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8)
2023(5897)
2022(4365)
2021(3882)
2020(2989)
2019(6757)
2018(6899)
2017(13392)
2016(7508)
2015(8567)
2014(8826)
2013(8434)
2012(7469)
2011(6624)
2010(6859)
2009(6468)
2008(6652)
2007(5983)
2006(5752)
2005(5557)
作者
(21957)
(18233)
(17967)
(17439)
(11664)
(8613)
(8169)
(7017)
(6984)
(6601)
(6254)
(6143)
(5807)
(5752)
(5651)
(5628)
(5347)
(5242)
(5238)
(5237)
(4522)
(4369)
(4339)
(4269)
(4101)
(4057)
(3996)
(3940)
(3689)
(3685)
学科
(33678)
经济(33628)
管理(20200)
(19339)
中国(16010)
(13183)
企业(13183)
(12083)
地方(10148)
业经(8662)
农业(8471)
方法(8122)
(7741)
(7734)
城市(7363)
(6908)
人口(6798)
数学(6622)
数学方法(6475)
(6239)
(5578)
银行(5566)
城市经济(5547)
发展(5445)
(5431)
(5390)
产业(5332)
(5287)
环境(5133)
理论(4991)
机构
大学(109356)
学院(108876)
(44866)
经济(43613)
研究(41018)
管理(38492)
理学(31917)
理学院(31466)
中国(31265)
管理学(30828)
管理学院(30628)
(24653)
科学(24001)
(21783)
(20971)
中心(18565)
研究所(18480)
(17833)
(16916)
(16690)
财经(16600)
师范(16590)
北京(15935)
(14917)
(14728)
(14662)
经济学(14397)
业大(14054)
师范大学(13462)
经济学院(12827)
基金
项目(67999)
科学(54255)
研究(51154)
基金(49292)
(42464)
国家(42103)
科学基金(36355)
社会(34088)
社会科(32170)
社会科学(32161)
基金项目(26005)
(25960)
教育(22683)
(21940)
自然(21915)
自然科(21427)
自然科学(21425)
自然科学基金(21002)
编号(20941)
资助(18923)
成果(18014)
(15673)
重点(15399)
课题(15049)
(14396)
国家社会(14392)
发展(13062)
(13011)
(12878)
(12751)
期刊
(56834)
经济(56834)
研究(39526)
中国(23861)
(17334)
(16306)
科学(15604)
管理(14503)
学报(14487)
教育(12783)
(12052)
金融(12052)
大学(11460)
农业(11197)
学学(10561)
问题(9889)
业经(9495)
技术(8599)
经济研究(8359)
财经(8340)
城市(7421)
(7340)
(7034)
现代(6255)
(5578)
图书(5498)
资源(5128)
(5095)
经济问题(5016)
(4916)
共检索到177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敏芳  
从解决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城市化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新的边缘学科领域。本文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入手,探讨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城市吸纳人口能力,从经济效益与容纳人口能力两方面考虑问题,从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应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文章应用大量的人口普查与经济统计资料,将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户口迁移政策和现实的人口迁移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已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20多年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国情决定了应该把体系化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政府在推动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中,要从法律、政策、措施方面,保证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阳  逯进  
从逻辑斯蒂演化方程出发,本文认为城市化、人口迁移、社会福利构成一个自组织演化耦合系统,且耦合模型能够定量评价该系统的演化态势及整体跃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社会福利子系统互惠共生,而城市化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社会福利存在一定程度的寄生现象。系统整体耦合度呈现十分显著的时空"梯度推移"特征,当前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转型形势相对较优。值得注意的是,各区域人口迁移子系统均存在受损现象,成为耦合系统增长型演化的瓶颈。东部地区人口承载压力提升导致人口迁出迹象加强,但其他地区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又不足,从而未来劳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针对现有城市化质量概念的弱点,本文运用人口学指标,构造一个稳定城市化概念来表征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过程角度的城市化质量。稳定城市化是指在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连续的、无障碍的、不可逆的城市化过程,包括过程稳定性和家庭完整性两个方面。如果获得合适数据,可以计算城市化稳定性指数。稳定城市化分析框架以不稳定城市化和稳定城市化为逻辑桥梁,在城市化问题及其社会经济根源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联系,从而可以通过解释不稳定城市化达到研究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目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润龙  
2010年长三角人口总量、GDP总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地均GDP都处较高水平。长三角的高收入和优裕生活条件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大量的人口流入,使上海、浙江的人口老龄化似乎得到了缓和,但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仍非常高。论文讨论了人口老龄化的三个阶段:长寿(健康)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和迁移(流动)老龄化。迁移老龄化加剧农村空心化,加大了政府和社区的社会责任;迁移老龄化的突发性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下降;迁移老龄化也造成全局老龄化和区域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老龄化、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相背离。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注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文章利用工具变量和门限模型估计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规模城市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与向大城市迁移相比,流动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会更多地考虑公共服务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跨省迁移存在"门槛"效应,而对人口省内迁移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供给也对人口迁移具有积极作用。当社会福利供给水平低于一定"门槛"值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明显,一旦越过"门槛",对人口迁移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文章利用工具变量和门限模型估计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规模城市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与向大城市迁移相比,流动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会更多地考虑公共服务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品供给对人口跨省迁移存在"门槛"效应,而对人口省内迁移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供给也对人口迁移具有积极作用。当社会福利供给水平低于一定"门槛"值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明显,一旦越过"门槛",对人口迁移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玉海  
由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提供部分资助,全国16个人口研究单位共同承担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课题,是国家“七五”期间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该课题的调查涉及全国74个各类城镇,覆盖面为4350万人。在完成了数据的收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佟新  
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表现为:第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成为移民主流;第二,虽然移民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劳动型移民是移民主体。这些过程反映了社会不断向着现代性的方向发展。社会的现代性是全球化和个体化的双重过程。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有机的结构性链条,这些结构性链条以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以及制度要素为主要的纽带促进着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个体化过程具有的鲜明的个人主义取向正全面地取代传统社会的集体主义取向,时空重组和各种抽离化机制为国际人口迁移打开了新的社会空间。移民网络具有的社会资本的特征推动民间社会源源不断的迁移浪潮。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蕴藏着各种危机与挑战,并建构着新的国际秩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筱  
秦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对秦汉人口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秦汉社会特有的本质,审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人口分布与迁徙作一初步讨论。 一 中国自西汉始,才有具体户口统计数字。《汉书·地理志》载:“迄至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这是第一次史籍明载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秦统一以前全国户口统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197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近87人。南斯拉夫联邦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包括本部和代伊伏丁那、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珮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