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8)
- 2023(9901)
- 2022(8050)
- 2021(7440)
- 2020(6349)
- 2019(14286)
- 2018(14137)
- 2017(27293)
- 2016(14973)
- 2015(16178)
- 2014(16034)
- 2013(15489)
- 2012(13873)
- 2011(12416)
- 2010(12347)
- 2009(11111)
- 2008(10867)
- 2007(9340)
- 2006(7834)
- 2005(6754)
- 学科
- 济(57223)
- 经济(57165)
- 业(40370)
- 管理(40283)
- 企(32747)
- 企业(32747)
- 方法(31915)
- 数学(29196)
- 数学方法(28636)
- 学(15154)
- 农(14854)
- 财(13991)
- 中国(13202)
- 业经(11903)
- 贸(11743)
- 贸易(11740)
- 易(11452)
- 农业(10058)
- 技术(9940)
- 制(9581)
- 务(9295)
- 财务(9259)
- 理论(9256)
- 财务管理(9241)
- 企业财务(8810)
- 银(8449)
- 银行(8388)
- 环境(8144)
- 地方(8097)
- 融(7994)
- 机构
- 学院(210435)
- 大学(209719)
- 济(80082)
- 管理(79615)
- 经济(78522)
- 研究(71082)
- 理学(70740)
- 理学院(69929)
- 管理学(68170)
- 管理学院(67837)
- 中国(51086)
- 科学(50482)
- 农(48068)
- 京(43274)
- 业大(40948)
- 农业(38600)
- 所(38012)
- 研究所(35645)
- 财(34177)
- 中心(31984)
- 江(29532)
- 财经(28585)
- 北京(26373)
- 经(26255)
- 农业大学(25948)
- 院(25846)
- 范(24632)
- 经济学(24521)
- 师范(24131)
- 技术(24012)
- 基金
- 项目(156091)
- 科学(121162)
- 基金(114541)
- 家(105800)
- 国家(105026)
- 研究(99758)
- 科学基金(88212)
- 社会(63302)
- 自然(62761)
- 省(61758)
- 自然科(61435)
- 自然科学(61411)
- 基金项目(60640)
- 自然科学基金(60308)
- 社会科(60228)
- 社会科学(60208)
- 划(53039)
- 资助(48127)
- 教育(46496)
- 编号(36848)
- 重点(36024)
- 计划(33530)
- 部(33079)
- 创(32845)
- 发(32028)
- 科研(31539)
- 创新(30818)
- 科技(29931)
- 业(27967)
- 大学(27658)
共检索到282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张孝春 刘艺衫 张蔚然 孙涛
通过研究皖北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群落,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活型组成,进而阐明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模式对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有54种植物,隶属26科54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人工混交林有植物种类16科26种,分别占总数的61.5%和48.1%。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牡荆(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灌丛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牡荆草灌丛植物种类分别为32和33种,分别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9.3%和61.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生活型也有差异。侧柏+构树人工混交林群落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则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侧柏+构树混交林>酸枣+牡荆灌丛>荩草+牡荆草灌丛,但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荩草+牡荆草灌丛>酸枣+牡荆灌丛>侧柏+构树混交林。S?rensen较高值出现在酸枣+牡荆灌丛与侧柏+构树混交林和荩草+牡荆草灌丛之间,侧柏+构树混交林与荩草+牡荆草灌丛S?rensen多样性值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人工植被恢复对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洋 贾志清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魏登贤
对高寒沙地青海共和盆地植被恢复区不同类型样地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监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2)植被恢复区内,同一群落类型间生态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所呈现出的趋势基本一致,而在不同群落间各指数存在很大差异;(3)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随时间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植被恢复区内不同恢复年限沙丘锦鸡儿群落与丘间地乌柳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递增的变化过程,而优势度指数随恢复年代的变化则呈递减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在保护物种多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种;灌木植物8科,11种。经过20 a左右的植被恢复重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群落均呈现良好演替趋势;人工植被柠条灌丛和刺槐林恢复模式对沟谷地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枯落物盖度及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而天然草地对沟谷地草本层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沟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效果优于自然恢复,而且人工柠条灌丛植被恢复模式优于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模式。柠条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志星 王智慧 韦铄星 李娟 林建勇 欧汉彪 王平 蒋燚
【目的】评估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潜力,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人工恢复了13 a的落叶阔叶林(DF)、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EDF)和常绿阔叶林(EF)为研究对象,自然封育林(NF)为对照,设置固定样地,对每个样地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计算乔木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重要值以及多样性等指标。【结果】1)3种人工林(DF、EDF和EF)的植被恢复速度快于对照(NF),已形成乔木层。2)3种人工林的乔木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高度级结构呈正偏态分布,其中DF比EDF、EF均多了4个径级和1个树高级,有效地提高了林分平均密度、树高和胸径。3)4种模式灌木层优势种组成相似,均为黄荆和青藤仔,而次优种则有所不同,NF以毛桐、盐肤木等多种阳性耐旱先锋种为主,DF则以银合欢、八角枫等多种耐阴喜湿润物种为主。4种模式草本层几乎都为多年生耐阴草本,且以蔓生莠竹为优势种,其中DF稀有种最多,群落异质性高,多样性大。4)乔木层4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DF、EDF显著大于EF;灌木层各指数差异不明显;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NF较大,但其均匀度指数较小。【结论】人工林的演替进度快于自然封育林,但自然封育林灌、草层的多样性高于人工林,3种人工模式中以落叶阔叶林恢复效果最佳,因此可在今后的石漠化治理中选用落叶阔叶林模式,并在成林郁闭后减少人工抚育,让其自然恢复,可在保证林分生长量的同时,维持住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平 万福绪 顾汤华 李盟 秦飞 关庆伟
在对不同林分类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dP),Menhinick指数(dMe),Simpson指数(SSP),Shannon-Wiener指数(S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P)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人为干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同一林分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顺序是草本层>灌木层,但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林(对照地)中由于特殊生境影响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②不同林分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顺序是侧柏(对照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侧柏(下坡)>侧柏(2a)>侧柏+黄连木Pi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岳 周运超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3种植被(草本,灌丛,乔木)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密度以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反映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寡毛纲和蚁科2类,稀有类群为腹足纲、蜈蚣目、伪蝎目、等足目、综合纲、双尾目、弹尾目、等翅目、蟋蟀总科、革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幼虫)和蝉科(幼虫)共13类;优势类群代表了适应大环境条件的土壤动物的主体,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的代表性类群;不同植被类型和生境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蚂蚁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灌丛分布最广,蚂蚁群落对灌丛植被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蚁科在黔中喀斯特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刘艺杉 孙崇玉 郑爱辉
为了阐明皖北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真空慢速湿润法测定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析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色狗尾草(Setariag lauc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草灌丛0.5~0.25mm粒径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且具有较小的土壤容重和较高的孔隙度。说明石灰岩山地草灌丛植被的恢复有利于促进中小粒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宝明 邢韶华 崔国发 刘全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
关键词:
北京山地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保嘉 张执中 李镇宇
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封山类型林地内森林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并对多样性在表达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Shanne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加权叶层多样性指数、作为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性的测度。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早期可以使得林内植物个体数和种类数大幅度增加,随着封山时间的延长,科的组成变化较大,科、种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同时,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亦发生明显变化,封山林区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层次性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未封山林区。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垂直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星云 何友均 张谱 戎建涛 覃林 李智勇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丹清河林场的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为对象,以无干扰模式为对照,研究粗放经营模式和目标树经营模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相对于粗放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模式而言,目标树经营模式中以目标树为主的第1林层断面积值最大,占林分断面积百分比为95.00%,90.00%,87.00%,但第2,3林层断面积最小,形成了合理的林冠结构;2)目标树经营模式的林木平均密度(408~858株·hm-2)显著低于(P<0.05)粗放经营模式(992~1917株·hm-2),而平均胸高断面积(18.18~46.03m2·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崔建垣 李玉霖 苏永中
以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不同恢复程度的 6个群落类型为对象 ,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克隆植物的分布及其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 ,克隆植物 (主要是密集型克隆植物 )对群落环境的改变和群落生态功能的维持起主导作用 ,但克隆植物在群落中过高的优势度有可能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恢复梯度上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始终高于游击型克隆植物 ,说明密集型克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群落环境的改造能力更强。
关键词:
克隆植物 植被 恢复 科尔沁沙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林世 曹福祥 彭继庆 曹基武 徐永福 董旭杰 胥雯
通过对湘南21个样地(5 000 km2)实地调查,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h′)和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丰富度指数(S)等,分析湘南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维管束植物共有63科131属173种,其中乔木15科21属24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细叶青冈C.graCiliS,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为乔木层优势种;灌木层34科60属74种,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与花竹bambu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作民 程瑞梅 刘世荣 蒋有绪 陈宝金
对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最大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大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大值出现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物种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敏 陈征海 马丹丹 夏国华 李根有
报道了4种分布于浙江石灰岩山地的新记录植物,分别为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的平羽碎米蕨Cheilosoriapatula(Baker)P.S.Wang&X.Y.Wang(华东新记录),壳斗科Fagaceae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华东新记录),桑科Moraceae的蒙桑Morus mongolica(Bur.)Schneid.(浙江新记录)和芸香科Rutaceae的小花花椒Zanthoxylum micranthum Hemsl.(华东新记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房用 杜宁 王淑军 王月海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博山区两处代表性的石灰岩山地植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2次调查,从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方面对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将2001年作为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植被现状,人工封育5 a后的2005年作为经过人工封育的自然恢复现状,对石灰岩山地植被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相对较差,群落的层次性不明显,灌草层的优势种为黄荆和结缕草,经过人工封育,灌草层的优势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的植被还处于演变过程中,但没有达到演替的程度,沂源样地的情况和演变程度均要强于博山;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不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