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0)
2023(2748)
2022(2486)
2021(2685)
2020(2124)
2019(5242)
2018(4898)
2017(8265)
2016(4688)
2015(5601)
2014(5776)
2013(5698)
2012(5669)
2011(5113)
2010(5125)
2009(4713)
2008(4765)
2007(3831)
2006(3144)
2005(3040)
作者
(12940)
(10981)
(10645)
(10097)
(6798)
(5287)
(5079)
(4349)
(4059)
(3819)
(3746)
(3735)
(3451)
(3383)
(3352)
(3267)
(3263)
(3218)
(3091)
(3059)
(2721)
(2657)
(2640)
(2581)
(2495)
(2439)
(2404)
(2333)
(2299)
(2273)
学科
(17671)
经济(17646)
管理(7850)
(7399)
中国(6926)
(6294)
企业(6294)
(4995)
方法(4889)
业经(4188)
地方(3979)
(3952)
(3926)
教育(3891)
文化(3851)
理论(3812)
(3755)
(3719)
农业(3386)
(3382)
金融(3381)
(3164)
贸易(3160)
关系(3108)
数学(3078)
(3031)
数学方法(3000)
(2977)
市场(2840)
(2806)
机构
大学(61524)
学院(60652)
研究(27529)
(23210)
经济(22590)
中国(20571)
管理(19294)
科学(16275)
理学(15741)
理学院(15434)
管理学(15180)
管理学院(15038)
(14673)
(14006)
研究所(13254)
(12570)
中心(12084)
(11155)
师范(11085)
(10722)
(9967)
农业(9725)
(9445)
北京(9304)
师范大学(9174)
教育(8451)
业大(8381)
科学院(8081)
(8075)
(7859)
基金
项目(38618)
研究(30310)
科学(29403)
基金(26173)
(23268)
国家(23017)
科学基金(18081)
社会(17865)
社会科(16690)
社会科学(16689)
(14893)
教育(14529)
(13478)
基金项目(13435)
编号(13347)
成果(12646)
自然(10740)
自然科(10434)
自然科学(10430)
资助(10349)
自然科学基金(10238)
课题(9786)
重点(9213)
(8983)
(8867)
(8532)
(8227)
(8042)
项目编号(7938)
创新(7409)
期刊
(29369)
经济(29369)
研究(21560)
中国(18077)
教育(13536)
(12689)
学报(11207)
科学(9775)
农业(8798)
大学(8307)
(7953)
管理(7675)
学学(7308)
(6733)
金融(6733)
图书(5681)
(5570)
国际(5450)
技术(5382)
世界(4838)
(4675)
(4588)
论坛(4588)
书馆(4522)
图书馆(4522)
经济研究(4136)
职业(3999)
业经(3934)
(3667)
财经(3635)
共检索到109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敖芬  
介绍一百年前,滇越铁路开通,云南从日行30里的步行时代跨入日行1000里的火车时代,火车的开通使数千年封闭在崇山峻岭中的云南成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直接接轨的省份,首辟了20世纪初云南对外开放的道路。目前,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开展滇印合作,从百年滇越铁路中可以得到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曲凌雁  林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奔腾  
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论述,坚持保护第一,摒弃简单思维。应从多维视野加以思考,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界域与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其属性与功能,了解其多重功用,并在利用时凸显历史文化视角,不仅要服务当下,也要面向未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信平  
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研究和总结日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体系、协调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公众参与体系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宇军  张继焦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对英国的约克、日本的京都、我国云南省的大理和海南省的海口等四个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复兴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物质文化遗产是"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神",需要把传统的"形"融入到创新的"神"中去。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只有保护与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能,才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源远流长",才可以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乌永志  
文化独特性是文化遗产型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由于国内旅游规划对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特点研究不够,景区管理者对双语解说信息创作对象不了解,导致文化遗产解说与翻译的质量影响了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说教育效果,错过了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良好机会。综述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以及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在总结文化遗产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型景区英文解说翻译应针对国际旅游者特点的信息再创造的观点。建议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制定针对国际旅游者消费特点的双语解说规划;旅游规划和翻译学术界应重视旅游双语解说规划和翻译的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振华  李建军  毕于建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闵庆文  赵贵根  焦雯珺  
遗产监测评估是世界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遗产价值维护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回顾了世界遗产监测评估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国内外世界遗产监测评估的研究进展,并在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的需要关注的3个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勋  焦雯珺  刘某承  闵庆文  
东亚地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其GIAHS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东亚地区的农业遗产大国,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模式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农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进程、遗产保护措施和遗产地产业发展措施3大方面总结了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春迎  朱坤豪  李春秋  吴晓雅  
为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流程与规范、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数字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与素养教育等方面对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开发利用实践展开调研。同时,文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文化遗产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完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组织专业研究团队推进数字文化遗产活化研究,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灿强  陈良彪  张永勋  
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等特征决定了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社区、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日本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多方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各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方参与的实现形式,包括政府补贴、认证制度、"认养"模式、志愿者制度、企业与社区参与等。当前,中国已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需进一步借鉴日本的多方参与机制的经验,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惠益分享机制,创新多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的评选标准,并进行了简单分析。结合项目总体进展,提出了建立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标准及进行保护试点的遴选时,应重点考虑生物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与生态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区域与类型的代表性、对履行国际公约的贡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可示范性与地方保护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苏杨  李树平  
近年来,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在我国成为普遍趋势。许多省市的改革出现了偏差,而福建省的改革则相对成功。福建省在改革中通过“五纳入”等措施形成了管理效果较好、机制较为健全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法规开路、一区一主、规划预防、有限经营、首长保驾、立体监督等。在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行政资源约束长期存在,资金、管理、经营、监督机制难以从法制层面规范的情况下,“福建模式”较好地兼顾了遗产的保护、服务和经营目标,可供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第一阶段的改革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勋  焦雯珺  刘某承  闵庆文  
东亚地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其GIAHS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东亚地区的农业遗产大国,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模式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农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进程、遗产保护措施和遗产地产业发展措施3大方面总结了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