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398)
2022(4632)
2021(4663)
2020(3926)
2019(8980)
2018(8658)
2017(14868)
2016(8485)
2015(9760)
2014(9887)
2013(9639)
2012(9277)
2011(8605)
2010(8890)
2009(8636)
2008(8790)
2007(7654)
2006(6849)
2005(6463)
作者
(27300)
(22681)
(22550)
(21520)
(14320)
(11062)
(10352)
(8837)
(8688)
(8163)
(7927)
(7856)
(7310)
(7288)
(7183)
(7056)
(6788)
(6751)
(6497)
(6487)
(5696)
(5664)
(5626)
(5221)
(5163)
(5094)
(5035)
(5021)
(4642)
(4529)
学科
(29809)
经济(29776)
管理(23028)
(21217)
(15575)
企业(15575)
方法(12784)
中国(11830)
(11055)
(10786)
数学(10756)
保险(10693)
数学方法(10531)
环境(8938)
(8622)
(8356)
(8224)
银行(8195)
(8043)
(7775)
(7322)
金融(7322)
生态(6385)
(6177)
业经(6149)
(6132)
贸易(6128)
(5931)
理论(5891)
地方(5714)
机构
大学(122882)
学院(121062)
研究(48128)
(44013)
经济(42887)
管理(41715)
中国(41692)
理学(34115)
理学院(33583)
科学(32788)
管理学(32691)
管理学院(32473)
(28933)
(26201)
(25354)
(24073)
研究所(23885)
中心(22602)
业大(20264)
农业(19809)
(19458)
北京(19139)
财经(17894)
(17679)
(16527)
师范(16329)
(16282)
(15468)
(15230)
科学院(15007)
基金
项目(79313)
科学(60833)
基金(57355)
研究(52974)
(52460)
国家(52060)
科学基金(42916)
社会(31788)
自然(30133)
基金项目(29889)
社会科(29811)
社会科学(29802)
(29503)
自然科(29283)
自然科学(29273)
自然科学基金(28730)
(26508)
资助(24421)
教育(23367)
编号(20346)
重点(19092)
成果(16942)
(16757)
计划(16236)
(16174)
科研(15773)
(15086)
课题(14690)
科技(14539)
创新(14310)
期刊
(53220)
经济(53220)
研究(38913)
中国(29898)
学报(26214)
(22531)
科学(22361)
(19122)
大学(19118)
学学(18061)
(17644)
金融(17644)
管理(15333)
农业(15026)
教育(12530)
技术(9217)
财经(8841)
(8826)
资源(8540)
经济研究(7594)
(7546)
(7444)
业大(7080)
业经(6938)
林业(6661)
(6612)
国际(6569)
理论(6277)
图书(6224)
问题(5943)
共检索到20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教凯  赵宗山  
研究了东海内陆架两个沉积岩芯DH33和KP04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的累积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对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征了百年来的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长江的入海携带,因地理位置差异,两岩芯重金属含量变化与长江径流量变化响应程度不同,DH33靠近长江口,响应较好,径流量大的年份重金属含量高;KP04远离长江口,响应较差,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均会对KP04有物源供应。重金属V与Cr、Cr与Ni间相关性良好;As、Hg、Cd 3者与其它金属相关性较差,KP04重金属的含量总体大于DH33,与"粒度律"相矛盾,初步推测KP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亚岩  柏育材  纪炜炜  阮雯  郑亮  王云龙  
通过对2008—2012年中国近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合风险评价的手段,研究了各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东海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高,黄海次之,渤海和南海相对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粒径在不同海域呈现出不同相关性:在南海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其含量与物源相关,人为影响相对较少;在东海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说明其含量除受物源影响外,很大程度受到外界输入人为影响;在黄海和渤海基本无相关性,说明其含量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C_d)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_(RI))均呈现出相似的结果:东海>南海>黄海、渤海,说明东海是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的海域。且C_d和E_(RI)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降低的趋势,说明近岸潜在生态风险较外海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沁璇  盛鹏程  房伟平  孙博怿  周冬仁  王俊  徐磊  吴琦芳  
通过对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含量的调查,分析了该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水平总体为极强,Cd、Hg是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生态风险强度分别为极强、强。重金属在水域不同区段间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其中S3区段重金属的含量及生态风险均较高。各重金属污染来源相似,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工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等人类活动是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一步探求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对水域中鱼类的影响表明,Hg的生物表层沉积物累积因子(BSAF)为0. 861,存在一定的生物累积作用;但表层沉积物与鱼肉、水体之间相关性较弱(P> 0. 05)。水域中水体流动性大且多数鱼类来自增殖放流,鱼龄较低可能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川  潘杰  牟新利  傅扬武  陈书鸿  周纬生  
对长江万州段沉积物进行采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中的Pb、Cu、Cr、Cd、Zn等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万州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顺序为:Cd>Zn>Pb>Cu>Cr。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52.35,长江万州段大部分断面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军  刘尚灵  陈振楼  毕春娟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排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必将对下游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因此,针对横沙岛目前的潮滩环境进行研究,并就潮滩质量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非常必要。通过对横沙岛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累积的统计学分析,得知横沙岛潮滩环境总体比较清洁,但多年来受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城市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干湿沉降的影响,局部地区表现出较严峻的污染形势,Cu、Zn、Cr、Pb的最高浓度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34、4.24、2.74和1.63倍。通过对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指出水动力条件、潮滩生物活化作用是影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累积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慧敏  高凌颜  刘敏超  
采集天沙河表层沉积物,检测其中Cr、Ni、Cu、Zn、Cd和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NI)、地累积指数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基准法(SQGs)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鉴于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一致,杜阮河段、白沙河段及天沙河上游污染较严重,天沙河中下游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就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而言,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Cd和Cu污染较严重,其次是Zn、Ni、Pb、Cr;而采用SQG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大文  罗林广  张莉  魏益华  唐利锋  陈云霞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沉积物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探索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可以为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As和7种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和Zn)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重金属风险评价代码(Risk Assessment Code,RAC)方法评估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As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As、Co、Cr、Cu、Ni和Zn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61.60%~85.18%);Pb主要以残渣态(50.97%)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41.0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李肖  张玉  李海斌  谢发之  舒莹  李卫华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下游南岸南漪湖的水质恶化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解南漪湖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研究采集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样品39个和主要出入湖支流表层水样6个,分析了南漪湖水体中重金属As、Cr、Cu、Mn、Ni、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以及沉积物中TOC、TN含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南漪湖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Pb平均浓度值超过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的连续浓度(CCC);沉积物中As、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倍数为Pb(3.36)>Mn(2.74)>Zn(2.51)>As(1.8)>Cu(1.4)>Ni(1.34)>Cr(1.13)。沉积物中重金属As、Cr、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东湖区非残渣态占比54%,Mn在东湖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比达37.4%,Cu在西湖区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为26.7%。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Pb在13位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重金属分配系数(lgKd)平均值及排序为Cr(4.80)>Zn(4.50)>Cu(4.43)>Pb(4.37)>Ni(4.31)>As(4.27)>Mn(2.73)。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布表明南漪湖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汇集的工业废水、湖区水产养殖和水生生物降解以及周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面源输入。基于全湖区Pb生态风险较高,后续应持续关注重金属Pb对南漪湖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雄星  韩中豪  张进  夏凡  王文华  
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其中杨浦大桥和南市水厂断面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它断面均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Cu>As>Pb>Cr>Zn,除Cd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工业排放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重金属存在一定的输入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昆  李亮  龙根元  刘刚  薛玉龙  潘卫红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近岸海域49个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可能的来源并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砾石和黏土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最高是Zn元素,为38.98 mg/kg,大部分属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除As元素之外,Zn、Cu、Cd、Pb、Cr和Hg 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粉砂和黏土等细颗粒沉积物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庆召  曾朝辉  李春光  
重金属污染被认为是2l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该类物质极易在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富集,因此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则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综述了重金属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重金属生态效应评价法等3种典型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不同的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并讨论了相关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主要结论如下:金属的赋存形态是基于操作定义的,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及提取过程中使用的不同试剂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难以反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超  贾伯阳  黄燚  何文战  牛玉龙  卢晶莹  江敏敏  何方怡  
富集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长期影响城市河流地表水生态的潜在威胁。通过采集位于重庆主城区的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流河底沉积物,监测各点位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及附近地表水环境指标,并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和统计学手段来评判清水溪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清水溪干流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均值含量分别为7.55±8.25、0.238±0.056、86.43±5.14、78.21±18.22、2.49±2.00、33.86±5.29、42.99±9.21和198.71±43.55 mg·kg~(-1)。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体系中,Hg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Cu、Zn、Cd和Pb也有轻度污染。大部分点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超过现行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建议清淤淤泥需谨慎用于农用地。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984.54±1515.92,Hg对RI的贡献度达到了90.78%,清水溪干流沉积物存在着极大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外源输入的主要区域集中于河流源头,加之上游地表水较高的pH,共同导致重金属(除As和Ni外)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于山地河流源头较高的比降,在源头输入的外源污染对干流中上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沉积物中Cr、Cu、Hg、Pb和Zn主要源于源头工业点源污染,并存在三种细分类型,应源于不同的行业类型;As和Ni主要源于污水处理站/城市面源污染;上述两种来源均对Cd有显著贡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巩慧敏  刘永  肖雅元  李纯厚  
为了评价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分布,以海南陵水新村港为例,对新村港近海区域设置取样监测点,分析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d、Pb、As、Cu、Hg和Zn)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Cd、Pb、As、Cu和Zn的含量(μg/L)范围分别为0~0.58μg/L、0~3.85μg/L、0.6~4.15μg/L、0.55~4.7μg/L和0~48μg/L,年均含量分别为0.073μg/L、0.87μg/L、1.67μg/L、1.90μg/L和14.49μg/L,Hg未检出。表层沉积物Cu、Zn、Cd、Pb、As和Hg的年均含量分别为15.37 mg/kg、63.97 mg/kg、0.175 mg/kg、18.32 mg/kg、8.05 mg/kg和0.097 mg/kg。海水中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0,呈现较高污染状况,主要是由海水养殖和船舶运输造成的。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水平,重金属的危害大小顺序是Hg﹥Cd﹥As﹥Cu﹥Pb﹥Z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平  刘金金  张芬  
为综合评估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2016-2019年对上海地区36个养殖场池塘采集沉积物样品360个,检测和分析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及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池塘0~10 cm层和10~20 cm层沉积物中TN、TP、TOC及各重金属均值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层沉积物(干重)中TN、TP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873.37±352.45) mg/kg、(685.66±199.66) mg/kg和(6.62±3.05) mg/g,三者相关性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池塘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物质的累积量较低,磷累积量相对较高,均低于其他地区高产池塘。池塘沉积物中Cr、Cd、Cu和Hg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42%、3.21%、4.13%和1.38%,Zn、Pb和As无超标现象。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上处于清洁等级、低潜在生态危害状态,预测不会引发生物毒性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丽敏  王超  冯士龙  
采用ICP-MS仪测定了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Ni的含量,并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和Ni的含量分别为75.26~179.11、5.17~8.98和47.76~147.28mg/kg,分别是为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8~2.91、51.70~89.80和1.33~4.11倍,表明Zn的污染程度较轻,Cd和Ni的污染较重,且人为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Zn、Cd、Ni浓度的最大均值均出现于东南湖(SE-L)的沉积物中。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物数据库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