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0)
- 2023(7350)
- 2022(6073)
- 2021(5373)
- 2020(4255)
- 2019(9648)
- 2018(9376)
- 2017(17923)
- 2016(9578)
- 2015(10671)
- 2014(10802)
- 2013(11062)
- 2012(10818)
- 2011(10119)
- 2010(10456)
- 2009(9538)
- 2008(9416)
- 2007(8517)
- 2006(8002)
- 2005(7451)
- 学科
- 济(52927)
- 经济(52890)
- 业(24769)
- 管理(24595)
- 地方(20613)
- 企(17534)
- 企业(17534)
- 中国(17247)
- 农(15718)
- 业经(13973)
- 方法(12896)
- 地方经济(12167)
- 发(11254)
- 农业(11133)
- 产业(10903)
- 数学(10418)
- 数学方法(10356)
- 学(9622)
- 环境(9442)
- 技术(8915)
- 资源(8783)
- 融(8578)
- 金融(8578)
- 和(8527)
- 银(8176)
- 银行(8163)
- 行(8073)
- 制(8071)
- 贸(7681)
- 贸易(7669)
- 机构
- 学院(145457)
- 大学(141421)
- 济(62503)
- 经济(61158)
- 研究(58104)
- 管理(52759)
- 中国(44000)
- 理学(43733)
- 理学院(43162)
- 管理学(42529)
- 管理学院(42253)
- 科学(36168)
- 京(32837)
- 所(30815)
- 研究所(27839)
- 农(27562)
- 财(26458)
- 中心(25628)
- 江(25012)
- 范(21742)
- 北京(21657)
- 师范(21537)
- 业大(21520)
- 农业(21391)
- 院(21009)
- 财经(20124)
- 州(19947)
- 省(19683)
- 科学院(19023)
- 经济学(18446)
- 基金
- 项目(93407)
- 科学(73282)
- 研究(69871)
- 基金(64542)
- 家(56841)
- 国家(56347)
- 科学基金(47118)
- 社会(44134)
- 社会科(42017)
- 社会科学(42005)
- 省(39184)
- 基金项目(34102)
- 划(31993)
- 教育(29575)
- 编号(28776)
- 自然(28657)
- 发(28398)
- 自然科(27763)
- 自然科学(27757)
- 自然科学基金(27238)
- 资助(25462)
- 发展(23124)
- 成果(22829)
- 展(22717)
- 重点(21750)
- 课题(21065)
- 创(19788)
- 部(19336)
- 创新(18561)
- 国家社会(18127)
共检索到240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晓光 邓先瑞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建辉 黄和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姜霞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兼顾贫困减缓和资源保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对丘陵山区的贫困原因、减贫潜力、国际相关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精髓,提出了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思路:强化"绿水青山"多元化保护机制,创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
关键词:
“两山”重要思想 丘陵山区 减贫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姜霞
我国丘陵山区地域广阔,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丘陵山区减贫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又具有复杂性,需要兼顾贫困减缓和资源保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与梳理,对丘陵山区的贫困原因、减贫潜力、国际相关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精髓,提出了我国丘陵山区的减贫与发展思路:强化"绿水青山"多元化保护机制,创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体制机制,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引导贫困人口"共创、共享、共富"。
关键词:
“两山”重要思想 丘陵山区 减贫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金芳 王亚楠 张蚌蚌 卢龙辉 张凤荣 王数
为准确把握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二者之间耦合交互作用类型。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村域为研究单元,测度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关系,并依据耦合作用关系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乡村发展水平增速高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各异;2)万年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度和协调度随时间推移发生演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关联性;3)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主要类型由相互阻碍型转变为促进与阻碍并存型,这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增速低于乡村发展水平有关。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相互作用的3种耦合作用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缪建群 赵梅 黄国勤
[目的]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科技和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结合南方丘陵山区山多、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并咨询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构建了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实证,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2000—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10.2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0.78。[结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影响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社会,它对总体目标贡献了66.48%的障碍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贫困率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杨 杨宏青 陈正洪 成驰
利用分布在湖北省丘陵山区的12个70m(80m)高测风塔一整年的资料,对我省丘陵山区风能资源的若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普遍的规律。结果表明:(1)我省山区风速季节变化为春季大,夏季和秋季较小;风速日变化为夜间大白天小,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测风塔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区域;(2)有效风速频率在79%~92%,破坏性风速出现少;(3)风向频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偏南和偏北两个相反的方位;(4)风速随高度变化较复杂,10~30m高度风速增加幅度较大,部分地区30~80m高度存在等风层或风速随高度减小的情况;(5)有效风速段、大风及主导风向下的湍流强度均为中等。研究成果对湖北省,甚至是...
关键词:
丘陵山区 风能资源 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任,那文俊
一、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浙闽山地以西、湘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部分。这里地貌结构复杂,红岩丘陵、盆地广布,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生长旺盛,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能量转化特别迅速,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较悠久的地区,其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正其 胡梅魁
苧麻是我省丘陵地区的传统产品。早在汉朝就有种植。唐宋时代,不少地方的苧麻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当时的嘉禾县县志称:“嘉禾苧麻著名已久矣,岁产恒在百万余斤。”明朝万历年间,“嘉桂麻、白石麻”远销日本和南洋,浏阳夏布更是名驰海内外。抗日战争以后,本区的苧麻生产一直下降,到1949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基于生态学考量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关注重点。以鄂西北山地丘陵区的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在生态安全导向下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襄阳市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襄阳市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一般,生态安全水平处于"预警"状态;2不同生态效益目标条件下,可得到多个不同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优方案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状况、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个因素的结果;3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符合襄阳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腾飞 齐伟 朱西存 王鑫 张瑜 张蕾
自然资源空间管制是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工具,严守生态安全格局的底线思维对于重建系统完备、生态盈余的自然资源空间管制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胶东半岛典型山地丘陵区——栖霞市为例,应用数据密集型知识挖掘,集成地理信息方法与模型,基于栅格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两方面精准识别生态源地,利用地形位指数修正基本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自然资源分区管制。结果表明:栖霞市生态源地面积为627.8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14%,集中分布在中东、中南和西北部,且超过一半源地为林地;关键、优化生态廊道各237.19 km、83.90 km,大多由林地组成,主要分布在中东、西北和西南部,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为自然资源空间精准管制提供方法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佺光
本文在界定山地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地优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的自然、经济、文化价值;指出山地发展要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化;并确立山地区域和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山地经济发展应实现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融合;提出了山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茂才
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实行农业现代化和广大农民的小康,必须认真对县级经济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丘陵农业大县的经济进行研究。丘陵经济已成为制约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作者通过对丘陵农业大县的实地考察,认为一般的丘陵农业大县目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恶性循环,即:低水平的社会再生产的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恶性循环,人文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恶性循环。要使丘陵农业大县脱贫致富,必须实现这三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此,就必须下大决心,对丘陵农业大县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配套的改革,并依靠科学技术去推动丘陵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启清 应汉清
一、丘陵山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必要性富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下游,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农业县。全县土地总面积约1,830平方公里,丘陵山地面积占75.7%,全县人均山地4.2亩,山区人均山地7~10亩。该县不但有许多有利的自然条件而且农垦历史悠久,耕作业发达,在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条件下,农林牧副渔都将占有一定比重,是一个具有发展多种经营优势的县份。解放以来,这个县的粮食生产有很大发展,1979年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3倍,平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