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8)
2023(8893)
2022(7437)
2021(6979)
2020(5814)
2019(12763)
2018(12381)
2017(23432)
2016(13203)
2015(14366)
2014(14020)
2013(13980)
2012(12841)
2011(11751)
2010(11940)
2009(10917)
2008(10804)
2007(9757)
2006(8631)
2005(7577)
作者
(42274)
(35966)
(35624)
(33628)
(22418)
(17613)
(15777)
(14033)
(13678)
(12557)
(12505)
(11681)
(11640)
(11413)
(11383)
(11291)
(10689)
(10501)
(10389)
(10083)
(9487)
(9025)
(8946)
(8317)
(8222)
(8164)
(8017)
(7849)
(7493)
(7351)
学科
(50527)
经济(50438)
(45260)
(43882)
管理(31588)
农业(29931)
(22467)
企业(22467)
方法(17988)
数学(16254)
业经(16191)
数学方法(16109)
(13343)
(13255)
中国(12928)
(12906)
(10771)
贸易(10769)
(10545)
农业经济(9943)
(9747)
地方(9628)
(9194)
(9008)
农村(9000)
(8441)
银行(8387)
技术(8281)
及其(8277)
(8226)
机构
学院(191118)
大学(186763)
(76526)
经济(75114)
研究(70229)
(69212)
管理(68487)
理学(60257)
理学院(59518)
管理学(58417)
管理学院(58100)
农业(54011)
中国(53184)
科学(48913)
业大(45196)
(39319)
(38537)
研究所(36110)
农业大学(34028)
中心(32300)
(31860)
(29593)
(27847)
(27622)
财经(25200)
(24351)
科学院(23882)
北京(23108)
(23084)
(22418)
基金
项目(136275)
科学(103877)
基金(98055)
(90711)
研究(90377)
国家(89845)
科学基金(73596)
社会(57469)
(55391)
社会科(53979)
社会科学(53965)
基金项目(52889)
自然(50033)
自然科(48823)
自然科学(48795)
自然科学基金(47967)
(46234)
资助(38512)
教育(38507)
(37400)
编号(34994)
重点(31073)
(30200)
(29262)
(29040)
计划(28982)
(28452)
科技(27233)
科研(27099)
创新(26735)
期刊
(88071)
经济(88071)
(72706)
农业(49086)
研究(47281)
学报(46378)
中国(39420)
科学(37574)
大学(33967)
学学(33278)
(23488)
(23455)
业经(21761)
(19248)
金融(19248)
管理(18972)
业大(15728)
(14483)
农业大学(13700)
农村(13560)
(13560)
农业经济(13492)
问题(13389)
财经(11945)
技术(11732)
经济研究(11614)
世界(11126)
教育(11054)
科技(10838)
(10115)
共检索到278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盆栽培养后处理方式、宿主种植密度和农药对Glomus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后处理A和后处理B的处理方式均可促进孢子的形成 ,以高粱为宿主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90 9% ,5 4 5 % ,三叶草为宿主则分别提高 6 1 5 % ;7 7%杀菌剂利得不利于G mosseae繁殖体的形成 ,施后产孢量仅为对照的 4 7 6 % ,杀菌剂代森锰锌对生长繁殖影响不大。试验所设的在体积为 96 0 0cm3的容器里高粱的 4个种植密度中 ,7和 14棵的处理更有利于G mosseae孢子的产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AM真菌盆栽培养方法最佳培养基质的筛选和营养液施用对G 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JⅢ (壤土、混合沙体积比为 1∶1)和JⅠ (混合沙、壤土、蛭石、沸石体积比为 2∶1∶1∶1)的AM真菌繁殖效果最好 ,筛选为最佳培养基质。营养液施用试验中 ,基质J1宿主为高粱和白三叶草不施营养液 ,及基质J0宿主为白三叶草每 30d施一次 1/ 10浓度Hongland营养液的 2个处理孢子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即培养基质中速效磷的含量在 10mg/kg左右对G mosseae孢子的生成最有利 ,过多或过少会起抑制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亢菊侠  惠凯凯  胡祖庆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  龙会英  郑益兴  张燕平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莉  宿福园  李长林  裴忺  姚延兴  王燕  陈卫东  杨守坤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盆栽基质的理化性质,为筛选适合葡萄盆栽的基质及田间葡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扦插藤稔葡萄为试材,以不添加任何基质的园土为对照(Control),将园土、蛭石、椰糠、菇渣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配制成7种有机栽培基质,分别为园土:蛭石为5:1(P1)、园土:蛭石:椰糠为4:1:1(P2)、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3:1:1:1(P3)、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2:2:1:1(P4)、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1:3:1:1(P5)、菇渣:蛭石:椰糠为4:1:1(P6)、菇渣:蛭石为5:1(P7),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的影响。[结果]①菇渣能够有效降低基质容重,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基质的有机质、磷、钾和氮含量,同时促进盆栽葡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地下部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②7个不同基质配方的处理中,P6处理在葡萄植株种植前,有机质、磷、钾、铵态氮、硝态氮等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最高,种植后,各营养元素仍然显著最高,且前后降低幅度最大;P6与P7的容重显著最小,但P6的EC值又显著小于P7;且P6处理对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的促进效果均表现最为显著。[结论]综合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基质营养元素、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量、根系特征等指标的影响,认为菇渣、蛭石、椰糠按4:1:1体积比混合最适宜于盆栽葡萄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军华  徐广  柴升  
通过测定捕食螨类中的虚伪钝绥螨在13种农药不同浓度下的死亡率,确定了农药对虚伪钝绥螨的非致死浓度(LC_0~10).明确了各种非致死浓度农药对其繁殖和定居的影响.菊酯类农药如灭百克、灭扫利、氯氰菊酯、功夫、天王星.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爱力螨克和杀菌剂粉锈宁不仅减少其产卵量.而且降低它在植株上的定居率;氧化乐果影响其定居;克螨特影响其繁殖;尼索朗、双甲脒、卡死克和阿波罗对其繁殖和定居都没有显著影响.是比较安全的.植株上残留的某些微量农药不仅影响虚伪钝绥螨的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这在协调生防和化防的关系中应予以重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燕湘  杨知建  金小马  余清  
为了减少草坪修剪费用,将化控技术应用于草坪,通过对盆栽黑麦草分别施用25,50,75 mg/L的烯效唑,200,300,400 mg/L的矮壮素,200,300,400 mg/L的缩节胺和1 000,1 500,2 000 mg/L的比久,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坪草生长速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以50 mg/L的烯效唑,400 mg/L的矮壮素,400 mg/L的缩节胺和2 000 mg/L的比久均能延缓黑麦草生长,减少修剪次数.烯效唑能明显促进黑麦草分蘖,增加密度和根冠比,加深绿色,使叶片缩短加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圣倩倩  文冰  祝遵凌  
以4种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A1(5 cm*5 cm)、A2(10 cm*10 cm)、A3(15 cm*15 cm)、A4(20 cm*20cm)]下的北美红栎幼苗为材料进行容器育苗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北美红栎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和各生物量积累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北美红栎的栽植密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北美红栎容器苗生长影响差异显著,A4(20 cm*20 cm)组栽植密度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各生物量表现值最大,说明其最有利于北美红栎容器苗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杏娥  王小青  任海青  费本华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2 m×5 m、4 m×5 m、4 m×10 m)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68%,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玲秀  娄亚桦  邵帅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疆北部春季野生牧草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生长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每盆3、6、10株的3个种植密度,分别约为100、200、335株·m~(-2),测定各种植密度下东方旱麦草的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分蘖数、生物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东方旱麦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和群体生物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茎粗、分蘖数、单株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影响(P> 0.05);东方旱麦草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群体产量和牧草品质,10株·盆~(-1) (335株·m~(-2))种植密度下东方旱麦草在春季补饲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宁  王幼珊  杨延杰  林多  仇宏伟  倪小会  张美庆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群芳  王慧  李庆  
1836年,Schmidberger首次发现蛀木质部小蠹是以坑道壁上排列的栅栏状物为食,由于弄不明白这些栅栏状物为何物,便将它们称为"ambrosia",意为"神的食物"(Fisher et al.,1953;1954;Schmidberger,1836)。1844年,Hartig明确了被北方材小蠹(Xyleborus dispar)幼虫取食的栅栏状物是丛梗孢属(Monilia)的一种真菌(Batra,1967)。此后,"ambrosia fungi",即"虫道真菌",便被广泛用于对生长在坑道中、为蠹虫所取食的真菌之称,而将在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佩良  汪兴  高贵  
为探明菌根化烟苗在烤烟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研究了兴烟一号的常规生产烟苗与菌根化烟苗不同生长期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移栽40 d和打顶后5 d的菌根化烟苗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最大叶长在栽后40 d内小于常规生产烟苗,而打顶5 d后,菌根化烟苗叶长大于常规烟苗;最大叶宽则是菌根化的烟苗均大于常规生产的烟苗;接种Gm01和Gm02菌根化烟株的抗病(花叶病、黑胫病)性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均能提高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但是不同的菌剂作用效果不同,接种Gm01的烟苗要优于Gm02的烟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道旺  何成兴  李春花  卢文洁  王艳青  尹桂芳  洪波  王莉花  
【目的】探索有效防控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的栽培措施,筛选交替使用的防治药剂。【方法】以定莜9号和坝莜1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种植形式塘播(B1)、条播(B2)、撒播(B3)和种植密度90 kg/hm~2(M1)、105 kg/hm~2(M2)和120 kg/hm~2(M3)对燕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研究及40%嘧菌·乙嘧酚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苯醚·丙环唑乳油、28%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5个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在不同种植形式下,定莜9号和坝莜13号的白粉病病情指数(DI)均呈DI_(B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敖妍  韩树文  杨晓辉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植株地径、冠幅差异极显著。阳坡植株地径和冠幅大于阴坡。阳坡植株种子产量稍高于阴坡,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的地径、冠幅、种长差异显著。种子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坡位的升高,土层厚度的减少,生长呈减弱的趋势。坡度30°的植株。不同密度下树高、地径、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密度增大而递增。生长指标是1 m×4 m的株行距最差,4 m×4 m的密度生长势最好。种子产量则是4 m×4 m和3 m×4 m的产量明显高于1 m×4 m的产量。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