资本质量银行和信贷收缩期银行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降低影子银行规模和提升银行竞争度来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添 吴琪 袁路芳
本文选取了12家上市再融资银行作为代表,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检验方法对上市银行再融资前后业绩变化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以及对样本进行DEA分析,旨在探究再融资前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完善当前再融资研究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再融资会显著提高银行的资产,改善坏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水平,但是并不能短期内提升银行的盈利性和发展能力;再融资对于银行来说,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似,也会带来业绩的显著下滑。此外,采取配股方式再融资的银行业绩要好于增发方式的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非流动资产处置是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吗——基于上市公司不同盈余分布的实证检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
投资者情绪与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盈余质量信息复杂程度对股价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盈余管理中介效应的检验
审计质量、分析师盈余预测与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检验
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检验——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动态GMM实证分析
盈余质量、外部监督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