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2)
2023(9494)
2022(7826)
2021(7646)
2020(6156)
2019(14207)
2018(13948)
2017(25005)
2016(13660)
2015(15922)
2014(15862)
2013(15485)
2012(14716)
2011(13697)
2010(13586)
2009(12460)
2008(12186)
2007(10906)
2006(9622)
2005(8608)
作者
(37940)
(31894)
(31587)
(30230)
(20280)
(15102)
(14378)
(12396)
(12373)
(11356)
(11054)
(10829)
(10338)
(10315)
(10245)
(9796)
(9314)
(9241)
(9168)
(8770)
(8182)
(7728)
(7629)
(7433)
(7197)
(7175)
(7124)
(6910)
(6661)
(6500)
学科
(56149)
经济(55988)
管理(32409)
(26690)
中国(22852)
方法(21348)
(21010)
企业(21010)
数学(17120)
数学方法(17013)
(16945)
(13516)
(13064)
业经(12928)
(11913)
(11873)
贸易(11864)
(11622)
地方(11530)
(10631)
农业(10379)
理论(10172)
(10081)
(9969)
金融(9962)
(9793)
银行(9763)
(9559)
教育(9364)
(8533)
机构
大学(189266)
学院(184758)
(82670)
经济(81088)
研究(77241)
管理(63575)
中国(59595)
理学(52965)
理学院(52200)
管理学(51391)
管理学院(51016)
科学(43385)
(42825)
(39509)
(39026)
研究所(35188)
中心(34143)
(31927)
财经(29719)
(28225)
北京(28198)
(28075)
(27440)
(27390)
师范(27131)
经济学(26698)
农业(24718)
业大(24672)
经济学院(23839)
科学院(22528)
基金
项目(120405)
科学(94759)
研究(92673)
基金(87323)
(77111)
国家(76451)
科学基金(63398)
社会(61090)
社会科(56713)
社会科学(56698)
基金项目(44565)
(43661)
教育(43141)
(38659)
自然(37132)
编号(36839)
自然科(36265)
自然科学(36249)
资助(35851)
自然科学基金(35646)
成果(32825)
(28793)
重点(28200)
课题(27690)
(26670)
国家社会(26175)
中国(26032)
教育部(24836)
(24284)
(24039)
期刊
(96847)
经济(96847)
研究(65420)
中国(51538)
学报(31049)
教育(30769)
(30696)
(30585)
科学(28157)
管理(25150)
大学(24223)
学学(21969)
农业(21223)
(18915)
金融(18915)
经济研究(16766)
技术(16032)
财经(16015)
(14084)
世界(13161)
(13039)
业经(13028)
问题(12599)
(12335)
国际(12127)
图书(11772)
(9576)
论坛(9576)
(9124)
书馆(9066)
共检索到312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小洁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完备性。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坚持科学立法,同时又使法治反映社会实际,回应和解决了社会问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既坚持了中国国情与特色,也学习借鉴了国外立法成果和立法经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家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它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这种制度属性能够规定和确保中国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体现出法治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之时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决定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根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生产关系,重要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各方面治理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体系不仅是制度体系的规范文本表达,也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的法治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晓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自建党90多年以来,党始终本着建党的宗旨,根据历史条件的现状,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并且有了一定的成绩。自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党的重心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逐步的积累经验,最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这套理论中,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教育的经验、过程以及改革与创新。通过这套独有的理论,以及积累的经验来看,在新时期要想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加强党的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服务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筑牢夯实这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需要重点处理好十五个方面的关系。即法治的普遍性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求的有机统一;良法和善治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政治价值和法治价值的有机统一;公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法治中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遵循法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体系建设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有机统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国情出发的问题导向和实现制度现代化的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适用本土资源和适用境外资源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其要点主要在于:从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老百姓对公平接受教育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谈不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要从五个方面去追寻我们所理想的法学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显然离不开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保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立东  
以问题引领,以方法带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的建构。在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上,不仅会遇到普遍问题,也会遭遇特殊问题。升华中国智慧,需要以扎实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真实经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倾听时代声音,直面现实,从全局角度做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议题。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专项议题来研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国家治理从空间范围来讲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坚决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努力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朝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昌文  蒋希蘅  江宇  余璐  
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各种“密码”当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章在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发展、怎样领导发展、为了谁而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锻造善于领导发展的政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党通过加强政治、战略、政策、制度、组织等方面的领导,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最根本、最现实的需要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关系,通过社会动员增强发展动能,依靠群众路线作出和优化发展决策。党坚持遵循客观规律设计发展蓝图,在制定和实施目标与规划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民意、优化决策。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协调平衡、独立自主等工作方法。党善于用制度推动发展,建立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干部制度等多方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制度。党具有历史主动性、灵活务实性、理论自觉性、自我革命性,锻造了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成为善于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葛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探索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特定的历史定位,其总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内容上实现了由分散到系统的丰富拓展,在地位上实现了由附属到中心的持续提升。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历史定位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中心课题。从整体上来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构成了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基本方略,明晰了发展和民生之间的内在统一,强调了平衡的充分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政府主导、共同富裕、福利适度、共建共享构成了新时代民生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构建保基本和促改善相结合的民生体系,重点处理好保基本和促改善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体现为按照坚守一条底线、完善两项制度、破解三个难题和引导合理预期的思路进行具体实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华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体系涵盖了十三项制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位列其中。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科学特征,并以此为参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视域、转型国家体制变迁的全球视域、科学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关联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昌林  吴涧生  刘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以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基本要求中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其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逻辑起点、逻辑主线和理论支柱三个要件。逻辑起点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逻辑主线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理论支柱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四个方面。从制度创新看,其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成贵  李春华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宏大叙事的传统,海量信息给受众带来选择的困惑和无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要特别重视将理论话语转换为"大众话语"。由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增强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