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4)
- 2023(10947)
- 2022(9057)
- 2021(8537)
- 2020(6830)
- 2019(15420)
- 2018(14918)
- 2017(26653)
- 2016(14185)
- 2015(15932)
- 2014(15484)
- 2013(14976)
- 2012(13877)
- 2011(12663)
- 2010(13027)
- 2009(12422)
- 2008(12412)
- 2007(11260)
- 2006(10030)
- 2005(9130)
- 学科
- 济(53523)
- 经济(53434)
- 管理(51451)
- 业(46291)
- 企(42103)
- 企业(42103)
- 中国(19044)
- 方法(17800)
- 财(17652)
- 制(16612)
- 技术(16492)
- 业经(15872)
- 农(14781)
- 数学(13404)
- 数学方法(13245)
- 技术管理(12150)
- 理论(11761)
- 银(11389)
- 银行(11368)
- 体(11298)
- 地方(11172)
- 融(11021)
- 金融(11019)
- 行(10940)
- 学(10732)
- 务(9936)
- 财务(9907)
- 财务管理(9880)
- 划(9647)
- 和(9636)
- 机构
- 大学(196290)
- 学院(194748)
- 济(82489)
- 经济(80728)
- 管理(75673)
- 研究(67697)
- 理学(63672)
- 理学院(62935)
- 管理学(62129)
- 管理学院(61714)
- 中国(53430)
- 财(43427)
- 京(41693)
- 科学(36271)
- 财经(31987)
- 所(31887)
- 江(31581)
- 中心(31524)
- 经(29015)
- 研究所(28002)
- 北京(26641)
- 范(26225)
- 师范(26024)
- 经济学(25400)
- 院(25158)
- 农(24869)
- 州(24858)
- 财经大学(23747)
- 业大(23077)
- 经济学院(22386)
- 基金
- 项目(124379)
- 科学(100132)
- 研究(98508)
- 基金(89561)
- 家(76114)
- 国家(75383)
- 科学基金(66126)
- 社会(64420)
- 社会科(60870)
- 社会科学(60859)
- 省(49324)
- 基金项目(46671)
- 教育(46209)
- 划(40819)
- 编号(39810)
- 自然(38921)
- 自然科(38025)
- 自然科学(38016)
- 自然科学基金(37404)
- 成果(34183)
- 资助(33880)
- 创(32302)
- 制(30465)
- 课题(29187)
- 创新(29163)
- 重点(28570)
- 部(28095)
- 国家社会(26969)
- 发(26885)
- 性(25480)
共检索到325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美桦
"惟创新者强"是深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恒久理念。在百年求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离不开党建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是强大政党建设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中心问题接续作出创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史。透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百年创新发展的递嬗逻辑,体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场域适应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一贯性思维进路,从根本指向、呈现载体、自信泉源以及落实效能等层面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蕴含、创新扩散为抓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运行机制,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继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美桦
"惟创新者强"是深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恒久理念。在百年求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离不开党建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是强大政党建设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中心问题接续作出创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史。透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百年创新发展的递嬗逻辑,体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场域适应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一贯性思维进路,从根本指向、呈现载体、自信泉源以及落实效能等层面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蕴含、创新扩散为抓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运行机制,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继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松强 张佳惠 蔡婷婷
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新载体,在重组要素资源、重塑产业结构、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搭建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功能。本文从建构性技术角度,以商业模式为切入点,从“关键要素、创造过程、创造情境”三个方面构建元宇宙价值创造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回顾和梳理元宇宙及价值创造的相关文献,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界定元宇宙价值创造的参与主体和要素主体,并针对不同参与主体执行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引入知识共享逻辑、社群逻辑、多重利益相关者逻辑和经济逻辑来阐释元宇宙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再次,从价值生产、价值遭遇、价值传递、价值外溢四个环节探究元宇宙价值创造过程的运行路径;最后,针对用户层、平台层、利益相关层和外部物理层,分别从知识共享逻辑、社群逻辑、多重利益相关者逻辑与经济逻辑论述元宇宙价值创造的运行机制,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
元宇宙 价值创造 知识 数据 连接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松强 张佳惠 蔡婷婷
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新载体,在重组要素资源、重塑产业结构、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搭建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功能。本文从建构性技术角度,以商业模式为切入点,从“关键要素、创造过程、创造情境”三个方面构建元宇宙价值创造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回顾和梳理元宇宙及价值创造的相关文献,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界定元宇宙价值创造的参与主体和要素主体,并针对不同参与主体执行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引入知识共享逻辑、社群逻辑、多重利益相关者逻辑和经济逻辑来阐释元宇宙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再次,从价值生产、价值遭遇、价值传递、价值外溢四个环节探究元宇宙价值创造过程的运行路径;最后,针对用户层、平台层、利益相关层和外部物理层,分别从知识共享逻辑、社群逻辑、多重利益相关者逻辑与经济逻辑论述元宇宙价值创造的运行机制,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
元宇宙 价值创造 知识 数据 连接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土地制度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土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革命为主线""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的历史逻辑,分析了百年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直接指导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未来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保军
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包括初期探索、发展与巩固、成熟与强化、曲折中发展、恢复与创新、新时代发展等六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观点,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保军
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包括初期探索、发展与巩固、成熟与强化、曲折中发展、恢复与创新、新时代发展等六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观点,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化。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旭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中源
科学理论源自伟大实践并指导新的伟大实践。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立党宗旨和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立场原则、价值追求和工作方法论等丰富内涵,并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历史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系统地探讨党的群众路线的演进历程与理论形态、核心要素与基本要义、立论基础与逻辑建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是新时代把握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演进逻辑 理论建构 现实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鹏 刘先春
我国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理论研究中政党却被遮蔽。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的理论范式可以揭示"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体现在我国国家制度的结构构成及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百年大党领导的制度全景和功能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中央组织及其制度化运行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性领导;二是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体制对重大工作的统筹领导;三是党组(党委)制度对非党组织的嵌入式领导;四是归口协调管理体制对具体治理事项的归类领导;五是纪检监察体制对监督体系的统一领导;六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对军权的牢牢掌握;七是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百年大党自身的主体性塑造是决定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自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以治党带动治国、催生国家治理效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小洁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完备性。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坚持科学立法,同时又使法治反映社会实际,回应和解决了社会问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既坚持了中国国情与特色,也学习借鉴了国外立法成果和立法经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基于S省J镇的党建创新实践,以"政党组织社会"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力。J镇通过区域化党建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党员联户等实践形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形成了对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当前,应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统筹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充分调动普通党员走群众路线,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组织性。可尝试通过区域化党建的做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 组织能力 乡村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