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6)
- 2023(8696)
- 2022(6939)
- 2021(6733)
- 2020(5235)
- 2019(12179)
- 2018(12268)
- 2017(20653)
- 2016(12231)
- 2015(14332)
- 2014(14540)
- 2013(13424)
- 2012(12376)
- 2011(11472)
- 2010(11356)
- 2009(10275)
- 2008(10112)
- 2007(8708)
- 2006(7870)
- 2005(7655)
- 学科
- 济(47790)
- 经济(47749)
- 中国(24768)
- 管理(23831)
- 业(22710)
- 教育(19377)
- 方法(17938)
- 数学(16113)
- 数学方法(15990)
- 企(15722)
- 企业(15722)
- 农(14381)
- 贸(11017)
- 贸易(11010)
- 易(10807)
- 学(10299)
- 业经(10285)
- 发(10270)
- 财(9429)
- 农业(9274)
- 理论(9203)
- 制(9007)
- 发展(8961)
- 展(8839)
- 地方(8028)
- 银(7838)
- 银行(7832)
- 融(7686)
- 金融(7686)
- 行(7639)
- 机构
- 大学(168168)
- 学院(161226)
- 济(71615)
- 经济(70391)
- 研究(68502)
- 管理(51382)
- 中国(48072)
- 理学(43483)
- 理学院(42827)
- 管理学(41983)
- 管理学院(41642)
- 京(38751)
- 科学(37078)
- 所(33963)
- 范(31903)
- 师范(31753)
- 财(31199)
- 研究所(30914)
- 教育(30218)
- 中心(28683)
- 师范大学(26580)
- 北京(26282)
- 财经(24542)
- 院(24386)
- 经济学(24143)
- 江(23589)
- 农(22904)
- 经(22787)
- 经济学院(21722)
- 研究院(18799)
- 基金
- 项目(102251)
- 研究(83185)
- 科学(83064)
- 基金(73931)
- 家(64003)
- 国家(63399)
- 社会(53667)
- 科学基金(52950)
- 社会科(50627)
- 社会科学(50618)
- 教育(45426)
- 基金项目(37040)
- 省(36719)
- 划(34495)
- 编号(34358)
- 成果(31053)
- 资助(30064)
- 自然(29935)
- 自然科(29278)
- 自然科学(29272)
- 自然科学基金(28792)
- 课题(27406)
- 部(26167)
- 重点(25276)
- 发(24117)
- 中国(23443)
- 教育部(23405)
- 国家社会(22950)
- 年(22536)
- 性(22161)
共检索到26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晓强
免费平等服务原则是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原则,是公共图书馆精神和本质在实践中的体现。百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其认识与实践历经六大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历史成因。以史为鉴,重续图书馆精神的历史链条,自觉落实服务原则,对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免费服务 平等服务 服务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金国峰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厘清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总结分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教育现代化 方向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上海晓枫教科文学术交流中心承办的“百年中国教育论坛”于2003年12月27-29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
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教育学科在异域理论的“驱动”下,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中艰难行进,努力挣脱依附的生存处境,谋求自主的发展空间。探寻中国教育学科走过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洞悉它们在新世纪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
教育学史 中国教育学科 教育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小亚 王立 刘伟光
平等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理念。百年来我国图书馆人对其认识历经五大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认识表现。学习《图书馆服务宣言》,梳理图书馆平等服务理念的历史链条,对推动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向赤
在义务教育免费之后,教育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教育福利增长怎样同经济增长同步?如何更加体现公平正义,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公共政策是用来对问题进行排序的,最好的公共政策就是为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农民的进城速度,"城市化"就和"现代化"无关,不过是将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所以我们要应对解决农村教育不公平演变为城市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赵凯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孟禄 教育交往 中国教育 早期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