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6)
- 2023(8723)
- 2022(6645)
- 2021(5868)
- 2020(4765)
- 2019(10092)
- 2018(9915)
- 2017(18297)
- 2016(10318)
- 2015(11197)
- 2014(10950)
- 2013(10461)
- 2012(9170)
- 2011(8035)
- 2010(7748)
- 2009(7039)
- 2008(6900)
- 2007(5958)
- 2006(5228)
- 2005(4702)
- 学科
- 济(37770)
- 经济(37723)
- 业(27230)
- 管理(26942)
- 企(20333)
- 企业(20333)
- 方法(15093)
- 数学(13308)
- 数学方法(13209)
- 农(13202)
- 中国(12450)
- 学(10845)
- 业经(10329)
- 财(9688)
- 农业(9128)
- 贸(8052)
- 贸易(8049)
- 易(7856)
- 地方(7364)
- 制(7288)
- 产业(6694)
- 技术(6342)
- 环境(6315)
- 发(6224)
- 务(6047)
- 财务(6033)
- 财务管理(6026)
- 银(5883)
- 银行(5820)
- 企业财务(5766)
- 机构
- 大学(145841)
- 学院(145549)
- 济(55626)
- 研究(54843)
- 经济(54590)
- 管理(51130)
- 理学(45305)
- 理学院(44736)
- 管理学(43719)
- 管理学院(43512)
- 农(40039)
- 科学(39364)
- 中国(38614)
- 农业(32242)
- 业大(31044)
- 京(30657)
- 所(30163)
- 研究所(28337)
- 中心(23982)
- 财(23316)
- 江(21781)
- 农业大学(21365)
- 院(20062)
- 财经(19277)
- 省(19107)
- 北京(18486)
- 范(17783)
- 经(17759)
- 室(17752)
- 科学院(17568)
- 基金
- 项目(109350)
- 科学(84204)
- 基金(79795)
- 家(75185)
- 国家(74571)
- 研究(69377)
- 科学基金(61371)
- 社会(45002)
- 省(43442)
- 社会科(42683)
- 社会科学(42671)
- 自然(42628)
- 基金项目(42565)
- 自然科(41702)
- 自然科学(41680)
- 自然科学基金(40976)
- 划(37616)
- 资助(31041)
- 教育(30753)
- 重点(25694)
- 编号(25026)
- 计划(24263)
- 发(23895)
- 创(22863)
- 部(22712)
- 科技(22157)
- 科研(22131)
- 创新(21523)
- 业(21490)
- 农(19732)
共检索到202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玉萍 田晶晶 张凯 夏耘 王广军 郁二蒙 李志斐 龚望宝 谢骏
为评估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C)、10%和20%皇竹草粉(P1和P2)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脂肪水平为9%),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 g)8周。结果显示,相比C组,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P<0.05);P2组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相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草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相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这两组肝脏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也显著高于C组(P<0.05);肠道显微结构显示,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肠道的绒毛高度和皱褶深度,降低了肌层厚度(P<0.05);基因表达层面,相比C组,P1和P2组下调了肠道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综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增强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
关键词:
草鱼 皇竹草 生长性能 肠道发育 肠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延娜 卢荣华 杨国坤 张玉茹 秦超彬 吉红 聂国兴
为研究黑水虻油替代豆油在草鱼生产实践中的效果,本实验以黑水虻油替代草鱼基础饲料中0(SO)、25%(BSO25)、50%(BSO50)、75%(BSO75)和100%(BSO100)的豆油并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草鱼[初始体质量(13.37±1.07 g)]56 d后检测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组成等变化。结果显示,各组之间草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变化均不显著。与SO组相比,BSO25和BSO5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SM75和SM10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BSO50、BSO75和BSO100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上升。BSO100组肝细胞呈现为不规则形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SO组。BSO100组群落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和丰富度指数Chao、Ace均显著高于SO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黑水虻油替代饲料中100%的豆油虽然不会影响草鱼的生长,能提高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但在BSO100组中,草鱼肝脏受损,长期饲喂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草鱼饲料中黑水虻油不应全部替代豆油,建议替代比例不超过7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家鑫 杨婷婷 郭凯 关舒 郜卫华 罗凯 迟淑艳
为了探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含不同酸化剂水平(0%、0.05%、0.10%、0.15%和0.20%)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 ± 0.18)g的大口黑鲈64 d。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0.15%组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0.10%~0.15%的酸化剂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对饲料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在饲料酸化剂添加量为0.15%时,大口黑鲈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0.1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0.15%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在0.10%~0.15%时,大口黑鲈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0.15%组肠道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显著上调了大口黑鲈肠道抗氧化相关因子(nrf2、cat和sod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饲料中添加0.20%的酸化剂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结果表明大口黑鲈饲料中酸化剂适宜添加量为0.148%~0.152%。总之,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以及维持肠道健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鞠守勇 李金山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WTC019)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46.23±14.56)g的健康草鱼,对照组(A组)只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B、C、D组)分别投喂含106、107、108CFU/g B.subtilis WTC019的基础饲料,试验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草鱼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D组的草鱼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C组的草鱼胰蛋白酶活性最高。添加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不显著。由此得出,B.subtilis WTC019可提高草鱼的消化酶的活力和抗氧化功能,进而可促进草鱼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彬 迟淑艳 谭北平 姚红梅 姚亚军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为研究硫酸锰(MnSO_4·H_2O)、甘氨酸锰[MnC4H8O4N2]和羟基蛋氨酸锰(MnC5H11NO6S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1.00±0.1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MnSO_4·H_2O、MnC4H8O4N2和MnC5H11NO6S2(分别记作MnSO_4、Mn-Gly和Mn-MHA),使饲料中Mn元素水平分别为37.74 mg/kg、40.66 mg/kg和38.15 mg/kg,投喂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表明, Mn-Gly和Mn-MHA组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方面, Mn-Gly和Mn-MHA组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MHA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显著高于MnSO_4和Mn-Gly组(P<0.05),Mn-Gly和Mn-MHA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Gly和Mn-MHA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与MnSO_4组相比,Mn-MHA组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P<0.05),增大了后肠肌层厚度(P<0.05);Mn-Gly组中肠皱襞宽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MnSO_4和Mn-MHA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卓丽欣 赵红霞 黄燕华 曹俊明 王国霞 陈冰 孙育平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其他功能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采用2×3设计方式,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新鲜鱼油(FF)∶氧化鱼油(OF)按照(m/m)2.5∶0、1.5∶1.0和0.5∶2.0的比例配制3种基础饲料(FF,OF1,OF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8%精氨酸(Arg)盐酸盐配制3种精氨酸饲料(FFA,OFA1,OFA2),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41±0.05)g的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6种实验饲料,饲养56 d。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广鑫 孙娜 王腾腾 陈钰臻 韩慧宗 姜海滨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720尾初始体重为(3.6±0.7) 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60尾。4组大菱鲆幼鱼在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活菌量为0 (对照)、10~(5)、10~(6)和10~(7) CFU/g的YB1,养殖期为50 d。结果显示:1) YB1添加量为10~(7) CFU/g时,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幼鱼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了42.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大菱鲆幼鱼肠道肌层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鞠雪 王秋举 罗莎 董晓庆 陈玉珂 杨翼羽 张东鸣
[目的]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04尾草鱼幼鱼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尾鱼。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值(POV):9.07 mmol·kg-1]与氧化鱼油(POV:49.72、144.64和345.45 mmol·kg-1)为脂肪源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含量31%)等能(16 MJ·kg-1)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30.0±2.6)g的草鱼幼鱼8周。[结果]与新鲜鱼油组相比,POV为345.45 mmol·kg-1的氧化鱼油处理组试验鱼血清、肝胰脏、肾脏、肠道组织丙二醛...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氧化鱼油 草鱼幼鱼 抗氧化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清滨 王秋举 杨翼羽 董晓庆 陈玉珂 鞠雪 董婧 张东鸣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娟 谢宁宁 肖文富 喻丽娟 汤立 邓桂芳 文华 李雪平
为了评估不同浓度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对草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配制4组分别含0 (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草鱼幼鱼[初始体质量(80.47±1.04) g] 6周,结果显示,草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在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9.09%和8.57%。LPM添加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900 mg/kg时,脏体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84%。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饲料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40%、11.97%和7.64%。LPM添加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PM添加量为600 mg/kg时,草鱼肠道的绒毛数量、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LPM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乳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对LPM极度敏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随着LPM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PM添加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综上,饲料中添加300~600 mg/kg LPM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保障肝胰脏的正常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进而提高草鱼生长性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田晶晶 张凯 夏耘 王广军 郁二蒙 李志斐 龚望宝 谢骏
为探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蓄积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10%和20%皇竹草粉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脂肪水平为8%),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 8周,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和20%皇竹草粉显著降低腹腔脂肪指数(P<0.05),组织切片显微结构显示,相比对照组,皇竹草粉组的草鱼肝脏脂滴数量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明显变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随着皇竹草粉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添加水平相比对照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皇竹草粉组肝脏中的TG、TC和NEF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脂肪生成相关5个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下调(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4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P<0.05)。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10%和20%皇竹草粉组草鱼肠道内容物中肠道微生物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与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皇竹草粉提高了草鱼肠道内菌群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从门分类来看,与脂肪蓄积相关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在皇竹草组中显著降低(P0.05)。综上,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够降低草鱼体脂蓄积,其中肠道菌群的改善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草鱼 皇竹草 脂肪蓄积 肠道菌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田晶晶 张凯 夏耘 王广军 郁二蒙 李志斐 龚望宝 谢骏
为探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蓄积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10%和20%皇竹草粉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蛋白质水平33%,脂肪水平8%),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 8周,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和20%皇竹草粉能显著降低腹腔脂肪指数。相比对照组,皇竹草粉组的草鱼肝脏脂滴数量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明显变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随着皇竹草粉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20%添加水平相比对照组草鱼显著降低。皇竹草粉组肝脏中的TG、TC和NEF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脂肪生成相关5个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下调,pparα等4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10%和20%皇竹草粉组草鱼肠道内容物中肠道微生物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皇竹草粉提高了草鱼肠道内菌群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从门分类来看,与脂肪蓄积相关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在皇竹草组中显著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呈上升趋势。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可降低草鱼体脂蓄积,推测肠道菌群的改善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草鱼 皇竹草 脂肪蓄积 肠道菌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红 李杰 程小飞 田晶晶
【目的】评估饲料DHA/EPA比率对草鱼稚鱼生长、脂质蓄积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为完善草鱼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理论及合理进行饲料脂质的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将198尾草鱼稚鱼(平均体质量(17.6±1.2)g)以11尾/缸的密度随机投放于18个循环水养殖缸中,随机分为6组,进行为期38 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草鱼稚鱼饲喂仅可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饲料,试验组草鱼饲喂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基础上,添加0.5%HUFA、DHA/EPA比率分别为4.93(试验Ⅰ组),2.05(试验Ⅱ组),1.08(试验Ⅲ组),0.49(试验Ⅳ组),0.21(试验Ⅴ组)的饲料。饲养试验结束后,测量试验鱼体长和体质量,采取全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桂琳 王晓清 康银 曾丹 刘庄鹏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设1个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和3个实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的饲料,添加浓度分别为1000 mg/kg(Ⅱ组)、2000 mg/kg(Ⅲ组)和3000 mg/kg(Ⅳ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初始体重为(175.79±15.32)g草鱼8周后,测定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且Ⅲ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16.32%。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草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仲园 何文辉 彭自然 刘玉超 华雪铭 冯悦 李向 左琳
本研究评价了苦草(Vallisnerianatans)粉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不含苦草粉的基础饲料(VN0组)为对照,分别用10%(VN1组)、20%(VN2组)和30%(VN3组)的苦草粉替代基础组饲料中的次粉和米糠,配制出4种实验饲料,另设置1组只投喂新鲜苦草的青饲料组(VN组)。选用初始体重为(18.85±0.20) g的草鱼幼鱼在室内水泥池网箱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添加苦草粉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和饲料系数。随着苦草粉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显著降低;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强,中、后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对照组前、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依次增强,随着苦草粉含量的增加,前肠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中肠蛋白酶活力表现出先增强再减弱再增强的变化,VN1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后肠蛋白酶活力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肝胰脏SOD活力显著提高,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VN3组最高。血清总蛋白含量有上升的趋势,VN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VN1组最高;血清ALT活力先增强后减弱;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ST活力显著降低,各苦草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苦草粉显著降低了饲料表观消化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VN组出现负增长现象,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ALT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肠道各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各实用饲料组;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0%~30%苦草粉对草鱼生长没有影响,且有利于鱼体健康,可以作为草鱼饲料原料进行资源化的利用;苦草粉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苦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大豆皂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核苷酸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杂交鲟幼鱼代谢酶、抗氧化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转食饲料对大口黑鲈幼鱼的存活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低温应激的影响
不同储存条件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发酵鱼溶浆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蛋白质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芦丁对断奶仔鼠生长、肠道抗氧化及脂代谢的影响
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