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3)
2023(3016)
2022(2855)
2021(2886)
2020(2405)
2019(6088)
2018(5613)
2017(9164)
2016(5278)
2015(6043)
2014(6190)
2013(6159)
2012(5771)
2011(5403)
2010(5246)
2009(5119)
2008(5080)
2007(4028)
2006(3514)
2005(3159)
作者
(16181)
(13562)
(13533)
(12937)
(8488)
(6858)
(6358)
(5572)
(5256)
(4904)
(4847)
(4666)
(4390)
(4356)
(4323)
(4229)
(4180)
(3994)
(3987)
(3815)
(3621)
(3341)
(3303)
(3125)
(3118)
(3112)
(3107)
(3105)
(2932)
(2779)
学科
(20925)
经济(20911)
管理(11280)
(10578)
方法(9602)
数学(8684)
(8657)
企业(8657)
数学方法(8496)
中国(6338)
(5943)
(4900)
(4651)
地方(4341)
(3784)
业经(3553)
(3429)
贸易(3427)
农业(3379)
(3300)
理论(2977)
环境(2944)
(2848)
金融(2848)
(2782)
教育(2614)
(2602)
财务(2583)
财务管理(2573)
(2449)
机构
大学(73288)
学院(70331)
研究(31178)
(26646)
经济(26060)
管理(24762)
中国(22746)
理学(21142)
科学(20947)
理学院(20796)
管理学(20078)
管理学院(19949)
(17034)
(16795)
研究所(15640)
(15180)
中心(13691)
业大(12232)
(11939)
农业(11885)
(11712)
(11532)
师范(11399)
北京(11009)
(10387)
师范大学(9500)
科学院(9232)
研究院(9096)
财经(8923)
(8867)
基金
项目(49820)
科学(38252)
基金(35204)
研究(33093)
(32235)
国家(31990)
科学基金(26208)
社会(19613)
(19287)
社会科(18507)
社会科学(18500)
自然(18329)
基金项目(18197)
自然科(17897)
自然科学(17892)
自然科学基金(17518)
(17324)
教育(15565)
资助(15094)
编号(12572)
重点(12085)
(10784)
计划(10689)
成果(10627)
(10402)
科研(10066)
科技(9796)
课题(9613)
(9525)
创新(9050)
期刊
(29403)
经济(29403)
研究(22394)
中国(17986)
学报(15387)
科学(13281)
(12786)
大学(11168)
学学(10271)
教育(10071)
(9812)
农业(9207)
管理(8915)
技术(7018)
(6351)
资源(5100)
统计(5046)
(4842)
金融(4842)
经济研究(4798)
国际(4689)
图书(4572)
(4408)
(4366)
决策(4113)
(4109)
科技(4093)
业大(4085)
世界(4034)
财经(3866)
共检索到118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李筱雨  
布鲁纳在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百年诞辰之际发表的论文"赞颂分歧: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对两位发展理论的巨匠作了比较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反映了布鲁纳本人在教育学与发展理论研究上的转型。教学论关注以故事论为主的布鲁纳后期研究意味着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开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晓琳  
本文介绍了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教育实践,并着重阐述了认知发展阶段论对科学教育结构的补充,皮亚杰理论对科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启示,皮亚杰根据活动建构论和认知的表型复制理论提出的活动法和冲突法的意义,以及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的重要创造者,其在童年、青少年时期曾有过富有魅力的科学探究实践。通过对其早年科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是描述事实、关联事实、建构解释。这与其后来所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观点有很大的关联。皮亚杰的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和世界建构"探究取向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皮亚杰以新生物学世界观取代了物理学导向的世界观提出人类本质上是生命系统而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开放系统它具有复杂性相互作用形成性 对课程发展来说 新生物学理念观照下的课程拥抱复杂性追求干扰的形成摒弃确定观成为充满变化和激情的舞蹈而不再是定向单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抗  
通过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网络的支持,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应分为:动物思维阶段、初级思维阶段、中级思维阶段、高级思维阶段;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过四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的跨越发展可提供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6岁的儿童已具有了较强的学习母语的基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应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潞  
从“约束道德”到“协作道德”的演进是对从涂尔干到皮亚杰德育思想的整体概括,彰示着延续与超越的实质联系。延续体现在约束道德的必然性及其转向协作道德的层次递进,以及道德研究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的研究范式的丰富。皮亚杰不满足于涂尔干的保守主义与道德权威,以民主建构的精神发起对纪律约束的挑战,完成了对涂尔干约束道德的超越:批判被动服从的道德规则并提出儿童主动建构;从惩罚形式与惩罚者角度修订了民主自治的惩罚思想;揭开涂尔干标榜“自主自决”实则“纪律—自动化”的道德面具,以“协作—自主性”取代之。皮亚杰提出民主社会对自律道德的影响力,这超越了教育的囿域,从社会支持的立场寻求德育的根基与出路,给当下德育改革以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西方"维果茨基复兴"运动的后期,人们发现了维果茨基情感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中的重要性。本文在把握维果茨基情感理论整体结构及其在教育学上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儿童学建构中,情感理论在教育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段旭琰  雷江华  
维果茨基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了富有洞见的探求,在缺陷观中,立足常态的社会缺陷观这一定位,区分了原发性缺陷与次生性缺陷两种类型,提出了补偿、代偿、超补偿三条克服路径;在发展观中,以多维立体的视角剖析了特殊儿童发展的复杂性、动态性、可塑性、迂回性、社会制约性;在教育观中,提倡基于补偿的“加法”教育、基于完人的全程教育、基于共性的个别化教育、基于支持的特殊教育、基于发展的社会教育。以此关照,特殊教育者应全面认识缺陷,积极促进补偿的自主性;辨证理解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支持;具身化施教,突出社会环境育人之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邹晓燕  林炎琴  王文芳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奠定了前苏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从六十年代开始 ,他的理论逐渐进入西方心理学领地 ,并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陆晓红  
本文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讨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的建构,认为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不论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运用语言的知识,还是教学的语言知识都应被视为是从社会环境的经验中产生的。外语教师的教学的语言知识至少应该涉及关于语言的知识,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理解,以及批判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知识都与教师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相关。外语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决定了其教学的语言知识基础,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自传应置于外语教师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锐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首先要确定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理论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很有启发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围绕苏俄维果茨基学派儿童学研究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着重考察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的方法论基础;梳理维果茨基学派关于儿童发展的彼此拮抗的两种理论假设——"发展-掌握论"与"发展-自我运动论";进而联系苏俄从"儿童学批判"到"儿童学复兴"的历史事实,阐述维果茨基学派儿童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庞维国  
维果茨基把任何引发新事物产生的行为都视为创新行为,认为创新想象经历感知、分离、联想、具形化四个过程,经验、言语、需要、情感、环境是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创新想象始于游戏,到成人期达到发展高峰;主张通过拓展经验、鼓励想象、培养兴趣等途径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果茨基的创新观对当今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蓓琴  丁勇  
思维与言语的理论是维果茨基最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是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石和基本内容。本文分析和运用维果茨基思维与言语的理论,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的发展机制,并从中获得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若干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宁宁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