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9)
2023(3605)
2022(3078)
2021(2726)
2020(2334)
2019(5484)
2018(5277)
2017(9926)
2016(5279)
2015(6086)
2014(6120)
2013(6257)
2012(6082)
2011(5427)
2010(5470)
2009(4843)
2008(4867)
2007(4322)
2006(3863)
2005(3367)
作者
(15968)
(13519)
(13231)
(12785)
(8684)
(6478)
(6061)
(5398)
(5096)
(5080)
(4801)
(4593)
(4563)
(4422)
(4251)
(4218)
(4091)
(4017)
(3911)
(3832)
(3482)
(3368)
(3326)
(3282)
(3238)
(3051)
(3002)
(2839)
(2834)
(2715)
学科
(28597)
经济(28582)
(14627)
地方(12785)
管理(12157)
(9939)
企业(9939)
(9418)
产业(8141)
方法(8025)
业经(7360)
地方经济(7187)
农业(6962)
数学(6585)
数学方法(6554)
中国(6321)
(5580)
结构(5066)
技术(5006)
(4836)
贸易(4831)
(4602)
(4593)
环境(4553)
(4330)
产业结构(3671)
(3614)
(3434)
(3369)
(3276)
机构
学院(77937)
大学(75046)
(33633)
经济(33059)
管理(29476)
研究(29217)
理学(25137)
理学院(24793)
管理学(24399)
管理学院(24260)
中国(20933)
(19249)
科学(18308)
(16826)
(14717)
(14243)
(13657)
研究所(13432)
中心(13410)
业大(12139)
(11585)
师范(11454)
(11228)
(10989)
农业(10916)
(10761)
财经(10554)
经济学(9869)
北京(9356)
(9318)
基金
项目(54839)
科学(43657)
研究(40588)
基金(38660)
(33890)
国家(33634)
科学基金(28774)
社会(26492)
社会科(25254)
社会科学(25247)
(23857)
基金项目(21338)
(18712)
自然(17985)
自然科(17392)
自然科学(17387)
自然科学基金(17039)
教育(16600)
编号(16255)
资助(14822)
(14322)
重点(12908)
(12483)
成果(12128)
发展(11788)
课题(11783)
(11639)
(11629)
(11383)
创新(10931)
期刊
(42310)
经济(42310)
研究(22267)
中国(17067)
(12824)
科学(11549)
学报(11341)
管理(10721)
(9673)
农业(8606)
大学(8287)
业经(8221)
学学(7905)
(7082)
金融(7082)
技术(6585)
教育(6357)
资源(6313)
问题(5801)
经济研究(5733)
财经(5172)
(4705)
(4624)
科技(4457)
现代(4414)
(4377)
(4103)
商业(4099)
技术经济(4018)
国际(3870)
共检索到12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华克思  
皖江示范区设立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快速,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依托皖江示范区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特色承接、集群承接、创新承接、联动承接、绿色承接,是实现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亨明  
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安徽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当前产业转移的结构和趋势,从全国及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长三角如何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中部崛起,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段保霞  
以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背景,立足于示范区的物流和客流两个层面,运用GIS栅格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ESDA分析技术从时间指标和费用指标,研究了示范区物流可进出性和区内客流的顺畅性。结果表明:由长三角12门户城镇进入示范区的可进入性大体上是以空间距离为基础,局部上由于路网的作用两者共同形成了可进入性的四大城市区;四大城市区以东北—西南向布局平行于进入皖江城市带的长三角12城镇,其局部轮廓有着明显的高等级公路指向性;客流顺畅性上,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空间格局两者有很大的相似,都是以"双核—隔离岛"形成的圈层结构,时间可达性上呈现高速公路指向性,而费用可达性上呈现铁路指向性;区内城镇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区域分异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民  蒋倩颖  张敏  仇定三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指数(Malmquist index)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量,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发展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6年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无效的城市占多数,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的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波动状态,与技术进步变化有很强的同向性。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低碳发展效应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3)产业结构、外来投资、教育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始终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低碳发展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200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安徽省政府等部门编制示范区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组织实施。这是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虎  席彦群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面临着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又因为国家严格审查和清理陷入融资困境。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目前融资平台运作的有关政策法规,从资金来源、筹资渠道、制度建设和关系协调四个方面创新融资平台模式,为示范区建设和我国同类型经济区域建设提供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林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社会服务成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等特点,加强对接承接产业、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应用科研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根海  
地方产业发展与地方高校的关系是密切互动的。皖江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地方高校知识、人才、技术等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应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改革,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参与示范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建设项目,服务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在地方产业转移升级中承担相应职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有关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分析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分析示范区建立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得出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承接地(皖江区域)的环境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主要转出地(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影响部分显著为正。因此,实施产业转移并不一定会使承接地的环境恶化,只要加强转移进入门槛和环境管制,承接地和转出地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环境"双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中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就我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的力度都在加大,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应的,这些中西部地区便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晓军  陈国生  张瀚文  彭文武  蔡琴  罗歆  肖璨  
珠三角与大湘南示范区在工业规模差异、工业结构差异、生产效益差异和高新产业差异等方面所存在较大梯度差异,使得珠三角与大湘南示范区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势能差,这种势能差有利于两地产业转移与承接,按照克拉森区域分类法分析,重点对大湘南示范区从珠三角可承接的产业进行甄别,力图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强群莉  
文章立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研究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数量与质量呈上升趋势,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的污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企业污染程度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促进示范区的环境保护,政府应完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督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要更新企业环保观念,提升企业环境披露的主动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丽明  
郑州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郑州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心作用、强化郑州的龙头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机制创新,加快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胜兵  刘友金  段昌梅  
自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些示范区是否促进了创新提高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呢?文章测算了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TFP,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TFP的政策处理效应。研究发现:在观测区间内,地级以上城市的TFP呈下降趋势;从整体看,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TFP的政策处理效应显著为负,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部地区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负;示范区成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增加是导致地区TFP下降的主要原因,设立示范区的产业升级效应并不明显,承接具有污染性的产业转移对TFP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