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9)
2023(3803)
2022(3129)
2021(2581)
2020(2012)
2019(4530)
2018(4503)
2017(8338)
2016(4825)
2015(5372)
2014(5237)
2013(5419)
2012(5350)
2011(5010)
2010(4751)
2009(3971)
2008(3643)
2007(3195)
2006(3046)
2005(2725)
作者
(17670)
(14904)
(14745)
(13870)
(9361)
(7313)
(6495)
(6040)
(5890)
(5316)
(5294)
(5161)
(4999)
(4988)
(4868)
(4801)
(4610)
(4535)
(4438)
(4400)
(4016)
(3740)
(3574)
(3511)
(3482)
(3394)
(3289)
(3256)
(3192)
(3127)
学科
(19352)
经济(19331)
管理(14024)
环境(9772)
(9598)
(9463)
方法(8168)
(7431)
企业(7431)
数学(7125)
数学方法(7032)
资源(5155)
(4974)
(4833)
中国(4675)
土地(4221)
(4160)
生态(3924)
经济学(3841)
(3797)
规划(3714)
地方(3626)
环境规划(3625)
业经(3436)
农业(3382)
(3090)
(3041)
贸易(3040)
(2954)
(2903)
机构
大学(72138)
学院(70684)
研究(31482)
(26483)
经济(25948)
科学(23480)
管理(23361)
(22895)
中国(22273)
理学(19982)
理学院(19711)
管理学(19163)
管理学院(19083)
农业(18659)
(18128)
业大(17340)
研究所(16953)
(16695)
中心(13493)
农业大学(12156)
(11942)
(11691)
(11383)
(11306)
科学院(10717)
(10687)
实验(10554)
北京(10364)
(10290)
实验室(10117)
基金
项目(53890)
科学(41066)
基金(39641)
(38974)
国家(38744)
研究(31791)
科学基金(30826)
自然(23371)
自然科(22756)
自然科学(22746)
自然科学基金(22319)
(21282)
基金项目(20950)
(19429)
社会(19192)
社会科(18135)
社会科学(18129)
资助(16590)
教育(13810)
计划(13788)
重点(13362)
科技(12891)
(12338)
(11434)
科研(11334)
(10935)
创新(10458)
编号(10412)
专项(10207)
(10110)
期刊
(27833)
经济(27833)
学报(21127)
(20185)
研究(18167)
科学(17742)
中国(16436)
大学(14552)
学学(14092)
农业(13987)
管理(8626)
(8048)
(7305)
业大(6861)
农业大学(5577)
林业(5447)
(5184)
金融(5184)
资源(5112)
(4902)
教育(4789)
技术(4571)
经济研究(4439)
科技(4376)
中国农业(4231)
自然(4058)
财经(3990)
业经(3963)
(3530)
问题(3454)
共检索到10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志敏  孔德政  李永华  杨秋生  
Dynamic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Luoyanghong' roots grown in pot and field in the growing circle was studied comparatively.The root vigor of both potted and field tree peony showed "bimodal peak" curve in the whole growing circle.Two peaks appeared respectively in flo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仇少君  彭佩钦  李玲  刘强  荣湘民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迪  施江  高双成  王占营  史国安  
【目的】探讨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萎蔫脱落的生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发牡丹切花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洛阳红’牡丹为试材,分别用去离子水(CK)、20μL·L~(-1)乙烯拮抗剂可利鲜(AVB)、20μL·L~(-1)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处理1 h时及20μL·L~(-1)可利鲜预处理1 h后再用20μL·L~(-1)乙烯利处理1 h(AVB+CEPA),然后插入去离子水进行单枝瓶插,观测不同预处理的生理效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瓣离层细胞形态,通过拉力试验测定瓶插过程中花瓣抗脱落力,运用生理生化手段测定乙烯与生长素代谢、离层水解相关酶活性和PsETR1、PsCTR1、PsEIN3、PsERF1、PsYUCCA10、PsPIN1、PsPME1、PsPG1及PsBG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牡丹‘洛阳红’切花花瓣基部有明显的离层结构;AVB预处理明显推迟了切花乙烯跃变出现的时间,乙烯释放峰值降低34.9%(P<0.05),提高了花瓣的抗脱落力,降低了花瓣基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PsPG1、PsBG1表达量,延缓了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显著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外源CEPA明显加快了花瓣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提高了生长素氧化酶(IAAO)、PG和BG活性,加快了切花花瓣的离层细胞的衰老,减小了花瓣的抗脱落力,从而促进了花瓣的萎蔫脱落;AVB+CEPA复合预处理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与对照组相差不大,CEPA能够部分抵消AVB的生理效应。【结论】对乙烯敏感型切花牡丹‘洛阳红’,内源生长素参与了乙烯促进花瓣离层细胞脱落的过程,控制乙烯是改善其切花瓶插品质的基础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童非  薛娴  郭丽丽  郁敏  张晨洁  徐鑫傲  李瑞雅  侯小改  
【目的】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对温室牡丹‘洛阳红’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获得改善温室牡丹花朵香气成分的方法,为提高牡丹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株喷施法,以5种不同浓度(50、100、200、300、40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溶液喷施温室牡丹‘洛阳红’植株,利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不同开花时期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结果】1)不同开花时期的温室牡丹‘洛阳红’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未喷施和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的植株分别检测到23种和24种化合物。可将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分为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苯环类和烃类6大类,其中烃类和苯环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相对较高;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溶液后,六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开花时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对香气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对二甲氧基苯、2,4-二叔丁基苯酚、茉莉酸甲酯这3种化合物在大多数样品中含量较高,可视为温室牡丹‘洛阳红’的主要香气成分。3)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后,对二甲氧基苯含量下降,2,4-二叔丁基苯酚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升高,浓度以100μmol·L-1为最佳。【结论】喷施浓度为10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溶液能较好地改变温室牡丹‘洛阳红’香气成分及含量,从而改善‘洛阳红’置于室内时因香气过于浓郁而令人感到不适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丹丹  杨秀珍  董南希  李清清  戴思兰  
为探究氮质量浓度对盆栽小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干物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本研究以盆栽小菊‘东篱秋心’为研究对象,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设置不同氮质量浓度处理(40、120、180、240和350mg/L)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处理的干物质质量、养分含量、氮累积量和氮吸收效率等。结果表明:在240mg/L氮处理下,‘东篱秋心’生长最好,花、叶和全株干物质质量最大,且与180mg/L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随氮质量浓度提高呈减小趋势;各器官氮含量和累积量均在350mg/L氮处理下最大;花磷含量在240mg/L氮处理下最大;花、叶和茎钾含量均在40mg/L氮处理下最大;氮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氮质量浓度提高而减小。综合考虑,氮质量浓度为180~240mg/L,对应的氮施用总量为270~360mg/株,可作为该品种氮肥施用量参考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本文以洛阳牡丹开发为例 ,结合我国加入 WTO的新形势 ,揭示了特色产品的内涵和开发农村特色产品的意义 ,提出了“以开发和经营特色产品的应对‘入世’之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永超  孙长平  
2011年以来,洛阳的牡丹产业已由旅游观赏向牡丹深加工发展。开发牡丹籽油是洛阳发展牡丹产业的一个新焦点。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植物甾醇、角鲨烯等人体细胞发育所需的重要成分,其α-亚麻酸含量是"液体黄金"橄榄油的54倍多,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文章主要分析了牡丹籽油在洛阳市场的营销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市场发展提出了营销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宏辉  顾俊杰  房伟民  陈发棣  张栋梁  
为进一步了解红掌耐热机理和选择耐热育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皇冠、阿瑞博、骄阳和粉冠军4个红掌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9℃高温对它们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其耐热性。分别测定胁迫不同时间后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10个生理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随胁迫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MDA)呈上升趋势,RWC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通过10个生理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彬  罗卫红  陈发棣  李永秀  李向茂  魏猷刚  陈冬  
通过系统的试验观测,研究了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对一品红千禧(Euphorbia pulcherrimaW illd.‘M illen ium’)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冬季光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一品红时,开花时的株高、冠幅、冠高比等指标4侧枝处理要显著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丰满度、总叶面积指数、苞叶面积指数等指标4、5侧枝处理植株没有差异,但均优于3侧枝处理;在花蕾出现以后的整个生长时期4侧枝处理的植株总体外观品质均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君  韩晓增  
【目的】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大豆共生固氮系统及其根系系统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感知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下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能提高大豆产量、结瘤和固氮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即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大豆共生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为调控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预测氮肥对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分别在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V2期)、始花期(R1期)、始荚期(R3期)和始粒粒(R5期)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从而形成不同无机氮浓度的土壤。利用获得的不同无机氮浓度土壤为供试土壤,对各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华  张弘  李勇辉  陈华君  
清香木为优良的抗旱及观赏植物,并有宜人的香气。本研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盆栽及露地生清香木活体枝叶挥发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清香木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但盆栽和露地生清香木香气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具体检出种类存在差异;露地清香木香气中的β-蒎烯(30.62%)、莰烯(14.39%)和α-水芹烯(21.62%)含量明显高于盆栽清香木(β-蒎烯13.28%,莰烯1.34%,α-水芹烯3.60%);盆栽、露地清香木香气中的α-蒎烯(分别为8.96%和8.55%)、对花烃(1.19%和1.71%)、柠檬烯(4.24%和5.4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博  黄启为  孟琳  沈其荣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菠菜产量、品质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菠菜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4(5%(占施氮量百分比)尿素与95%有机肥配施)、处理5(10%尿素与90%有机肥配施)、处理3(有机肥)、处理2(无机肥)、处理1(不施肥);植株氮累积量以处理5最多,其他处理趋势与生物量相同。收获时,植株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1,并且所有处理菠菜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均达到直接食用标准(小于432 mg.kg-1);无机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矿质态氮释放速度快,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更好地调节土壤氮素的释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与有机肥处理能增加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志民  王莲英  
研究了牡丹催花后根系的营养状况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牡丹经催花后,无论是开花还是未开花(有叶无花),其根内养分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淀粉、N、P、K、Mg的含量明显降低,钙和游离硫的含量变化却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复壮栽培过程中,新生根主要分布于10~30cm的土层内,且新生根量秋后都比夏季多。同时,在复壮栽培第1、2年春季(5月下旬)牡丹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曲线都近似抛物线,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夏季(7月中旬)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为降低盆花生产成本和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株高、冠幅、生物量、花期和花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盆花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花期有明显影响,其中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归模型均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预报。通过方程拟合和模拟寻优,得到以V(玉米秆粉)∶V(锯末)∶V(珍珠岩)为2∶1∶1的基质配方栽培一品红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基质含水量为59.28%~66.83%进行浇水,浇水量为500.00mL/盆;每周施肥1次,施肥量为756.02~833.33mg/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