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1)
- 2023(7361)
- 2022(6216)
- 2021(5801)
- 2020(4429)
- 2019(10488)
- 2018(10050)
- 2017(18096)
- 2016(9688)
- 2015(10980)
- 2014(11106)
- 2013(10977)
- 2012(10817)
- 2011(10171)
- 2010(10322)
- 2009(9550)
- 2008(9361)
- 2007(8192)
- 2006(7565)
- 2005(7392)
- 学科
- 济(46720)
- 经济(46672)
- 业(22728)
- 管理(22110)
- 中国(18196)
- 地方(17805)
- 企(16165)
- 企业(16165)
- 农(14147)
- 业经(12425)
- 方法(10790)
- 地方经济(9949)
- 融(9945)
- 金融(9943)
- 农业(9935)
- 发(9914)
- 银(9333)
- 银行(9320)
- 贸(9227)
- 贸易(9216)
- 行(9210)
- 易(8853)
- 数学(8603)
- 数学方法(8507)
- 学(8477)
- 制(8381)
- 和(7469)
- 发展(7368)
- 环境(7360)
- 展(7344)
- 机构
- 学院(138339)
- 大学(137289)
- 济(58212)
- 经济(56912)
- 研究(56666)
- 管理(48821)
- 中国(44353)
- 理学(39958)
- 理学院(39349)
- 管理学(38737)
- 管理学院(38446)
- 科学(33447)
- 京(31503)
- 所(29276)
- 财(26786)
- 研究所(26160)
- 中心(25847)
- 农(23802)
- 范(22950)
- 师范(22767)
- 江(22700)
- 北京(21049)
- 院(20261)
- 财经(19619)
- 州(18973)
- 师范大学(18351)
- 农业(18167)
- 业大(17861)
- 经(17708)
- 省(17085)
- 基金
- 项目(84679)
- 科学(66855)
- 研究(65805)
- 基金(58833)
- 家(50866)
- 国家(50382)
- 科学基金(42572)
- 社会(41443)
- 社会科(39111)
- 社会科学(39106)
- 省(33933)
- 基金项目(30556)
- 教育(29713)
- 划(28704)
- 编号(27849)
- 发(25168)
- 自然(25017)
- 自然科(24409)
- 自然科学(24407)
- 成果(24099)
- 自然科学基金(23959)
- 资助(23170)
- 发展(20546)
- 课题(20313)
- 展(20186)
- 重点(19665)
- 部(18135)
- 创(17943)
- 国家社会(16867)
- 年(16832)
共检索到243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金林 张钥仙
党内“看齐”意识作为指导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原则,百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内容一直没有改变。党内“看齐”意识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百年来的发展脉络表明,只有在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只有更好地坚持党内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最终形成更加坚定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站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角度审视和反思党内“看齐”意识的理论来源及实践演绎,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积极的现实意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金林 张钥仙
党内“看齐”意识作为指导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原则,百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内容一直没有改变。党内“看齐”意识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百年来的发展脉络表明,只有在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只有更好地坚持党内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最终形成更加坚定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站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角度审视和反思党内“看齐”意识的理论来源及实践演绎,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积极的现实意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发展理念则是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聚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这一逻辑展开。从纵向的历史演进看,党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完备性、科学性、连续性和计划性;从横向的历史节点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理念的变革与演进。党的发展理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统领了战略、政策,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早期,工业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能力也不强。经过多个五年计(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工业产品的生产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生产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产品的数量种类,又要注重技术的引进研发;既要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又要注重产业的转移布局。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业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玉梅 纪晓岚
养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须合理解决的重大问题,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基本道德行为准则。百年来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的探索经验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阶段、单位时期集体养老阶段、新型家庭养老阶段和社会化养老阶段。我国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分散到整合以及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逻辑。从历史实践中寻找现实张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契合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积极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百年来的农村养老范式嬗变昭示着我们应继续深化农村养老领域的改革,完善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合力框架下的农村养老范式格局,持续推进农村养老范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明君 张昱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贫困治理范式的实践。梳理建党百年来贫困治理的历史脉络,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贫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开发以及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建党百年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发展成就,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需求治理再到情感治理,从救济扶贫到技术扶贫再到精神扶贫,从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获得感,坚持建立获得感长效机制。
关键词:
身份管理 情感治理 贫困治理 获得感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俞婷婕 李鹏虎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文化建设历程经历了"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三大历史进程。三个不同阶段的大学文化发展建设,显示出大学文化有着不同的阶段性内涵、源起、特征及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巨华 高阳 刘鉴 张中浩 李汝资
经济地理科技研究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支持各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要责任。文章通过梳理2000—2023年经济地理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经济地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了不同时期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变化和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经济地理申请代码2000—2023年共接收来自481个依托单位的4144份申请书,资助其中184家依托单位的843个项目,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种项目类型中的10种,平均资助率为20.34%;(2)与地理科学各分支学科相比,经济地理学科人才队伍结构老化问题相对突出;(3)经济地理领域各区域研究力量的极化现象较为明显,华东、华南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差距在扩大;(4)不同时期经济地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存在差异,主要研究对象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产业集聚与空间组织,转向创新与全球生产网络,进而催生出创新地理、金融地理等新兴领域;(5)经济地理领域未来需从交叉融合、强化学科理论、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快科技成果产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均衡区域研究力量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关键词:
绿色产业 历史阶段 产业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新兴领域,但民族和边疆领域略显弱势;(5)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图书出版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基于以上脉络文章讨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认为:(1)中国人文地理学体现了地理学的跨学科特征,不同分支领域具有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不同的交叉倾向,与这些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贡献;(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应用研究倾向明显,由此也导致部分领域被弱化及分支领域内研究主题失衡的问题,未来研究在注重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当考虑学科内领域间的平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王名扬
经过了艰苦开创、曲折探索、辉煌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针对党创办与领导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从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背景、指导方针、高等学校办学实践等维度的回顾和梳理,在研究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经验与特点基础上,总结出基本经验;进一步探讨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晓红 杨俊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创业的发展脉络,理清各发展时期国际创业研究的进展,聚焦于目前研究呈现出的问题提出未来开展国际创业研究需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国际创业 创业 国际商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颖 刘耀彬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和经济下行压力,世界各国先后推出了"绿色新政",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绿色增长方式的可根植化问题,以此探索可持续包容发展。国外绿色发展制度建设过程经历了发展理念的两次跃升,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新政",因而可概括为:"萌芽"、"发展"和"突破"3个阶段,总体来说是环境问题驱动、价值观引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性交替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绿色发展制度经历了"自发"、"追赶"、"并跑"到"创新"的4个阶段,带有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特征,战略规划起了导向作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绿色发展制度的形成实质上都是社会公众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在社会制度上的反映。在梳理国内外绿色发展制度演变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塑造绿色文化以培育绿色发展制度价值观,以战略规划和市场配置来构建体制观,协调统一绿色法律制度、创设中国特色标准体系以维护法制观,采用样板试点巩固绿色发展制度示范观等若干启示。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制度体系 历史脉络 经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