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2)
2023(11706)
2022(10420)
2021(9764)
2020(8216)
2019(18917)
2018(18918)
2017(36643)
2016(20065)
2015(22313)
2014(22299)
2013(22087)
2012(20153)
2011(18032)
2010(17737)
2009(16012)
2008(15535)
2007(13412)
2006(11496)
2005(9936)
作者
(59093)
(48865)
(48494)
(46267)
(31050)
(23595)
(22144)
(19217)
(18628)
(17472)
(16825)
(16445)
(15492)
(15317)
(15051)
(15046)
(14958)
(14518)
(13963)
(13886)
(12233)
(11872)
(11663)
(11022)
(10945)
(10899)
(10856)
(10712)
(9876)
(9867)
学科
(76018)
经济(75936)
管理(57682)
(55180)
(46298)
企业(46298)
方法(38449)
数学(33221)
数学方法(32830)
(19825)
(19757)
(19353)
中国(18277)
业经(17576)
地方(14539)
理论(14036)
(13731)
财务(13668)
财务管理(13646)
农业(13472)
企业财务(13051)
技术(12969)
(12822)
贸易(12818)
(12666)
(12571)
(12430)
环境(12012)
(10850)
(10780)
机构
大学(284657)
学院(281257)
管理(114598)
(105117)
经济(102745)
理学(100334)
理学院(99161)
管理学(97386)
管理学院(96866)
研究(92121)
中国(65427)
科学(61082)
(60292)
(49237)
(47140)
(46627)
业大(46484)
研究所(43186)
中心(41901)
(39355)
农业(39052)
财经(38971)
北京(37399)
(37377)
师范(36954)
(35535)
(33350)
(32484)
经济学(30545)
技术(30366)
基金
项目(202319)
科学(158525)
基金(147118)
研究(144115)
(129640)
国家(128589)
科学基金(110205)
社会(89176)
社会科(84508)
社会科学(84484)
(79425)
基金项目(79237)
自然(74275)
自然科(72561)
自然科学(72541)
自然科学基金(71254)
(67170)
教育(66025)
资助(60448)
编号(58596)
成果(47239)
重点(44920)
(43950)
(41978)
(41906)
课题(39529)
科研(39401)
创新(39046)
计划(37776)
大学(37371)
期刊
(107265)
经济(107265)
研究(77219)
学报(51030)
中国(48699)
科学(44454)
(43292)
管理(39229)
大学(37169)
(34997)
学学(34909)
教育(30671)
农业(30549)
技术(23091)
(19689)
金融(19689)
图书(18991)
财经(18260)
业经(17823)
经济研究(17115)
(15536)
(15432)
理论(14825)
科技(14700)
情报(13976)
问题(13921)
实践(13906)
(13906)
(13757)
业大(13265)
共检索到390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Blanka Kalinova  刘满光  Michal Hoskovec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与枣树林间定时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皮暗斑螟的生殖生物学进行观测。傍晚(17—20时)羽化的成虫占总量的45.71%,交尾多于午夜后至凌晨前进行。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通过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初步明确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Z,E)-9,12-14∶OH]和(Z9)-十四碳-9-烯-1醇(Z9-14∶OH)。对二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单体和混合物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初步结果表明(Z,E)-9,12-14∶OH的诱虫效果较好。5,5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政  黄桔  宋吉皂  王连捷  
枣树丰产措施之一是枣树开花后于主干进行环剥。但在环剥后,常有昆虫在愈伤组织内潜蛀为害,影响枣树营养液的输导和伤口愈合,当年减产15~20%,如不及时防治,数年后可造成树体死亡。经过1990~1991年的观察研究,现已明确,这是中国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Europhera batanyensis Caradja)为害所致。该虫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 该种昆虫于1939年由Caradja定名,但其寄主一直不明。我们对该虫的研究,填补了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政  黄桔  宋吉皂  王连捷  
枣树开花后于主干进行环剥是枣树丰产的措施之一,但枣树在环剥以后,常有昆虫于愈伤组织内潜蛀为害,严重影响其伤口愈合,当年减产可达15%~20%,如不及时防治,数年后可造成树体死亡.1990~1991年.对其进行了田间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已查明这是中国枣树新害虫—皮暗斑螟(Europhera batanyensis Cara-dja)为害所致.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在1989—1993年,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新害虫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51个不同的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虫害率及生长情况,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C38、C39、C44种源属绝抗类群。自然界有拟小腹茧蜂、蚂蚁等10余种天敌。次暗斑螟幼虫多寄居在树干的2m以下部位,郁闭度0.3、林龄2年以下林木虫害发生轻。通过8个昆虫病原斯氏线虫品系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feltiaeAgriotos为最佳品系,林间喷洒200条/ml线虫水液,死亡率为72.0%在室内,新发现的白僵菌对害虫感染率为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英林  查广林  
麻楝蛀斑螟在云南石岩寨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该虫以幼虫钻蛀珍贵速生树种红椿树主梢和侧梢,造成枝条中空、断折,从而形成多头树而难以成材.云南省红椿主产区的林分,60%~100%的植株受其危害,且幼林受害尤重.生产实践证明,螟害是造成省内红椿造林多年未获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文就麻楝蛀斑螟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何玉友  储德裕  丰忠平  俞文仙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松树,是组成亚热带地区大面积森林的主要针叶树种,也是淮河以南酸性土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1-2]。马尾松花粉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世星  温俊宝  庞华  
香梨优斑螟是新疆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综述香梨优斑螟发生与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总结生产中使用的各种防治措施,提出各种防治措施协调使用的综合管理实施方案,指出该害虫的发生与腐烂病、冻害、栽培管理措施、寄主情况等关系密切,防治难度大,急需开发性引诱剂、提高灯光诱杀效果、筛选特效化学农药和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黄辉  
芽梢斑螟是马尾松二年生球果的重要害虫。根据种子园雄花发生特点,研究了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危害及其在树冠和林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7轮生枝的马尾松树冠上,芽梢斑螟越冬幼虫集中侵害第六、七轮生枝上的二年生球果,球果被害率达53.6%,幼虫数量占总数的58.8%。种子园内不同无性系有少雄(花)、中雄和多雄树之别,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后的危害率及其数量分布,随马尾松雄梢率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危害率(y1)和幼虫数量(y2)与雄梢率(X)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0.660+0.473X,y2=-0.829+0.303X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子正  韩召军  
利用RACE技术,根据已有的三化螟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对三化螟的蜕皮激素受体(EcR)和超气门蛋白(USP)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三化螟EcR和USP基因的全长序列。EcR基因全长2857bp,氨基酸序列包括545个氨基酸。USP基因全长共2082bp,氨基酸序列包括40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三化螟EcR和U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EcR和U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二化螟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4%和97%。序列分析表明,三化螟EcR和USP序列具有昆虫EcR和USP基因的特征结构:DNA结合域和2个锌指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秀娟  宋丽文  高长启  周春艳  李兴鹏  毛宝居  高群宗  潘丽铭  
在采用TCT-GC/MS对松果梢斑螟不同危害期红松挥发性物质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分析松果梢斑螟越冬幼虫对越冬幼虫转移危害期红松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松果梢斑螟不同危害期红松球果及越冬幼虫转移危害期红松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均存在差异;红松健康球果、健康2年生枝和针叶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对越冬幼虫的引诱作用显著高于乙醇对照组,而红松健康球果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的引诱作用显著大于健康2年生枝与针叶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α-蒎烯、柠檬烯及α-蒎烯+β-蒎烯乙醇溶液对越冬幼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强于红松健康球果主要挥发性物质标样乙醇溶液,且以α-蒎烯的引诱作用最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刘拉平  马养民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林根  张念环  张景飞  屈惠良  
通过一系列田间试验 ,明确了二化螟发生与水稻播、栽期及品种间的关系 ,发现在常熟地区将水稻播、栽期分别推迟到 5月 2 0日和 6月 2 0日后 ,可以有效地减轻螟害的发生。在目前使用的和推荐使用的 10种治螟药剂中 ,防治抗性二化螟的单剂以三唑磷、乐斯本和锐劲特防效 (>85 % )较好 ,复配剂以三唑磷与其它有机磷或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防效为最好 ,防效均在 90 %以上 ,其中稻虫胺 ,克螟劲的防效达 10 0 %。频振诱杀灯对二化螟成虫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在此基础上 ,制定并验证了一套治理抗性二化螟的综防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