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8)
2023(11353)
2022(9260)
2021(8800)
2020(7177)
2019(16103)
2018(16197)
2017(29423)
2016(15959)
2015(18305)
2014(17938)
2013(17176)
2012(15373)
2011(14054)
2010(14065)
2009(13364)
2008(13017)
2007(11200)
2006(10173)
2005(9720)
作者
(42247)
(35051)
(34977)
(33699)
(22252)
(16669)
(15888)
(13525)
(13432)
(12469)
(12034)
(11829)
(11314)
(11079)
(10995)
(10944)
(10471)
(10248)
(10040)
(10031)
(9050)
(8489)
(8453)
(8126)
(7961)
(7860)
(7841)
(7822)
(7059)
(6925)
学科
(63135)
经济(63056)
管理(40473)
(38322)
(29471)
企业(29471)
中国(24958)
方法(22114)
(20710)
数学(18981)
数学方法(18775)
业经(15767)
(15242)
贸易(15228)
(14897)
(14417)
(14115)
农业(13228)
地方(12152)
(11917)
银行(11909)
(11586)
(11531)
(10825)
金融(10823)
(10570)
理论(10526)
(10204)
教育(9387)
(9174)
机构
学院(214481)
大学(213789)
(93667)
经济(91903)
研究(79212)
管理(76507)
理学(64139)
理学院(63395)
中国(63384)
管理学(62342)
管理学院(61938)
(46589)
科学(44347)
(43133)
(39062)
中心(36493)
研究所(35109)
财经(33334)
(32758)
(32511)
(30476)
(30465)
师范(30229)
北京(30185)
经济学(29983)
(28369)
经济学院(26818)
业大(26684)
(26417)
农业(25101)
基金
项目(136485)
科学(108039)
研究(105585)
基金(98620)
(85491)
国家(84791)
科学基金(72097)
社会(68183)
社会科(64596)
社会科学(64582)
(51295)
基金项目(50461)
教育(49596)
(43988)
编号(43790)
自然(42789)
自然科(41855)
自然科学(41845)
自然科学基金(41100)
资助(40074)
成果(36941)
重点(31648)
课题(31293)
(31057)
(30957)
国家社会(29259)
(28657)
中国(27730)
(27197)
教育部(27177)
期刊
(109735)
经济(109735)
研究(72118)
中国(51234)
(33064)
教育(32824)
(32070)
管理(30915)
学报(30136)
科学(29424)
大学(23769)
(23628)
金融(23628)
农业(22095)
学学(21498)
技术(19800)
经济研究(19373)
业经(17869)
财经(17024)
(14947)
(14524)
问题(14185)
国际(13390)
图书(13341)
世界(13082)
(12957)
(10561)
论坛(10561)
职业(10407)
书馆(10216)
共检索到34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一系列特殊的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成果的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积累,基本实现条件是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来自于制度竞争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摆脱狭隘的资本主义文明局限,开创社会主义的中华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科学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和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亚光  毕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极具历史自觉和战略前瞻性的主动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先后经历了萌发、探索、建构3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式”选择从历史自觉、实践自觉到话语自觉的转型;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为水平上从低位追赶到高位引领的提升、路径上从“先破后立”的老路到“破立结合”的新路的转变、方法上从局部管理到系统治理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人民首创和人的现代化本质目标相促进、战略目标和底线思维相统一、独立自主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相融合。未来在实践维度上,应着重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张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融合,提升引导和利用资本的能力;在理论维度上,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概念、指标度量和话语体系构建,持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红杰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索-追赶-超越"百年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代化发展模式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是符合中国实际,切合中国国情,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道路,已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多方面超越并呈现出引领性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马锦  黄迈  唐兆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总的战略安排。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及演变进程,比较发现全球各国现代化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西方现代化无论是“创新性变革”还是“传导性变革”模式,其实质还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全面、可持续,更为和谐、包容,为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一、“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不同形态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发展过程,一般指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国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低收入社会向以科技驱动的工业化和都市化社会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志良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军事化农业、集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系统化农业四个阶段,从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此为脉络基点,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阶段研判、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为根本遵循,从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系统、推动农业"三生融合"、打造粮食安全国际循环保障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递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志江  林超  汤希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三种类型,先后探索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工业化道路、"四个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探索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东  
党的二十大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税务系统掀起了“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为使税收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税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发挥税收调节职能,助力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公平正义,深化依法治税,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智能化征管体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合作共赢,融入国际税收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坦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二十大以来的热门关键词,各种媒体刊载、学术会议研讨、课题立项考察、论作著书面世等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只驻足于其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特别注重两个维度——传承与发展。从“历史连续性”视域出发探究其萌芽、发端、发展的史实溯源,及其源远流长的演进走向,关注其实践内涵与理论表述的积淀与变迁。与此同时,注重其实践和理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升华和发展、创新。在当今新型工业化浪潮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但其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而是融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其发展进程中的“变”与“不变”,这些中国式现代化考察的新视域,有利于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光建   黎珍羽  
关税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关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降低关税总水平、促进生产、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关税政策新的要求,包括促进低碳可持续发展、兼顾生产与消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巩固总体安全等。未来,我国需要通过贯彻绿色税收理念、以关税调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关税政策供给、深化国际税收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税收改革等措施促进关税政策优化,以进一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林鑫   曾建勋  
本文在梳理我国科技情报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阐述科技情报的“中国式”特征和“现代化”内涵,论述了中国式科技情报现代化的五大特性:提供丰富化、层次化的科技情报服务,以适应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提供均等化、可及性强的公共科技情报服务,以落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精神;兼顾服务效能与以人为本,使科技情报视角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科技情报工作中的人机共生、多主体协调,以满足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实现科技情报资源的自主可控与国际循环畅通,贯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我国科技情报事业战略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科技情报现代化的新内涵和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式科技情报现代化自主可控的资源保障体系框架,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高质量科技信息服务模式,重塑中国式科技情报现代化的知识组织与情报计算体系,创新中国式科技情报现代化的组织保障和管理体制。参考文献27。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复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中国新时代的财务理论要有更大的创新。当前要加强对保障供给财务、战略财务、企业多层次分配财务、文化企业财务、环境财务和国际财务等新财务理论的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财务力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阳  
草原生态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之一,我国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突破,但还面临草原承包权改革引发的分散化治理难题、草原有害生物的危害、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行为追责难等诸多挑战。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中的新问题,又有社会思想理念变迁、现实制度设计等原因。草原治理目标责任的偏差、统筹协调能力的不足、草原治理空心化等问题均妨碍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弱化了生态治理的成效,亟需确立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优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责任体系、完善草原生态治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草原精细化管理,以及加大牧区经济投入,培育新兴草原生态经济等,协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力行  邹欣悦  
本文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平衡思维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妥善处理的复杂关系。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数字主义与人文主义、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应急与常态、资产与负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都存在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些关系集中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集中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战略问题,也是全球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助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体现理论、技术、道德的制高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