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8)
- 2023(11685)
- 2022(9782)
- 2021(9359)
- 2020(7601)
- 2019(17605)
- 2018(17399)
- 2017(31863)
- 2016(17057)
- 2015(19557)
- 2014(19339)
- 2013(18994)
- 2012(17640)
- 2011(16169)
- 2010(16328)
- 2009(15524)
- 2008(15345)
- 2007(13315)
- 2006(11946)
- 2005(11347)
- 学科
- 济(68669)
- 经济(68558)
- 管理(51160)
- 业(45116)
- 企(38050)
- 企业(38050)
- 方法(26620)
- 中国(23695)
- 数学(22192)
- 数学方法(21954)
- 财(19402)
- 制(18924)
- 农(18410)
- 贸(16278)
- 业经(16277)
- 贸易(16266)
- 易(15940)
- 学(13987)
- 银(13544)
- 银行(13525)
- 行(13031)
- 体(12992)
- 融(12800)
- 金融(12797)
- 理论(12519)
- 农业(11399)
- 和(10875)
- 务(10769)
- 环境(10759)
- 财务(10735)
- 机构
- 大学(245572)
- 学院(242222)
- 济(107398)
- 经济(105361)
- 管理(89341)
- 研究(88546)
- 理学(75708)
- 理学院(74754)
- 管理学(73724)
- 管理学院(73248)
- 中国(70483)
- 京(53138)
- 财(52662)
- 科学(48606)
- 所(43680)
- 财经(40457)
- 中心(39472)
- 研究所(39035)
- 经(36972)
- 江(35927)
- 北京(34621)
- 经济学(34569)
- 农(33768)
- 范(33348)
- 师范(33084)
- 院(32212)
- 经济学院(30740)
- 财经大学(30187)
- 业大(29684)
- 州(28259)
- 基金
- 项目(154426)
- 科学(122636)
- 研究(117542)
- 基金(113521)
- 家(98581)
- 国家(97820)
- 科学基金(83408)
- 社会(77083)
- 社会科(73053)
- 社会科学(73036)
- 基金项目(58726)
- 省(56405)
- 教育(55049)
- 自然(50562)
- 自然科(49375)
- 自然科学(49358)
- 划(48831)
- 自然科学基金(48523)
- 编号(46921)
- 资助(46137)
- 成果(40112)
- 部(36419)
- 重点(35677)
- 制(34206)
- 课题(33533)
- 发(33146)
- 国家社会(33096)
- 创(32460)
- 教育部(32022)
- 中国(31123)
- 期刊
- 济(123737)
- 经济(123737)
- 研究(81148)
- 中国(56300)
- 财(42294)
- 管理(36603)
- 学报(34264)
- 科学(34008)
- 教育(32041)
- 农(31739)
- 大学(27566)
- 融(25676)
- 金融(25676)
- 学学(25391)
- 农业(21695)
- 财经(21604)
- 经济研究(20858)
- 技术(20649)
- 经(18753)
- 业经(17609)
- 贸(16206)
- 问题(15768)
- 国际(14773)
- 世界(14530)
- 业(12948)
- 理论(10946)
- 版(10888)
- 图书(10880)
- 技术经济(10826)
- 现代(10720)
共检索到388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鹏 刘先春
我国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理论研究中政党却被遮蔽。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的理论范式可以揭示"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体现在我国国家制度的结构构成及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百年大党领导的制度全景和功能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中央组织及其制度化运行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性领导;二是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体制对重大工作的统筹领导;三是党组(党委)制度对非党组织的嵌入式领导;四是归口协调管理体制对具体治理事项的归类领导;五是纪检监察体制对监督体系的统一领导;六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对军权的牢牢掌握;七是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百年大党自身的主体性塑造是决定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自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以治党带动治国、催生国家治理效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昌文 蒋希蘅 江宇 余璐
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各种“密码”当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章在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发展、怎样领导发展、为了谁而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锻造善于领导发展的政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党通过加强政治、战略、政策、制度、组织等方面的领导,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最根本、最现实的需要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关系,通过社会动员增强发展动能,依靠群众路线作出和优化发展决策。党坚持遵循客观规律设计发展蓝图,在制定和实施目标与规划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民意、优化决策。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协调平衡、独立自主等工作方法。党善于用制度推动发展,建立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干部制度等多方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制度。党具有历史主动性、灵活务实性、理论自觉性、自我革命性,锻造了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成为善于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丽
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崛起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科技创新和工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的奋斗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体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再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转变,具体组织模式的演变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1921—1949年,基于战备需要的"革命-生产-科技"三位一体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科研力量高度集中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2)1949—1978年,基于计划经济和国防导向的中央集中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初步奠定了中国国防工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3)1978—2002年,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模式,该模式引导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同时逐步培养了企业创新能力;(4)2002—2012年,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市场主导型组织模式,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市场逻辑下更有效发挥作用;(5)2012年以来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组织模式,此模式下,科技管理体制着力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当前,面临美国技术封锁,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方式,提升全社会整体创新效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美桦
"惟创新者强"是深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恒久理念。在百年求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离不开党建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是强大政党建设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中心问题接续作出创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史。透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百年创新发展的递嬗逻辑,体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场域适应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一贯性思维进路,从根本指向、呈现载体、自信泉源以及落实效能等层面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蕴含、创新扩散为抓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运行机制,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继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美桦
"惟创新者强"是深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恒久理念。在百年求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离不开党建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是强大政党建设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中心问题接续作出创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史。透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百年创新发展的递嬗逻辑,体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场域适应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一贯性思维进路,从根本指向、呈现载体、自信泉源以及落实效能等层面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蕴含、创新扩散为抓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运行机制,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继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保军
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包括初期探索、发展与巩固、成熟与强化、曲折中发展、恢复与创新、新时代发展等六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观点,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保军
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包括初期探索、发展与巩固、成熟与强化、曲折中发展、恢复与创新、新时代发展等六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观点,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雄 付冬梅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后的不同逻辑,更有助于对中国减贫实践进行正确定位。在普遍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世界,不同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交织,只有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认清中国社会贫困的逻辑,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钰婷 李新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发展已历经百年。百年间,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始终以人民为根本,在各个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这三个时期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金融发展历程,缅怀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不惧牺牲的红色精神,激励我们要继续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借鉴历史中可贵的金融实践经验,在保障金融发展行稳致远的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大胆进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事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金融 红色精神 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华 沈继楼
在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业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一步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门类最全、产业配套最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的工业大国。在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至今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化具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工业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自立更生与对外开放并进等特征。当前中国工业化面临逆全球化下的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的环境,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工业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制造业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永和 周丹华 熊建辉 王晶莹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强国梦,我国教育技术在实践历程中先行担当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宣传与教化的载体,随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通过技术跃迁助力电化教育成熟与教育信息化普及,在智能教育融合创生发展中展现新时代育人本质。教育技术以教学实践应用为主线并融合学习理论不断演进,起始于学科知识普及,兴起于电化教育应用,发展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于跨学科融合发展。现象学视域下,教育技术的百年发展呈现出解释学关系中的工具与手段说、具身关系中的目的与方法说、它异与背景关系的改造与塑造说的逻辑演进历程。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技术事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本质,重视学科导向的技术指向与课程结构的深层耦合,实现技术作为教育创新内生动力的研究范式转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彩晨 叶子凡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领导。根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不同,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分为开篇奠基、计划为主、计划转向市场、市场主导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制度规范引领等宝贵经验。面向未来,随着党对职业教育领导的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新机制将浮出水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大幅提升,校企合作将进入深度融合的新时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星 李哲 于水
基于建党百年来城市工作的史料梳理,发现城市工作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并受制度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和领导者因素的共同驱动,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中领导者对环境的判断是影响城市工作变迁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党的城市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手段逐步健全,内容日益丰富,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于城市工作变迁特征和当前挑战,提出未来的城市工作应将城市发展普遍规律与地区异质性相结合,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数字化转型、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人民城市 城市工作 城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