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3)
- 2023(7015)
- 2022(5689)
- 2021(5564)
- 2020(4369)
- 2019(10378)
- 2018(9857)
- 2017(17767)
- 2016(9398)
- 2015(11133)
- 2014(10726)
- 2013(10739)
- 2012(10457)
- 2011(9675)
- 2010(9579)
- 2009(8917)
- 2008(8787)
- 2007(7459)
- 2006(6660)
- 2005(6038)
- 学科
- 济(43382)
- 经济(43342)
- 管理(21186)
- 业(18193)
- 中国(17822)
- 方法(17360)
- 数学(15363)
- 数学方法(15308)
- 企(12984)
- 企业(12984)
- 贸(12588)
- 贸易(12580)
- 易(12423)
- 农(11639)
- 财(9321)
- 融(8954)
- 金融(8954)
- 业经(8235)
- 制(8079)
- 银(7826)
- 银行(7825)
- 行(7689)
- 地方(7567)
- 出(7349)
- 农业(7258)
- 关系(7243)
- 发(6949)
- 环境(6679)
- 和(6637)
- 学(6587)
- 机构
- 大学(134077)
- 学院(129311)
- 济(66673)
- 经济(65764)
- 研究(55700)
- 管理(45371)
- 中国(45280)
- 理学(37747)
- 理学院(37267)
- 管理学(36945)
- 管理学院(36674)
- 京(30168)
- 财(29739)
- 科学(28173)
- 所(27184)
- 中心(24604)
- 研究所(24488)
- 财经(22961)
- 经济学(22706)
- 经(21491)
- 经济学院(20406)
- 北京(20363)
- 院(20102)
- 范(18284)
- 师范(18184)
- 农(17969)
- 财经大学(17493)
- 江(17454)
- 科学院(16573)
- 研究中心(15568)
- 基金
- 项目(83148)
- 科学(66266)
- 研究(65523)
- 基金(62433)
- 家(54439)
- 国家(54025)
- 科学基金(45194)
- 社会(44316)
- 社会科(42041)
- 社会科学(42035)
- 基金项目(31408)
- 教育(29966)
- 省(26996)
- 资助(25853)
- 自然(25210)
- 划(24951)
- 编号(24905)
- 自然科(24611)
- 自然科学(24604)
- 自然科学基金(24223)
- 成果(22091)
- 中国(21375)
- 部(21103)
- 国家社会(20359)
- 重点(19572)
- 发(18799)
- 教育部(18645)
- 课题(18287)
- 性(17340)
- 创(16888)
共检索到220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武元 刘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在党的奋斗实践中生成、淬炼和塑造出来的,它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蕴含着主体自塑与客体他塑的统一、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平衡和国家实力与国际权利的协调三重内在逻辑。在不断提升党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无私为民的执政者、胸怀天下的奋斗者和全球治理的引领者等大党国际形象建设经验。新时代,伴随中国共产党走近世界舞台聚光点,需要进一步统筹"两个大局",夯实党的国际形象的客观呈现;坚持国际主义,完善党的国际形象的主观建构;强化舆论引领,提升党的国际形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国家治理 形象传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孙晓红 赵江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理论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是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思想是理论基因。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在中央苏区、边区与解放区创建人民师范教育;建立独立设置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个阶段。从实践逻辑看,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建设、推进公平、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了实践创新。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党领导教师教育事业的核心地位,坚守党的师范教育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师教育 教育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制度治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成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理清中国共产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进路,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探寻其中的逻辑进路,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制度治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祺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出全新伟大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坚强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治党、治国和全球治理经验,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特征:在治党方面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理;在治国方面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在全球治理方面负责任有担当、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进而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辩证思维,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旭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珂凡 王静 杨志红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丽
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崛起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科技创新和工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的奋斗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体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再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转变,具体组织模式的演变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1921—1949年,基于战备需要的"革命-生产-科技"三位一体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科研力量高度集中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2)1949—1978年,基于计划经济和国防导向的中央集中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初步奠定了中国国防工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3)1978—2002年,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模式,该模式引导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同时逐步培养了企业创新能力;(4)2002—2012年,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市场主导型组织模式,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市场逻辑下更有效发挥作用;(5)2012年以来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组织模式,此模式下,科技管理体制着力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当前,面临美国技术封锁,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方式,提升全社会整体创新效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玉玲 闫志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职业教育政策主张经历了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的历程,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持久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实施策略的"精准性"等逻辑特征,职业教育实践在"求生存""为生活""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坚定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政策主张,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所有社会公民均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