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2)
- 2023(5910)
- 2022(5274)
- 2021(4812)
- 2020(4391)
- 2019(10262)
- 2018(10205)
- 2017(19552)
- 2016(11171)
- 2015(12714)
- 2014(12946)
- 2013(13047)
- 2012(12477)
- 2011(11468)
- 2010(11633)
- 2009(10938)
- 2008(11178)
- 2007(10355)
- 2006(8901)
- 2005(7909)
- 学科
- 济(46111)
- 经济(46074)
- 管理(29293)
- 业(27751)
- 方法(23349)
- 数学(20886)
- 数学方法(20713)
- 企(20598)
- 企业(20598)
- 农(14810)
- 学(13639)
- 财(12032)
- 环境(11155)
- 中国(10401)
- 农业(9956)
- 地方(9773)
- 税(9661)
- 税收(9081)
- 收(9046)
- 和(8990)
- 贸(8972)
- 贸易(8972)
- 易(8708)
- 业经(8689)
- 制(7519)
- 生态(7355)
- 划(6896)
- 务(6856)
- 财务(6843)
- 财务管理(6822)
- 机构
- 学院(168149)
- 大学(168088)
- 济(65773)
- 经济(64300)
- 研究(60729)
- 管理(60059)
- 理学(51626)
- 理学院(50972)
- 管理学(49934)
- 管理学院(49657)
- 中国(44052)
- 科学(42219)
- 农(39556)
- 京(36423)
- 所(33754)
- 农业(31616)
- 业大(31528)
- 研究所(31105)
- 财(30523)
- 中心(27680)
- 江(26066)
- 财经(24178)
- 北京(23180)
- 范(21878)
- 经(21769)
- 师范(21588)
- 院(20953)
- 州(20834)
- 农业大学(20568)
- 省(20492)
- 基金
- 项目(112963)
- 科学(85757)
- 基金(79623)
- 研究(77238)
- 家(72112)
- 国家(71565)
- 科学基金(58305)
- 社会(46259)
- 省(45348)
- 社会科(43710)
- 社会科学(43691)
- 基金项目(42721)
- 自然(39488)
- 划(38981)
- 自然科(38351)
- 自然科学(38334)
- 自然科学基金(37630)
- 教育(34705)
- 资助(32942)
- 编号(31146)
- 重点(26590)
- 成果(25188)
- 发(25059)
- 部(24318)
- 计划(23639)
- 创(22854)
- 科研(22401)
- 科技(21796)
- 课题(21693)
- 创新(21532)
共检索到24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强胜 刘家旺
以7级目测法调查了安微省南部和北部地区夏收作物田共45个样点的杂草,并用系统聚类法分析比较了皖南、皖北夏收作物田杂草植被的差异和特点。皖南多为看麦娘杂草群落型,发生在与水稻轮作的水稻土田。皖北多为猪殃殃杂草群落型,发生在与秋熟旱作物轮作田地,其包括两类杂草群落:猪殃殃—野燕麦—阿拉伯婆婆纳·小根蒜杂草群落和麦仁珠+播娘蒿+大巢菜·麦瓶草杂草群落。轮作制度和地理区域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德耀 姚青 杨保军 周营烽 管泽鑫 唐健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小燕 杨治平 黄璜 胡立冬 陈艳芬 文祝友
为了克服水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对中稻和晚稻的稻鸭共生田中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对杂草的控制效果为98.5%~99.3%,比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高6.9%~16.1%.放鸭田不仅消除了杂草危害,而且省工、省药、增产、增收,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生物除草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鸭 生态系统 杂草 生物除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亚林 何燕红 朱文达 李林
为明确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田间杂草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药剂对番茄田间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杂草防除后田间的透光率和施药后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能有效控制番茄田间主要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危害;药剂处理后对番茄田间香附子、野苋菜、马松子、铁苋菜的综合密度防效为82.52%~95.78%,综合鲜重防效为83.53%~96.09%;药剂处理后番茄田间中下部的透光率亦显著提高,并能有效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氯吡嘧磺隆 番茄 杂草防除 透光率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强 安红梅 袁芳 徐元江 甄梓娟 郑维列 兰小中
为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应西藏藏药栽培的非化学除草方式,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品质,通过在藏药匙叶翼首草人工栽培样地设置人工除草(MW)、覆黑膜(MF)以及不除草(CK)等不同除草处理,并调查不同处理措施下各样点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盖度以及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特征,探讨人工除草方式和覆黑膜除草方式对翼首草样地杂草防控效果和对翼首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W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CK有18种,MF有8种杂草;从杂草的数量、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来看,对照杂草的总密度、平均高度以及地上总生物是MW处理的2.00、1.48和3.80倍,是MF处理的4.19、3.77和61.21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树华 毛汝兵 唐维 马丹炜
在《中国杂草志》记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种子植物杂草有90科571属141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1411种,隶属于89科570属。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6个类型4个变型,以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7个变型,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比例大致相等,体现了本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的主体。
关键词:
中国 杂草 植物区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春磊 张九于 胡春华 杨绪兵 范习健
[目的]针对田间杂草目标存在分布不均匀、尺度不一以及边缘重叠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跨模态交互的双分支分割模型CMFNet-Lite。[方法]首先,基于Transformer模型构建了双分支特征提取网络,分别从近红外和可见光输入中提取光谱和视觉特征;其次,建立基于交叉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模块,将两种特征进行跨模态交互并通过残差网络进行拼接融合,以充分利用不同模态各自的信息,形成优势互补;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图送入多层感知机进行杂草分割掩码预测。此外,本文进一步利用可分离卷积替代常规卷积,以降低模型参数量和提升推理速度。[结果]在Sugar Beets 2016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近年来采用混合CNN和Transformer架构的分割模型有较大提升,mIoU和mAcc分别为92.73%和95.52%。轻量化模型的参数量为8.5 M,单幅图像检测速率为6.3帧/秒。同时,消融试验表明,本方法比未融合特征的Segformer分割模型,mIoU和mAcc分别提高了6.22%和4.1%。[结论]本文方法验证了融合多模态信息相比于仅使用单模态输入更有助于田间杂草区域的精细化感知,可为精确除草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杂草分割 多模态融合 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兰兰 徐恺 熊利荣
提出了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苗期油菜/杂草图像检测方法。针对苗期油菜大田环境,获取油菜/杂草RGB原始图像。根据原始图像颜色分布特点改进Itti模型,生成系列特征显著图,结合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出感兴趣区域。针对该区域提取形状和纹理特征参数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量,判别出所有油菜区域,最后融合原始图像和油菜区域获取最终株间杂草区域。结果表明:与局部迭代阈值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图像分割方法更优,正确分割目标概率、错误分割目标概率及漏分割目标概率分别为92.46%、3.26%及7.54%;针对形状、纹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静 李志铭 鲁力群 贾鹏 杨焕波 兰玉彬
【目的】为了精确高效识别玉米田间杂草,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玉米种植管理精准性。【方法】通过六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玉米田块多光谱图像。为分离图像中植被与非植被像元,计算了7种植被指数,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提取植被指数图像中非植被区域,制作掩膜文件并对多光谱图像掩膜。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多光谱图像进行变换,保留信息量最多的前3个主成分波段。将试验区域分为训练区域和验证区域,在训练区域中分别选取了675处玉米和525处杂草样本对监督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在验证区域选取了240处玉米样本及160处杂草样本评价模型分类精度。将7种植被指数、3个主成分波段的24个纹理特征及经过滤波的10个反射率,共计41项特征作为样本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feature recursive elimination,SVM-RFE)和Relief算法从41项特征中各筛选14项特征构成特征子集,采用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Cart决策树、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对特征子集进行监督分类。【结果】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对全部特征及2个特征子集分类效果较好,支持向量机总体精度为89.13%—91.94%,Kappa>0.79,随机森林总体精度为89.27%—90.95%,Kappa>0.79。【结论】SVM-RFE算法对数据降维效果优于Relief算法,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区域冠层尺度下玉米与杂草的分类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周晶 余政军 李静怡 黄璜 赵正洪
为探索稻鸭共育下直播水稻田间杂草种类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连续2 a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不喷施除草剂(CK)、喷施除草剂(RH)、养鸭不喷施除草剂(DK)和养鸭喷施除草剂(DH)的控草效果和田间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 a中DK处理对田间杂草防控效果为47.00%,低于RH处理的93.88%和DH处理的100.00%,且在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形成以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和千金子组成的优势杂草,优势杂草总和分别占到总杂草比例的71.20%,92.29%和94.03%;单子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在水稻分蘖盛期至乳熟期成为优势群落,且在乳熟期占总杂草的比例分别达到97.57%和64.97%,双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所占比例分别为2.43%和8.55%。2 a中DK处理在分蘖盛期至乳熟期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且高于RH处理,但DK和CK处理的Simp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差异不显著,而与RH处理差异显著,这表明DK处理能够改变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且对田间杂草的防控作用不明显,田间发生草害将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最终使得水稻减产严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凯 朱建强 程玲 艾天成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关系 :对产量危害较大的禾本科杂草在重渍害区为优势种群 ,其相对多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高 ;稻槎菜在本地区所有油菜田均为优势种群 ,以轻渍害区发生最为严重 ;牛繁缕在本地油菜田为中等发生 ,以轻渍害区发生稍重 ;荠菜、泥胡菜等杂草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田块的相对多度较大。改良区杂草种类最多 ,但总重量最低 ;轻渍害区杂草总重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杂草 相对多度 土壤水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晶晶 强胜
利用样线法对南京市区的 4 2个样点进行草坪夏季杂草分布调查 ,将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南京市草坪夏季杂草发生、分布、危害的主要因素是管理水平和土壤水分条件。依据草坪的管理水平和生长环境的不同 ,将样点划分为 4个聚类群 ,重点研究了各个聚类群的特点 ,列出了杂草优势种 ,并针对不同的聚类群提出了不同的杂草综合治理措施。 4个聚类群的划分如下 :第Ⅰ聚类群的样点均来自南京市郊区 ,管理粗放 ,以狗尾草、小飞蓬、铁苋菜、毛花雀稗为优势种 ;第Ⅱ聚类群样点来自南京市区公园、广场的休闲草坪 ,管理水平高 ,以马唐、香附子、地锦、水花生为优势种 ;第Ⅲ聚类群样点为马蹄金草坪地 ,双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维敏 郭良芝 翁华 程亮 赵珂 朱亮 魏有海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野燕麦(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节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香农-威纳指数表明,不同作物田杂草多样性差异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勤学 胡佩敏
混合像元是造成中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计算机解译不准确的主要原因,通过收集2013年四湖地区夏收作物生长期内的不用生育时期的三景HJ卫星CCD数据,生成一个15波段的"类高光谱"数据;在采用阀门技术结合夏收作物NDVI指数变化特点,提取所有夏收作物(小麦与油菜)在四湖地区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成功运用改进的逐步回归法计算出小麦与油菜在混合像元中的丰度值,高精度地取得了四湖地区小麦、油菜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将部分结果与同期资源三号卫星融合数据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证明基于改进的逐步回归法计算混合像元的丰度值是比较准确的,为运用HJ卫星CCD数据高精度提取农作物种植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