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3)
2023(13040)
2022(11384)
2021(10623)
2020(8963)
2019(20446)
2018(20134)
2017(38448)
2016(21245)
2015(23674)
2014(23391)
2013(23266)
2012(21060)
2011(19103)
2010(18676)
2009(17031)
2008(16453)
2007(14133)
2006(12231)
2005(10273)
作者
(64302)
(53470)
(53095)
(50208)
(33852)
(25810)
(23966)
(21168)
(20335)
(18828)
(18269)
(17971)
(16930)
(16768)
(16605)
(16375)
(16362)
(15914)
(15268)
(15200)
(13642)
(12919)
(12843)
(12085)
(12014)
(11878)
(11745)
(11681)
(10867)
(10737)
学科
(80519)
经济(80434)
管理(60378)
(57171)
(46147)
企业(46147)
方法(39315)
数学(34295)
数学方法(33941)
(23039)
中国(20340)
(20282)
(19588)
业经(18080)
地方(16333)
农业(16076)
(15182)
贸易(15177)
(14744)
环境(14228)
(14048)
理论(13475)
技术(13348)
(12996)
(12275)
财务(12214)
财务管理(12198)
(11657)
企业财务(11551)
(10746)
机构
大学(303023)
学院(300470)
管理(120427)
(113611)
经济(111159)
理学(105975)
理学院(104758)
管理学(102833)
管理学院(102312)
研究(101201)
中国(71449)
科学(68626)
(64548)
(58195)
业大(52956)
(52162)
研究所(48614)
(48378)
农业(46245)
中心(45048)
(41934)
财经(40230)
北京(40147)
(39370)
师范(38873)
(36758)
(36569)
(34256)
经济学(33263)
技术(32249)
基金
项目(219730)
科学(170671)
基金(158855)
研究(152667)
(142085)
国家(140919)
科学基金(119332)
社会(94928)
社会科(89948)
社会科学(89920)
(86509)
基金项目(85753)
自然(81224)
自然科(79213)
自然科学(79188)
自然科学基金(77776)
(73484)
教育(69450)
资助(64782)
编号(61421)
重点(49391)
成果(47932)
(47164)
(46406)
(45551)
科研(42729)
创新(42518)
计划(42472)
课题(41617)
大学(39664)
期刊
(116110)
经济(116110)
研究(80403)
学报(58914)
中国(52630)
(51649)
科学(50493)
大学(42436)
管理(40757)
学学(40111)
农业(36006)
(34196)
教育(30142)
技术(23449)
业经(20195)
(19344)
金融(19344)
经济研究(18617)
(18574)
财经(18525)
图书(17683)
科技(16848)
业大(16192)
(15741)
资源(15706)
问题(15556)
(15500)
理论(14067)
技术经济(13932)
林业(13752)
共检索到413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鼎华  
本文研究了林地皆伐火烧后生物量和养分元素资源迁移状况。结果表明:皆伐后移出林地生物量占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80%以上,移出林地养分元素Ca、Mg占林地地上部分Ca、Mg60%以上,N、P、K则低于50%;采伐剩余物在火烧过程中N损失率高达95%,P、K、Ca、Mg损失相对较少;火烧后表层土壤N、P有一定损失,Ca、K、Mg则有所增加。皆伐火烧基本上将整个林分生长期所积累起来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元素全部迁移出林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全九  王力  李世清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论述了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征、下垫面条件、土壤特征、管理措施等,表明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形态和途径,主要为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养分随径流液(溶解态)和泥沙(结合态)流出坡地和部分养分的淋溶;强调了坡地养分流失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而且污染范围很广,在污染河流和地下水的同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因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对大气也形成了污染。最后介绍了坡地养分流失的预测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文兵  陈伟鸿  
近年来,企业跨区域迁移活动日益活跃,已经引起众多学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广泛关注,企业迁移是企业决策者综合考虑企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之后做出的战略选择。根据企业迁移的需要,存在着生存型、机会型和政策型迁移等类型,通过采取成本领先型、差异型、群聚型以及多元化等各种企业迁移策略,可以谋求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慧婷  谢芳婷  朱述斌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伟  段碧辉  王天一  王芳  赵敏  李春诚  袁知洋  
【目的】本文探究野外实际生产条件下锗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系统采集水稻根系土壤、籽实样品各60件以及10件根、茎叶配套样品,测试根系土壤中锗、硒等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及pH值和水稻根、茎叶、籽实锗及部分营养元素,并对土壤、水稻籽实锗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水稻锗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壤—水稻系统中锗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咸丰县水稻根系土壤锗含量平均值为1.58 mg/kg,略低于我国土壤锗含量背景值(1.70 mg/kg);水稻籽实中锗元素平均含量仅为0.031 mg/kg,但咸丰县南部坪坝营镇水稻籽实锗元素含量较高,远高于已报道的重庆市南川区、浙江省常山县等地区,全区水稻籽实硒元素平均含量也达到了0.072 mg/kg,极具富锗富硒水稻开发潜力。水稻锗元素生物吸收系数普遍较低,仅为0.29%~6.04%,仅30%锗元素在水稻体内的积累规律完全贴合前人实验条件的规律和结果:茎叶>根>糙米,大部分仍符合一般元素迁移规律:根>茎叶>糙米。【结论】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对锗的吸收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根系土中Ge、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营养元素Na_2O、SiO_2、Al_2O_3、K_2O存在不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思祖  林开敏  吴擢溪  
根据5a长期定位观察结果,本文应用两模型参数t检验、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法,探讨年时间序列对炼山与对照的杉木人工幼林养分流失的效应。t检验表明,不同处理在年时间序列上的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盐、钾、有机质流失模型的B、A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表明,年时间对不同处理的上述养分效应呈负效应,在炼山条件下,上述养分流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214%、-1.215%、-1.215%、-1.241%、-1.214%,上述养分流失的边际量分别为-0.394kg、-0.033kg、-0.365kg、-0.023kg、-30.010kg、-59.421kg。在不炼山处理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秀丽  任俭俭  张昭俊  郝俊峰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彦军  吴迪  
企业迁移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一种战略手段。但是乡土情结、冒险精神、特殊区位偏好等情感因素在企业迁移中也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本文通过企业的访谈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情感因素在企业迁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但作用力小于政策与战略因素;冒险精神、特殊区位偏好和员工追随企业迁移的可能性是企业迁移行为发生的促进因素;乡土情结和个人成就感则是企业迁移行为的发生的阻碍性因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克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沪深两市固定收益企业债信用等级迁移的价格效应,发现企业债价格对信用升级和信用降级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信用降级向债券市场传递了新信息,价格变化存在滞后性且价格变化是逐步过渡的,而信用升级的信息传递效应不显著。在信用降级信息发布前企业债已经出现负异常回报,说明降级事件可能提前被债券市场部分预测到了,但负异常回报值很小,且降级信息发布前两日和发布当日的平均累积异常回报统计不显著,可认为没有出现评级信息的泄露。采用横截面回归研究信用降级价格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信用质量低、降级幅度大的债券价格反应更强烈,并且降级幅度更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丽  王世军  潘煜  
培训迁移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课题,它关注员工参加培训后的表现和成效。本研究旨在建立培训迁移系统分析框架,探讨人格特质、培训迁移动机、组织培训迁移气氛、员工培训迁移成效、组织承诺成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人格特质中内控特质对个人迁移成效各维度以及迁移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组织迁移气氛中大部分维度对个人迁移成效有直接影响,且人格特质与组织迁移气氛通过迁移动机间接影响个人迁移成效。模型证实了个人迁移成效对提高员工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推动力。本研究为探索培训迁移黑箱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有效路径,加深对培训迁移及其贡献的认识,为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可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艳   曹露   边佳胤   陈炜   冷泽权   赵西增   高运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被证实,浓度过高会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而舟山团鸡山岛垃圾填埋场是一个潜在的微塑料的污染源,若管理不善导致微塑料泄露,可能会对舟山网箱养殖的发展及海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当团鸡山微塑料泄露后,微塑料的迁移特性及分布规律,同时分析可能对舟山渔业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迁移将受到季节性洋流和季风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和迁移特性。其浓度分布除大量聚集在释放点附近外,还会聚集在舟山岛与宁波之间的深水航道中,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深水航道中的微塑料占比分别为38%、36%、44%和42%。在冬季,大概2%的微塑料会进入到象山湾,对象山湾的网箱养殖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本文探讨了微塑料的分布与海洋锋面的关系,研究表明,锋面会阻止微塑料向外扩散而聚集在近海。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近海微塑料污染,同时为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李飞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晓丽  贾军  崔正国  
为深入探究养殖尾水中氮元素在海水人工湿地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ous)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氮的迁移转化,并采用质量平衡法定量不同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以全面评估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硝态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21 d循环运行, NO3--N氮去除率可达(92.81±1.21)%,湿地各基质层中煤渣层δ15N值最低,为(203.58±2.87)‰,珊瑚石层δ15N值最高,为(303.66±2.22)‰;植物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各层基质氮含量,平均氮含量为(2.68±0.38)%,其单位质量吸收氮素的能力最强,绝对丰度平均值为(105.61±14.65)×10-3 mg/g,远高于各基质层。系统初期基质、植物及微生物转化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4.70%、21.90%、18.11%;稳定期微生物转化则成为主要脱氮途径,贡献率高达60.77%,基质贡献率为6.46%。本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海水养殖尾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率和迁移转化过程,可为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阐明了人工湿地各基质层和微生物的脱氮机理和贡献,可为海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徐乐  蔡嘉雯  姜振茂  
社会资本是影响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动因,文章在分析社会资本影响人口省际迁移机制的基础上,使用人口迁移的"度"和"影响力"两个指标,度量了我国各个省市的人口迁移情况,并结合利用CFPS面板数据得到的社会资本指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而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则成为人口迁出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Logit模型对社会资本与人口省际迁移的关系开展了实证研究,证实当居民由于贫富差距、户籍原因和在政府办事时受到不公待遇以及邻里之间的信任程度高时,发生跨省迁移行为的概率会提高,居民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将通过社会资本对其省际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