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4)
2023(11248)
2022(10075)
2021(9516)
2020(8053)
2019(18726)
2018(18641)
2017(35863)
2016(19937)
2015(22213)
2014(21962)
2013(22026)
2012(20339)
2011(18302)
2010(18083)
2009(16402)
2008(15671)
2007(13663)
2006(11867)
2005(10289)
作者
(61241)
(50662)
(50441)
(47837)
(32338)
(24552)
(22746)
(20137)
(19458)
(18041)
(17528)
(17288)
(16299)
(16157)
(15922)
(15814)
(15469)
(15196)
(14632)
(14590)
(12930)
(12491)
(12490)
(11544)
(11455)
(11305)
(11203)
(11070)
(10383)
(10170)
学科
(74961)
经济(74880)
管理(52847)
(50221)
(42337)
企业(42337)
方法(36687)
数学(31833)
数学方法(31447)
(21662)
(19288)
中国(18919)
(18422)
业经(16188)
地方(15501)
(14464)
理论(12923)
(12756)
贸易(12750)
农业(12749)
(12454)
(12364)
环境(11763)
(11702)
财务(11644)
财务管理(11623)
技术(11552)
企业财务(11070)
教育(10561)
(10424)
机构
大学(282335)
学院(278157)
管理(108185)
(103896)
经济(101410)
研究(99483)
理学(94435)
理学院(93278)
管理学(91392)
管理学院(90937)
中国(69982)
科学(67956)
(62099)
(55139)
(52664)
业大(49920)
研究所(48820)
(45306)
农业(43528)
中心(43244)
(40348)
北京(39328)
(37241)
财经(36851)
(36453)
师范(35932)
(33638)
(32552)
(31488)
技术(31417)
基金
项目(201398)
科学(155655)
基金(144908)
研究(139004)
(130413)
国家(129397)
科学基金(108536)
社会(83842)
(79684)
社会科(79257)
社会科学(79231)
基金项目(77610)
自然(75259)
自然科(73425)
自然科学(73398)
自然科学基金(72100)
(68070)
教育(63468)
资助(61026)
编号(55091)
重点(46008)
成果(44054)
(43070)
(42620)
(41371)
计划(40075)
科研(39955)
课题(39077)
创新(38689)
大学(36532)
期刊
(111987)
经济(111987)
研究(78922)
学报(56610)
中国(52237)
科学(49355)
(48459)
大学(41475)
学学(39387)
管理(38771)
农业(33942)
(32397)
教育(30249)
技术(22680)
(19724)
金融(19724)
业经(18315)
经济研究(17571)
财经(17346)
(17287)
林业(16781)
业大(16161)
科技(15468)
图书(14994)
(14710)
问题(14563)
(14427)
理论(13389)
技术经济(12940)
实践(12406)
共检索到39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宝瑜  李增智  
冬季对皖南马尾松林昆虫、蜘蛛和虫生真菌群落垂直分层的系统调查表明,物种数依次为植食类、蜘蛛类、寄生类、捕食类、虫生真菌类,个体数依次为植食类、寄生类、蜘蛛类、捕食类、罹病虫尸数。植食类占总物种数46.15%,占总个体数83.65%。益、害生物种数之比为1.1667∶1,个体数之比为0.1954∶1。乔木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最大,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2.1%。土壤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均居第二,其中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1.6%。枯枝落叶层和灌木草本层中物种及个体数均较少。虫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乔木层和土壤层。总个体数在11月份较大,12月份最少,元月份最大。使马尾松毛虫种群带菌越冬有益于提高越冬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宝瑜  崔林  查光济  
在皖南春季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时期,于安徽长江以南采用不同治虫策略的5个林场,选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类似的马尾松纯林,对节肢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常年释放白僵菌的林场和长期监测虫情、准确挑治虫源地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50%,个体数约占70%,益害物种数比(Ns/Ps)为0.72~0.83,个体数比(Nn/Pn)为0.44~0.45,多样性指数(H′)波动小,松毛虫虫口≤2.0条·株-1。交替放菌和施药的林场,滥用农药、尤其不治虫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60%左右,个体数>74%,Ns/Ps0.46~0.54,Nn/Pn0.23~0.34,H′波动大,松毛虫虫口6.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真  吴东亮  王淑芬  
通过对松毛虫一个暴发周期中不同发生类型区内松林林冠层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平均多样性特别是潜伏期多样性越大,群落越稳定,食叶类群多样性对整个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捕食类群对刺吸类群控制作用较大,而寄生类群对食叶类群的控制作用较大。中性昆虫在群落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松毛虫不同发生阶段中,上升阶段多样性最大,如此时多样性足够大,可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暴发,否则松毛虫将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数量猛增,导致大发生。通过研究认为,群落中并联形式的多样性可增加系统的冗余和负反馈作用,导致系统的稳定性;而串联形式的多样性不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立宗  
作者于1988-04至1990-04对选设在安徽省潜山县的15块马尾松林固定样地的蜘蛛群落进行了定期、连续的抽样调查,共获蜘蛛6 887头,隶属14科226种。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圆珠科在群落中无论是种类数还是个体数均占有最高比例;优势蜘蛛9种,但以伸圆蛛Mecynogeasp.和双钩球蛛Theridion pinastre L.Koch的优势度最高,以双钩球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混交及海拔高度对蜘蛛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从丘陵到山区,蜘蛛群落的相似性逐渐降低,蜘蛛种类愈来愈复杂多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应党  申效诚  孙浩  马晓静  
目前河南省的昆虫、蜘蛛、蜱螨共有8 637种,隶属于32目551科3 967属。其中东亚成分4 388种,显著居主体地位,古北成分1 847种,东洋成分1 577种,二者相差不大,广布成分420种,所占比例最低。为了解河南省各地昆虫分布差异及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使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Multivariate similarity clustering analysis,MSCA)对这些生物的分布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11个地理小区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185,在0.30的相似性水平上,全省分为4个昆虫地理区:平原盆地区,西北山地台地区,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比较分析了4个昆虫地理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立宗  李天生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害虫的抗药性增加,次要害虫的爆发,对非目标生物的不良影响,农药残毒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由于化防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灵活和经济等特点,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恰当应用农药,使它在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于1989年4月-1990年4月,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包括蜘蛛)化防前后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的抽样调查,旨在分析菊酯类农药对群落的影响程度,对如何评价菊酯类农药防治对昆虫群落的影响和指导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2003年11月和2004年6、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马尾松纯林内选取处于松材线虫病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进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分布位置的调查.明确了处于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的种类,计算了昆虫的优势度,划分了不同的昆虫功能团,比较了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并对昆虫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松林中,分解性昆虫占有绝对的优势,衰弱木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较高.而健康木上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最低.可将6种侵染期的松树上的昆虫群落最终划分为3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夏育陆  周健生  吴正坤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天敌,国内研究已久,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安庆地区马尾松毛虫三个不同发生类型区天敌昆虫种类及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比较研究了三个不同发生类型区天敌昆虫群落的差异,为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理论根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滕金倩   肖指柔   明安刚   朱豪   席守鸿   何江   朱茂锋   陶怡   覃林  
[目的]探究针叶林转换成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林及乡土阔叶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为对象,将收集于2017年2月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的样品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基于该数据分析将马尾松林转换成乡土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改造成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后,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细菌群落分类与系统发育多样性,这主要由土壤含水量(SWC)所致。(2)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取代马尾松林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分类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中层只有红锥林有显著改变,受限于土壤SWC、总磷(TP)、总氮(TN)和碳氮比(C/N)。(3)马尾松林改建为乡土阔叶林后,不同土层的细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仍为聚集,环境过滤始终是调控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4)在土壤表层和中层,马尾松林转换为红锥林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转换率高于转换为米老排林和火力楠林,表明红锥林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较差。[结论]综上,考虑土壤细菌群落分类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转换率,该地将马尾松林改建成米老排林或火力楠林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高于改建成红锥林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稳定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娟  骆有庆  武海卫  严晓素  陈卫平  蒋平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平  倪武  田兴军  
利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了黄山阔叶林和针叶林凋落物中的真菌对群落建群种甜槠和马尾松叶片的分解能力。在阔叶林和针叶林地真菌的分别作用下,75天后,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分别是22.46%和22.45%,甜槠叶片的平均失质量率是马尾松针叶的1.5倍;两种树叶在分解前期(前45天)失质量率均显著高于后期(后30天)。用阔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KYJ)降解针叶和用针叶林地中的真菌群落(ZYJ)降解阔叶,发现KYJ的降解能力显著低于ZYJ的降解能力,而对降解甜槠落叶而言ZYJ的降解能力则与KYJ相当,说明ZYJ具有较强的针叶分解能力,特别是降解木质素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娟  骆有庆  曾凡勇  陈卫平  严晓素  蒋平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松材线虫不同受害阶段的马尾松群落中13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以群落组成类型:①马尾松+木+白栎,②黑松+马尾松+冬青+柃木,③马尾松+冬青+栀子+短柄,④马尾松+篌竹+木,⑤木荷+马尾松+苦槠+短柄,⑥栓皮栎+冬青+杜虹花,及所建立的综合资源梯度指数(10~70)综合为一维资源位,调查6个资源位,定量测定不同受害阶段马尾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并阐述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入侵,加之随后的人为伐除马尾松受害木,马尾松林正朝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方向演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英成  
在室内 ,就绿僵菌和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供试的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 3~ 4龄幼虫的毒力相当。在 2 5℃时 ,绿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6 38×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8 60~ 1 5 1 9d ;白僵菌的致死中浓度为 5 0 6× 1 0 8个·L- 1 ,致死中时为 7 80~ 1 4 79d (在孢子为 1 0× 1 0 1 1 ~ 1 0× 1 0 7个·L- 1 浓度下 )。试验还显示 ,与白僵菌相比 ,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能力。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绿僵菌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因此 ,绿僵菌在防治松毛虫上可能具有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楚国忠  
浙江省北部马尾松人工林春季鸟种丰富度最高(47种),秋季最少(31种),冬、夏季分别为35种和36种。留鸟种类秋季最多(67.7%),春季的迁徒鸟种类最多(57.4%)。冬、春、夏、秋,鸟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6.87、56.81、47.25及49.35只/10km2。春季留鸟的平均密度最高(43.10只/10hm2),依次是夏、秋、冬季,分别为41.47、39.05和36.76只/10hm2。冬季的迁徙鸟平均密度相对较高(20.11只/10hm2),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最低(5.49只/10hm2)。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春季的迁徙鸟种类明显多于其他各季节,秋季的迁徙鸟种类明显少于其他季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