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4)
- 2023(13902)
- 2022(12230)
- 2021(11435)
- 2020(9610)
- 2019(22286)
- 2018(22151)
- 2017(42157)
- 2016(23343)
- 2015(26254)
- 2014(26469)
- 2013(25902)
- 2012(23995)
- 2011(21562)
- 2010(21639)
- 2009(20071)
- 2008(19927)
- 2007(17646)
- 2006(15598)
- 2005(13933)
- 学科
- 济(89955)
- 经济(89820)
- 管理(70665)
- 业(64555)
- 企(54919)
- 企业(54919)
- 方法(40269)
- 数学(34312)
- 数学方法(33762)
- 财(25000)
- 农(24269)
- 中国(23362)
- 学(21816)
- 制(20917)
- 业经(20843)
- 地方(19396)
- 理论(16190)
- 农业(16043)
- 务(15716)
- 贸(15652)
- 贸易(15641)
- 财务(15636)
- 财务管理(15603)
- 易(15166)
- 和(15112)
- 企业财务(14801)
- 环境(14627)
- 体(14384)
- 银(14247)
- 技术(14205)
- 机构
- 大学(334979)
- 学院(331604)
- 管理(129234)
- 济(126045)
- 经济(123056)
- 研究(112550)
- 理学(111728)
- 理学院(110392)
- 管理学(108257)
- 管理学院(107657)
- 中国(83151)
- 京(72681)
- 科学(72186)
- 财(60530)
- 所(57603)
- 农(55843)
- 研究所(52331)
- 业大(51521)
- 中心(50811)
- 江(49043)
- 财经(47692)
- 北京(46056)
- 范(44655)
- 师范(44205)
- 农业(43671)
- 经(43170)
- 院(40842)
- 州(39953)
- 经济学(37006)
- 师范大学(35859)
- 基金
- 项目(227220)
- 科学(177084)
- 研究(164239)
- 基金(163549)
- 家(143649)
- 国家(142478)
- 科学基金(121331)
- 社会(101327)
- 社会科(95838)
- 社会科学(95814)
- 省(88600)
- 基金项目(87147)
- 自然(80270)
- 自然科(78315)
- 自然科学(78293)
- 自然科学基金(76856)
- 教育(75526)
- 划(75015)
- 资助(67535)
- 编号(66991)
- 成果(55310)
- 重点(51077)
- 部(49560)
- 发(47667)
- 创(46735)
- 课题(46511)
- 创新(43664)
- 科研(43317)
- 制(42752)
- 大学(42182)
- 期刊
- 济(141854)
- 经济(141854)
- 研究(98451)
- 中国(66022)
- 学报(57327)
- 农(51483)
- 科学(51229)
- 管理(48708)
- 财(46825)
- 大学(43288)
- 学学(40666)
- 教育(39584)
- 农业(35385)
- 技术(28908)
- 融(27432)
- 金融(27432)
- 财经(23237)
- 业经(22320)
- 经济研究(21255)
- 经(19760)
- 业(18223)
- 问题(18191)
- 图书(17969)
- 科技(16776)
- 版(16693)
- 理论(16453)
- 技术经济(15544)
- 业大(15026)
- 实践(14997)
- 践(14997)
共检索到49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继权 黄元宁 黄福建 高正宝
根据1997、1998两年实验区和调查资料,对皖中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中稳粮增收新种植方式的产量、经济与可持续因素,以及预留带套种的机械使用、墒间设计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示范应用意见和栽培技术要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卞新民 冯金侠
针对90年代种植制度变革的新特点,分析了间套作、复种及复种指数的意义,讨论了区别间套作的共生期标准、作物标准熟期与熟数系数以及面积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多样化的多元多熟种植条件下复种指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复种指数 多熟种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焦立新 谷立中 刘朝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敏 田小海 鄢圣芝 黄永平
采用了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农业气象、作物栽培、技术经济等原理,通过对江汉平原涝渍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性能解析、现有种植制度与新拓高效农业模式分析评价、高效优化机理的探讨,从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业结构调优,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筛选归纳了四类适宜的高效种植(养)模式,即“稳粮兴油”增值型;“稳棉机动”增值型;“粮经、粮饲兼顾”饲养型;“种地与养地”结合型。上述高效农业模式具有产品优化功能、结构优化功能、缓和大范围洪涝和自我调控补偿功能,它们既自成体系,各显特色;又互成体系,构成粮、经、饲、肥“四元”种植结构。必须实行有序高效模式自身水旱轮作,高效模式与传统耕作制度之间轮作换...
关键词:
涝渍地 种植制度 高效农业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兴明 曾庆曦 汪运滨 陈启德 刘志明
本定位评价进一步阐明了本区稻田作物布局至今仍以一季中稻为主的生态经济依据。肯定了稻田一熟改两熟能显著提高生产力,提出近期稻田改制仍应以两熟为主,改进技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同时表明本区的温光资源条件,基本能满足一年三熟正常生育的要求,但提高三熟产量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川东南,稻田,种植制度,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婷婷 刘闯
中国珠江三角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皆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在耕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多熟种植制度在解决粮食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NDVI数据对五大三角洲地区的熟制进行了遥感反演,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16天合成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准确地定量反演出农业熟制的时空格局;五大三角洲地区作物种植以多熟制为主,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月、4月~6月、8月~10月,这种时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延年
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和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设计了气候情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种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有利,玉米产量的提高大于小麦,降水减少首先对小麦生产不利,当降水进一步减少时,对玉米生产也不利。
关键词:
气候变化,种植制度,小麦,玉米,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建飞
系统分析了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演变过程 ,即从一年一熟水稻向麦稻两熟演变 ,麦稻两熟制向麦稻及经济作物多熟制发展 ,双季稻的发展和稻田种植多样化的形成 ,归纳出若干对当前种植结构调整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种植制度 演变 太湖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友山 文化
市场经济与种植制度钱友山,文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100081)1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分析据国家统计资料:199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4275.8万吨,全国人口为117171万人,人均占有粮食377.8公斤。从同年全国畜产品推算,年需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略论了黄淮海农区开展粮食超高产种植制度研究的战略意义,提出了超高产种植制度实现的产量指标为亩产吨半粮;对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及小麦/玉米三种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及主要技术对策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粮食超高产种植制度研究注意优先研究协调的理论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刘志娟 王文峰 陈阜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成迪芳 王文峰 陈阜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0℃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根据热量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地区种植制度零级带的变化,综合考虑热量和降水两个指标研究了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的变化,并利用2000-2007年各省粮食产量分析了种植制度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结果(1)南方地区≥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1℃·d/10a,≥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田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汉艮 姚霞 朱艳 曹卫星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C++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种植制度 知识模型系统 专家系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海 沈俊儒 邵岩 卢秀萍 曾建敏 杨雪彪 谭永红 程多福
以津巴布韦马绍兰烟草公司和中国天泽公司合同种植计划为蓝本,从合同种植目标、农户分级、产前投入资助、农艺技术服务、合同签订、合同种植管理、债务回收、烟叶购买等方面介绍津巴布韦的烟草合同种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XIV.东北大豆高产稳产区及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大渡河上游种植制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与2011年的跟踪研究
对嘉兴市种植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Ⅵ.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
基于遥感影像NDVI数据的中国种植制度分布变化
川西南山地区马铃薯+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Ⅶ.气候变暖对中国柑桔种植界限及冻害风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