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2)
- 2023(5904)
- 2022(4835)
- 2021(4304)
- 2020(3539)
- 2019(7933)
- 2018(7903)
- 2017(14308)
- 2016(7721)
- 2015(8647)
- 2014(8290)
- 2013(7845)
- 2012(7431)
- 2011(6802)
- 2010(6763)
- 2009(6280)
- 2008(5982)
- 2007(5583)
- 2006(5058)
- 2005(4628)
- 学科
- 济(27692)
- 经济(27649)
- 管理(21329)
- 业(15721)
- 企(12740)
- 企业(12740)
- 学(9789)
- 方法(8638)
- 中国(8495)
- 环境(8144)
- 农(7864)
- 制(7171)
- 数学(7109)
- 数学方法(6969)
- 体(6775)
- 财(6610)
- 地方(6478)
- 业经(5732)
- 划(5639)
- 理论(5586)
- 融(5552)
- 金融(5545)
- 银(5346)
- 银行(5310)
- 行(5169)
- 农业(4778)
- 关系(4709)
- 贸(4628)
- 贸易(4627)
- 和(4531)
- 机构
- 学院(108098)
- 大学(108016)
- 研究(44573)
- 济(39117)
- 经济(38103)
- 管理(34962)
- 中国(32246)
- 科学(30403)
- 理学(29383)
- 理学院(28952)
- 管理学(28165)
- 管理学院(27987)
- 农(27507)
- 京(24621)
- 所(24421)
- 研究所(22495)
- 农业(22208)
- 业大(20789)
- 中心(19529)
- 财(18421)
- 江(18038)
- 院(16868)
- 省(15655)
- 北京(15487)
- 技术(15144)
- 范(14397)
- 室(14084)
- 师范(14055)
- 财经(13984)
- 农业大学(13885)
- 基金
- 项目(75652)
- 科学(57576)
- 基金(52927)
- 研究(51127)
- 家(49511)
- 国家(49120)
- 科学基金(39811)
- 省(31132)
- 社会(30484)
- 社会科(28715)
- 社会科学(28705)
- 基金项目(27238)
- 自然(27185)
- 划(26636)
- 自然科(26531)
- 自然科学(26518)
- 自然科学基金(26002)
- 教育(22991)
- 资助(21720)
- 编号(19533)
- 重点(18088)
- 发(17265)
- 计划(16523)
- 成果(16287)
- 创(15752)
- 课题(15518)
- 部(15372)
- 科技(15291)
- 科研(15052)
- 创新(14887)
共检索到170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陈紫瑩 蔡冰冰 柯才焕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鹏 王铜毅 骆轩 游伟伟 柯才焕 蔡明夷
为了研究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和杂色鲍等4种鲍的核型特征,实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比较定位了上述4种鲍的45S rDNA位点。皱纹盘鲍中约83%的中期细胞均检出2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13号和16号染色体的长臂端部。西氏鲍中约7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端部、14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端部。绿鲍中约8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4号、6号和8号染色体长臂的端部。杂色鲍中约6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 DNA,位点,分别位于3号、4号和1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此外,4种鲍均有少数中期相的45S rDNA位点数高于众数,这提示,除了明确的45S rDNA位点外,4种鲍可能均有若干个不稳定的45S rDNA位点。实验结果丰富了鲍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同时为鲍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托 贾艳丽 何健 王瑞旋 王江勇
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经过杂交和南方养殖后,南方群体(杂交群体)是否与北方群体(自交群体)在适温性上是否产生了差异,从而是否更加适应南方高温环境,本研究开展了皱纹盘鲍南北方群体的高温应激和南方地区养殖实验。高温应激实验中:经过30℃应激后,南方群体恢复期所有取样组织中HSP70在0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北方群体(P<0.05)。养殖实验中:从12月开始至翌年2月水温不超过17.11℃,为北方群体的快速生长期,生长快于南方群体;从3月开始,水温逐渐超过20℃,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南北方群体 温度 应激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贺 徐其征 高养春 张蕊 李霞 庄子昕 梁雨婷 李雅娟
对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的胚胎染色体进行了C带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首次探讨了杂交三倍体泥鳅C带特征,为准确鉴别染色体提供依据,研究了核糖体5.8S+28S r DNA在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和位置。C带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的染色体C带包括臂端C带和着丝粒C带,没有发现臂间C带。M染色体只有1号染色体既有臂端C带又有着丝粒C带,但臂端C带均比着丝粒C带大,信号也比着丝粒的强;而其他M染色体及SM染色体、T染色体只有着丝粒C带。FISH分析显示,核糖体5.8S+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炜 孟宪治 陶平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 2种壳色个体———红壳个体和绿壳个体的一般营养成分、矿物元素以及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对应组织 (足肌、内脏、生殖腺 )中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基本无差异 ;内脏灰分颜色均为红褐色 ,但足肌灰分颜色明显不同 ,绿壳个体呈灰白色而红壳个体则呈浅砖红色。矿物元素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 ,足肌中除了Ca之外 ,所测元素的含量均以红壳个体为高 ,其中Fe、Cu、Mn的含量为绿壳个体的2~ 3倍 ;红壳个体贝壳中Mn的含量亦较高 ,约为绿壳个体的 2倍。两者上述对应组织的脂肪酸种类相同 ,含量基本一致。此外...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营养成分 比较分析 贝壳颜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兴章 李云恩 赵明堂 许夕宁 邢信泽
鲍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海珍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鲍中之王。但皱纹盘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水域较窄,自然资源较少,天然产的鲍鱼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经过多年的筏式养殖鲍鱼实践,基本摸清了皱纹盘鲍的生态习性和筏式养鲍的生长规律,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实行了整个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陆瑶华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食道。食道可分为前、中、后三段 ,中段又可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颗粒状腺细胞、微绒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纤毛柱状细胞参与运输食物和分泌物 ,并呈现吸收细胞的结构特征 ;粘液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粘多糖 ;颗粒状腺细胞内充盈分泌颗粒 ;微绒毛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特征 ;分泌细胞具很强的蛋白酶等酶活性 ,能以顶浆分泌形式分泌消化酶 ,该细胞还具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食道中段还呈现3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食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艳青 李兆杰 楼乔明 刘小芳 薛长湖
对皱纹盘鲍内脏脂质进行了分析。采用Folch法提取内脏总脂,硅胶柱层析对中性脂及磷脂进行分离;TLC法对中性脂、磷脂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与其主要组分的制备;10%硫酸—甲醇对样品进行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脂肪酸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内脏中磷脂含量可达31.58%,不饱和脂肪酸在磷脂中含量显著高于中性脂中含量。磷脂中含有一定量的缩醛磷脂,磷酯酰乙醇胺(PE)中缩醛型磷脂含量可达50%。研究表明,皱纹盘鲍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一定量的缩醛磷脂,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应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
皱纹盘鲍 中性脂 磷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雅娟 李霞 丁君 毛连菊 王子臣 常亚青 宋坚 魏杰
以皱纹盘鲍的血细胞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外浸泡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对细胞分裂频度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用血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优组合:PHA处理时间18h、PHA浓度0.04%,抽血时间22:00-24:00,3因素的主次顺序: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并可获得大量图象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是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佳方法。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皱纹盘鲍血细胞DNA相对含量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该方法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刘传琳 刘迅 唐慧 陆瑶华
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嗉囊和胃。嗉囊及胃平展处上皮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微绒毛、质膜内陷和胞饮泡、次级溶酶体以及贮存物质(脂类和糖原 )。胃褶皱处上皮细胞具纤毛 ,起分选和运输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基部有神经分布。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呈现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体外酶活性分析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分别具有三种和四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嗉囊 胃 超微结构 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蕙萍 童圣英 王子臣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
关键词:
皱纹盘鲍,淀粉酶,褐藻酸酶,金属离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娓娓 方建光 李加琦 蒋增杰 毛玉泽 杜美荣 高振琨 陈琼琳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娇阳 刘慧 陈四清 蒋增杰 蔺凡 常丽荣 卢龙飞
为获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个体生长模型所需的6个关键参数,设计了饥饿耗能、温度对耗氧的影响等相关生理实验,计算得到各项参数值。单位体积维持耗能率的值■、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值■、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和储备能量值■4个参数通过连续测定皱纹盘鲍饥饿过程中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不断下降直至保持稳定时的能量值计算;温度函数中Arrhenius温度■的数值根据鲍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单位干重耗氧率测定、计算;形状系数δm值通过统计测量的壳长、软组织湿重等生物学参数拟合回归得到。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在饥饿后,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分别降低了26.3%和70%,呼吸耗氧率由2.69 mg/(ind.·h)逐渐降低并稳定在0.8 mg/(ind.·h),软组织干重由(5.21±0.89) g降低至(3.84±0.22) g;根据公式计算得■和■的值分别为20.18 J/(cm~(3)·d)和8120 J/cm;鲍饥饿前后有机物含量分别为80%和58%,经过换算,■和■的值分别为2726 J/cm~(3)和32583 J/g。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在水温5~20℃范围内,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正比;当水温超过20℃之后,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反比。在转折点20℃之前,单位干重耗氧率的ln值与温度(热力学温度,K)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Arrhenius温度■值(■=7196 K)。生物学统计分析鲍壳长(L)与体积(V)呈三次函数关系:V= 0.0639L~(3.1621)(R~(2)=0.9852),根据公式对软组织湿重的立方根与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43)。本研究对建立以B理论为指导的皱纹盘鲍个体生长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皱纹盘鲍 DEB理论 模型参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宙 周丽青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植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bp的COI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I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了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