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3)
2023(5442)
2022(4666)
2021(4394)
2020(3764)
2019(8234)
2018(8578)
2017(14336)
2016(9065)
2015(10650)
2014(11001)
2013(10176)
2012(9824)
2011(8968)
2010(9196)
2009(8443)
2008(8334)
2007(7869)
2006(6894)
2005(6140)
作者
(30690)
(25597)
(25540)
(24284)
(16251)
(12598)
(11720)
(10186)
(9910)
(9467)
(8802)
(8742)
(8497)
(8474)
(8299)
(8174)
(7855)
(7637)
(7605)
(7325)
(6844)
(6716)
(6628)
(6092)
(5858)
(5834)
(5798)
(5629)
(5526)
(5483)
学科
(25410)
经济(25367)
管理(20911)
(17261)
(14089)
企业(14089)
(12194)
方法(10050)
理论(9170)
中国(8953)
(8538)
数学(8048)
(7863)
数学方法(7801)
教育(7681)
教学(7492)
(6846)
(6637)
(5452)
业经(5444)
银行(5405)
(5277)
金融(5270)
地方(5220)
(5211)
农业(5070)
学法(4885)
教学法(4885)
(4589)
(4345)
机构
学院(127774)
大学(126938)
研究(50958)
科学(38170)
(37306)
管理(36710)
中国(36285)
经济(36012)
(35123)
理学(30610)
理学院(30022)
(29658)
(29627)
管理学(28881)
管理学院(28677)
农业(28242)
研究所(27349)
业大(26300)
中心(22479)
(22269)
技术(21456)
(19458)
(19264)
师范(18857)
(18771)
(18598)
北京(18488)
农业大学(18220)
(18154)
(17280)
基金
项目(85894)
科学(63134)
基金(56953)
研究(56921)
(53638)
国家(53169)
科学基金(42008)
(36777)
(31406)
自然(30492)
自然科(29787)
自然科学(29768)
基金项目(29549)
社会(29544)
自然科学基金(29146)
教育(29039)
社会科(27506)
社会科学(27498)
资助(24686)
编号(24143)
重点(21058)
成果(20887)
计划(19496)
课题(19431)
科技(18766)
(17979)
(17393)
(17164)
科研(16713)
创新(16330)
期刊
(46567)
经济(46567)
中国(35548)
学报(35268)
研究(34907)
(32952)
科学(26413)
教育(26014)
大学(24717)
学学(23431)
农业(22270)
(15461)
管理(15019)
技术(12791)
(11699)
业大(11152)
(9826)
金融(9826)
(9640)
农业大学(9524)
职业(8554)
业经(7371)
财经(7193)
科技(7177)
图书(6994)
林业(6826)
经济研究(6808)
自然(6378)
(6338)
资源(6242)
共检索到204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景江  王俊明  张高伟  曹支敏  
对皱马鞍菌(Helvella crispa)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胞外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在28 ℃、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皱马鞍菌菌丝体生物量在第13天达峰值(9.40 g/L);发酵 液pH值逐渐上升,从第9天(8.24)后基本保持平稳;胞外蛋白含量于第6天达峰值(8.30 mg/mL);胞外还原糖 含量急剧上升,至第3天达峰值(20.43 mg/mL),之后迅速下降,到第8天降为1.38 mg/mL,此后一直维持在1 mg/mL水平。皱马鞍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顺序为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淀粉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第3天,并一 直保持在较高水平;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高苇  张春祥  霍建飞  李健强  罗来鑫  
为提高绿色木霉Tr9701的发酵速率,实现其有效开发,对绿色木霉Tr9701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胞外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菌丝体生物量在第6~10天达到峰值;发酵液p H值在第6~10天发生转折逐渐上升,后基本保持平稳;胞外蛋白、胞外还原糖分别在第6,12天达到峰值,胞外愈创木酚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以5~6 d为一个周期呈现曲线式的增强;其胞外淀粉酶、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等酶的活性在培养前期有明显升高,且其液体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为实现绿色木霉Tr9701规模发酵技术,应在其液体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明  胡景江  武杭菊  曹支敏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梦杰  王翠玲  张玉金  陈世通  李荣春  
裂褶菌GGHN08-104是产漆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快的菌株。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漆酶的能力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C/N比为70/1,初始pH值为5,Cu2+离子浓度为21mg/L的液体培养基中酶活最高,达477.94U/mL(12 d)。固体培养时以配方①(棉籽壳31.14%、木屑66.86%、蔗糖1%、石膏1%)产酶活性和效率最高,分别为2449.02U/g和272.11 U/g.d-1,固体发酵产酶效率是液体发酵的6.83倍,因此固体培养更适宜该菌株产漆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伟  冯欢  欧江  张收霞  蒙盼盼  王春燕  
[目的]筛选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蜜环菌菌株,对所选优良菌株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碳氮源筛选和优化,为蜜环菌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以工业发酵和生产中常用的菌株A9为对照,从本实验室分离与收集的20个蜜环菌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并设置不同的供试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碳氮源含量,对其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供试的20个蜜环菌中,菌株M41和M57生长迅速,生物量显著(P<0.05)。[结论]筛选出的优良菌株M41可用于后续生产,优化液体培养基显著提高了蜜环菌菌株M41和A9的菌丝体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晶  谢映平  刘卫敏  牛秀萍  薛皎亮  
【目的】探究病原真菌降解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及其毒力效应,为应用病原菌对蚧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株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菌株V3.4505、V3.4504、噬菌蚧霉(L.fungicola)菌株HEB02和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菌株HEB01,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为靶标害虫,以这两种蚧虫的表皮作为病原菌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测定培养过程中各菌株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海洋  彭亮  程艳  程刚  邢月  
【目的】探究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菌株,了解真菌在伊犁河流域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加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应用ITS区序列分析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胞外酶定性筛选培养基进行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筛选。【结果】从伊犁河流域中分离获得248株可培养真菌,其中水体有116株,沉积物有132株,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三大系统发育类群,11个纲,26个目,44个科,82个属,以及4个潜在新菌种。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分布结果表明,4条河流中沉积物分离出的可培养真菌的种群多样性比水体更丰富;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喀什河可培养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最高,为3.79,而巩乃斯河最少,为3.21。分离出的真菌产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有100株真菌菌株产2种及2种以上的胞外酶(主要是淀粉酶、酯酶和纤维素酶)种类,并且伊犁河干流较其他3条河流来说,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的比例最高,占比为77.59%。【结论】研究表明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贮藏大量值得开发利用的真菌菌种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敏  闫伟  
以褐环乳牛肝菌为试验材料,从酶学的角度,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脯氨酸(Pro)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菌丝体活力与这几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为对供试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活力进行评价探索可行方法。结果表明,菌丝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丝体生物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菌丝体相对电导率在菌丝体生长最旺盛时,其值最低。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也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参考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海洋  彭亮  程艳  程刚  邢月  
【目的】探究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菌株,了解真菌在伊犁河流域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加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应用ITS区序列分析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胞外酶定性筛选培养基进行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筛选。【结果】从伊犁河流域中分离获得248株可培养真菌,其中水体有116株,沉积物有132株,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三大系统发育类群,11个纲,26个目,44个科,82个属,以及4个潜在新菌种。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分布表明,4条河流中沉积物分离出可培养真菌的种群多样性比水体更丰富;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喀什河可培养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最高,为3.79,而巩乃斯河最少,为3.21。分离出的真菌产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有100株真菌菌株产2种及2种以上胞外酶(主要是淀粉酶、酯酶和纤维素酶)种类,并且伊犁河干流较其他3条河流来说,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的比例最高,占比为77.59%。【结论】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贮藏大量值得开发利用的真菌菌种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strains of Metarhizium were cultivated in submerged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bmerged conidia could be produced by means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for some strains of Metarhizium, but perhaps , the occurrence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depended on the nature of strains. Su...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珏  贺新生  郑林用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刘先  
从酸菜汁和生鲜奶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3,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改变基础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时间、pH等条件,探索其对乳酸菌L3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和氮源。该菌株胞外多糖的最佳生物合成条件为: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108.49mg·L-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姚宝安  马丽华  刘钟灵  
从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