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6)
- 2023(17161)
- 2022(14906)
- 2021(14223)
- 2020(11698)
- 2019(27062)
- 2018(26691)
- 2017(50517)
- 2016(27284)
- 2015(30865)
- 2014(30338)
- 2013(29916)
- 2012(27607)
- 2011(25134)
- 2010(25023)
- 2009(23333)
- 2008(22595)
- 2007(19404)
- 2006(17185)
- 2005(15350)
- 学科
- 济(107117)
- 经济(107001)
- 管理(76263)
- 业(70812)
- 企(58071)
- 企业(58071)
- 方法(47535)
- 数学(41031)
- 数学方法(40542)
- 中国(32118)
- 农(29449)
- 贸(28555)
- 贸易(28541)
- 易(27779)
- 财(26601)
- 学(23450)
- 业经(23209)
- 地方(20715)
- 制(19977)
- 农业(18930)
- 银(17320)
- 理论(17284)
- 银行(17266)
- 和(17077)
- 环境(16796)
- 融(16785)
- 金融(16783)
- 行(16614)
- 策(16280)
- 务(15638)
- 机构
- 大学(381329)
- 学院(379945)
- 济(158700)
- 经济(155464)
- 管理(146175)
- 研究(137531)
- 理学(125835)
- 理学院(124409)
- 管理学(122281)
- 管理学院(121628)
- 中国(103676)
- 科学(83816)
- 京(82562)
- 财(70827)
- 所(69715)
- 研究所(63589)
- 农(62651)
- 中心(61112)
- 财经(56067)
- 业大(55730)
- 江(54512)
- 北京(52910)
- 经(51212)
- 范(50747)
- 院(50407)
- 师范(50247)
- 农业(49317)
- 经济学(47669)
- 州(44059)
- 经济学院(42878)
- 基金
- 项目(257939)
- 科学(202288)
- 研究(188900)
- 基金(187418)
- 家(164413)
- 国家(163111)
- 科学基金(138541)
- 社会(118419)
- 社会科(112153)
- 社会科学(112125)
- 省(98292)
- 基金项目(97878)
- 自然(90161)
- 自然科(88028)
- 自然科学(88003)
- 自然科学基金(86433)
- 教育(86431)
- 划(84232)
- 资助(78320)
- 编号(76824)
- 成果(62969)
- 重点(58360)
- 部(57544)
- 发(55806)
- 课题(53506)
- 创(53274)
- 创新(49790)
- 科研(49513)
- 教育部(49160)
- 国家社会(48789)
- 期刊
- 济(174646)
- 经济(174646)
- 研究(117867)
- 中国(74257)
- 学报(61034)
- 农(56875)
- 科学(56407)
- 管理(54468)
- 财(51882)
- 大学(45937)
- 教育(43620)
- 学学(42987)
- 农业(40031)
- 融(34655)
- 金融(34655)
- 技术(31794)
- 经济研究(30301)
- 业经(28016)
- 财经(26835)
- 贸(24135)
- 经(23090)
- 问题(22755)
- 国际(22045)
- 业(21733)
- 图书(20153)
- 世界(18923)
- 理论(18121)
- 技术经济(17661)
- 科技(17551)
- 版(16986)
共检索到57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琳 牟晓伟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供应链与贸易架构正经历调整与重塑。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事件,将威胁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挑战,但也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贸易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中国应坚守本土能源生产大国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能源运输通道建设,稳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坚定不移地扩大市场开放。中国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能源供应链和贸易格局的重组,进而提升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 胡森林
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的态势如何?哪些地域担当了区域增长极角色?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这些都是经济地理学者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借助地理联系率、双变量Moran指数等分析工具,刻画2006—2019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过程,分析内部作用机理,导出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2006—2019年,中国东西部发展差异呈现逐渐缩小态势,但南北发展差异却逐渐增大,我国东西"单向"发展不平衡的总体格局呈现出向东西、南北"双向"发展不平衡的方向演变。(2)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对我国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巨大,我国城乡"单向"发展不平衡格局向城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双向"发展不平衡的方向转变。2006—2019年,19大城市群汇集了全国88%的GDP、93%的专利。(3)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政策效益呈现显现。2006年以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经济发展三者空间关联关系不断增强。此外,针对中国区域发展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大支持东北地区、边缘地区中小城市创新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扶持"双向飞地"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当今全球态势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是笔者分析和把握现阶段纷繁复杂世界、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发展机遇并成功应对挑战的出发点。对百年变局的理解可以从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人口结构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多边体系瓦解与重建、美国内部制度颓势显露和中美博弈加剧等八个维度进行。在百年变局背景下,还应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正是这些"变"与"未变",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大环境。
关键词:
百年变局 实力对比 大国博弈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邓力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和未来国际税收发展所对应的常态环境,把握因"大变革"而形成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之世界格局变化趋势和"新旧动能转换、力量对比变化、体系深刻重塑"之大变局近期特征,对于中国国际税收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据此提出三个观点:一是要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研究国际税收的最重要国际背景;二是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际税收领域发展变化的全面影响;三是要依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重新衡量和适时调整我国国际税收的研究重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琳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伴生着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和百年未有之机遇。文章结合近年来博物馆的新变化、新特征、新功能,提出博物馆站在新时代的关口,要临"危"寻"机"。以博物馆为平台,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功能,破解当前严峻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最后,从巩固"基本职能",彰显"当代功能";推进博物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博物馆新技术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顺应文旅融合发展博物馆周边产业四个方面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博物馆"文化担当"的具体举措建议。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博物馆 文化担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一飞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界定、具体表现与发生原理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实力、科技与全球化三大方向。本文以世界范围、百年时长、质变现象、全新事物为边界,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定义为"全世界范围内,在至少过去百年的时间长度中所未见的质变现象",并从激情、理性和欲望的深度分别论述了全球性故事弱化、战争乏利可图、智能迅速崛起三种"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生的根本原理在于人类正处于从物质主义时期向后物质主义时期的过渡时期,而后物质主义时期的图景尚未清晰,致使人类在新生变局中陷入各种两难境地。本文还为中国在大变局中提出了广泛承认他国独特性,专注解决国内后物质主义问题,尽快投入未来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三种自处之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芸 魏浩林 张茂
本文基于中美间贸易战的背景,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了该事件产生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而相应提升,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并在政治关联、所处成长期、竞争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异质性;(2)基于融资的角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提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并且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具体来说,融资约束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入之间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遮掩效应”,而不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之间的作用机制都表现为“促进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振宇
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清醒的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国家认知和教育认知,其当代价值主要在于深刻地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评等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挖掘和评估其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考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应该警惕特立独行、脱离国情和质量下滑三种危险,应该抓住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四个关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海芬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重塑,大国力量对比日趋平衡、经济遭遇"反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充满变数、文化多样化催生"模式之争"、国际危机常态化、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百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前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开放、科技兴国、大国外交等战略,积极谋求自身发展,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全力打造大国形象。
关键词:
百年大变局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锐 寇静娜
当前,美国急于在全球层面重塑清洁能源供应链、确立清洁能源霸权地位。这一战略举动的关键动因包括关键矿产资源和技术成为能源地缘政治新焦点、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美国本土供应链规模有限及其对拓展霸权影响边界的需求。美国重塑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建构以服务美国能源转型为中心的地缘能源空间,三大对外行动包括拉拢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关键矿产资源国,依托盟友阵营组建合作机制和打压中国产业。美国战略以遏制中国为优先任务,推动政治联盟与能源联盟的相互嵌构、聚焦各类非物质因素的竞争,这些特点都与其塑造石油霸权形成较大差异。美国战略将严重冲击中国供应链企业,扰乱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对外合作需对其战略动向及时加以关注与应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鲁欣
2016年美国大选后,其贸易政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通过“301调查”对中国产品征税引发了美中贸易战。作为继任者,拜登政府没有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改革,而是继续推行前任的民族主义政策,并且联合盟友对中国“脱钩断链”。文章通过对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贸易政策的梳理,分析其政策转向的经济与地缘影响,研判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走向,最后为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变得更缺乏弹性、更加不平等、更容易发生冲突。中国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合作、世贸组织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动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通 陈实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面临再平衡压力,既有贸易治理体系陷入困境,贸易治理结构和规则严重不对称。中美双方正围绕全球贸易治理展开激烈博弈,尽管双方均有改革全球贸易治理规则体系的意愿,但在改革方向上存在分歧。中国主张更新WTO规则体系,使之更好服务发展中国家利益,美国则希望继续主导WTO规则体系。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主张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美国贸易政策则趋于保守化,强调"美国优先"。对中国而言,应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团结发展中国家力量,同美国开展规则博弈;深耕周边贸易网络,推动"一带一路"与周边经贸合作对接;布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亚洲为支点撬动全球贸易治理。
关键词:
中美战略竞争 WTO 贸易治理 规则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天祥 万悦 易福金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这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节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头”和“重头”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