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1)
- 2023(12133)
- 2022(10094)
- 2021(9976)
- 2020(7940)
- 2019(18411)
- 2018(17969)
- 2017(33392)
- 2016(18368)
- 2015(20998)
- 2014(20984)
- 2013(20784)
- 2012(19622)
- 2011(17846)
- 2010(18201)
- 2009(16815)
- 2008(17170)
- 2007(15341)
- 2006(13792)
- 2005(12671)
- 学科
- 济(75678)
- 经济(75604)
- 业(56664)
- 管理(49551)
- 农(47640)
- 企(34487)
- 企业(34487)
- 农业(31278)
- 财(29677)
- 中国(27326)
- 方法(26462)
- 数学(23370)
- 数学方法(23130)
- 制(19797)
- 业经(19630)
- 贸(17302)
- 贸易(17290)
- 易(16990)
- 地方(15724)
- 策(14757)
- 银(14280)
- 银行(14273)
- 财政(14093)
- 体(13841)
- 行(13668)
- 务(13659)
- 财务(13634)
- 财务管理(13576)
- 企业财务(12869)
- 发(12772)
- 机构
- 学院(256058)
- 大学(251019)
- 济(117733)
- 经济(115488)
- 管理(95108)
- 研究(94124)
- 理学(79935)
- 理学院(79101)
- 管理学(78083)
- 中国(78032)
- 管理学院(77594)
- 财(60134)
- 农(54036)
- 京(53625)
- 科学(51180)
- 所(47497)
- 中心(44009)
- 财经(42996)
- 研究所(41850)
- 农业(40785)
- 江(40742)
- 经(39156)
- 业大(36860)
- 经济学(36002)
- 北京(34656)
- 范(33875)
- 师范(33680)
- 院(32748)
- 经济学院(32344)
- 州(31488)
- 基金
- 项目(156671)
- 研究(124395)
- 科学(123626)
- 基金(113466)
- 家(96732)
- 国家(95772)
- 科学基金(81650)
- 社会(80010)
- 社会科(75453)
- 社会科学(75438)
- 省(59301)
- 基金项目(58149)
- 教育(56245)
- 编号(53103)
- 划(49188)
- 自然(47538)
- 资助(46545)
- 自然科(46368)
- 自然科学(46360)
- 自然科学基金(45571)
- 成果(45043)
- 部(36981)
- 课题(36298)
- 发(35486)
- 重点(35205)
- 性(33965)
- 国家社会(33875)
- 创(32164)
- 教育部(31901)
- 中国(31840)
- 期刊
- 济(143010)
- 经济(143010)
- 研究(87008)
- 中国(62644)
- 农(57598)
- 财(49402)
- 农业(39032)
- 学报(34280)
- 科学(33543)
- 管理(32748)
- 融(32478)
- 金融(32478)
- 教育(31349)
- 大学(27902)
- 业经(26215)
- 学学(25744)
- 技术(22006)
- 经济研究(21990)
- 财经(21683)
- 问题(19423)
- 业(19147)
- 经(18761)
- 世界(17210)
- 贸(17052)
- 国际(15306)
- 农村(15056)
- 村(15056)
- 农业经济(14566)
- 版(13503)
- 经济问题(13268)
共检索到425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公茂刚 李汉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阳 庄欣荷
绿色治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保障,不仅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条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复兴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破解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难题的绿色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这一进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朴素绿色治理理念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奋力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治理的全面深化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进程是党领导国家和人民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过程,是从经验化到系统化,从局部到全局,从国内实践到引领全球发展的接续发展过程。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的发展历程,对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保江 许诗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财政始终是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推进民族复兴最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本文通过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思想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得出五条历史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财政政策顺畅实施的根本路径;坚持立足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灵魂;坚持持续发展理念是财政思想不断创新的理论先导;始终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不断推动财政思想完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财政思想 百年演进 历史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茂林 曾丽颖
以政策工具与技术路线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来的143份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文本研究发现:因政权建设环境差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战时的劝说型、计划经济时期的劝告型、市场经济时期运用多元工具制定职教政策的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的历史使命差异,又从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生发展的阶段侧重点差异。深层分析表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三链耦合逻辑、职教为表技术为里的提质培优演进逻辑和服务各阶段党的使命驱动下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上述逻辑,新时代应增加实现中国梦使命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工具;适应新使命,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护航;将《职业教育法》更名为《职业技术教育法》,为突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奠定法制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民营经济 逻辑 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不同内容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百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历经了“幼有所护”的萌芽期、“幼有所托”的生长期、从“全幼有托”到“幼无所托”的波折期、“幼有园(班)入”的复兴期、“幼难入园”的无力期、“幼应有育”的调整期、“幼有所育”的规范期七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各阶段国家战略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力量。各阶段中,教育方针、城乡关系、儿童权利、妇女角色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并逐渐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未来发展中,小环境驱动力将发挥主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未来政策应在农村幼儿养育支援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幼师队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建构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先后形成了"供给型财政" "建设型财政" "公共财政" "现代财政"等财政思想理论与财政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起到了基础和支柱作用。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百年历程中一以贯之的若干逻辑脉络依然清晰可见,并对当前及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财政实践 财政理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林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财税治理方略历经了多阶段路向演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战时型财税"救国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建设型财税"固国本"。改革开放后,又以公共型财税"求富裕"。新时代,以现代型财税"谋复兴"。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的演进逻辑在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逻辑起点,以革命、建设、调控与治理的因时进阶为逻辑进路,以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逻辑目标。动态演变路程中,实事求是的思想之向、一元统揽的领导之向、以民为本的价值之向,又构成静态的基本向度贯以始终。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方能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完成各阶段的历史任务。以史为鉴,未来中国共产党的财税治理需要应对新矛盾,促进人民生活美好化。发展新业态,避免财税风险化。统筹新关系,推进财税关系和谐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因应时局进行财税治理,经历了从"红色"财税到国家财税的功能演变,从国家分配到国家治理的定位演变,从高度集中到灵活积极的管理演变。在百年历程演化中,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的逻辑主线是以因应矛盾为重心,主体主线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价值主线是以以民为本为中心。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攻坚克难,完成各阶段的历史任务。未来中国共产党财税治理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旨归,以财税能力现代化匹配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谐央地财税关系,统筹推进财税立法、执法、守法,以构建明权责、有活力、守"方圆"的财税治理新格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方针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