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1)
2023(9839)
2022(8577)
2021(8006)
2020(6746)
2019(15805)
2018(15368)
2017(29294)
2016(15982)
2015(18217)
2014(18553)
2013(18842)
2012(18036)
2011(16778)
2010(17131)
2009(16445)
2008(16247)
2007(14835)
2006(13360)
2005(12153)
作者
(47957)
(41079)
(40634)
(38958)
(25619)
(19567)
(18427)
(16038)
(15267)
(14518)
(14129)
(13532)
(12994)
(12930)
(12778)
(12575)
(12321)
(11829)
(11813)
(11592)
(10350)
(10242)
(10004)
(9551)
(9379)
(9357)
(8962)
(8842)
(8350)
(8257)
学科
(94039)
经济(93976)
(46579)
(46186)
管理(37182)
方法(32241)
农业(30714)
数学(28992)
数学方法(28789)
(24997)
企业(24997)
地方(22712)
中国(21302)
业经(20287)
(17124)
(15729)
(15003)
(13897)
贸易(13892)
(13426)
地方经济(13194)
(12798)
(11444)
金融(11441)
(11332)
(11294)
环境(11284)
银行(11272)
(10859)
(10824)
机构
学院(243540)
大学(240502)
(115048)
经济(112901)
研究(89850)
管理(89661)
理学(76562)
理学院(75673)
管理学(74495)
管理学院(74037)
中国(69384)
(60152)
科学(53095)
(50191)
(47975)
(46856)
农业(46207)
研究所(42234)
中心(41569)
业大(40938)
(38325)
财经(37574)
经济学(35756)
(33946)
经济学院(32074)
(31952)
师范(31714)
北京(31654)
(30067)
(29343)
基金
项目(152838)
科学(119266)
研究(113677)
基金(109848)
(95013)
国家(94131)
科学基金(79272)
社会(73734)
社会科(69454)
社会科学(69432)
(60708)
基金项目(58294)
教育(50199)
(49692)
自然(48088)
编号(47369)
自然科(46865)
自然科学(46850)
自然科学基金(46005)
资助(44296)
成果(38521)
(36005)
(34608)
重点(34520)
(33680)
课题(31897)
(30961)
国家社会(30703)
发展(29724)
(29315)
期刊
(140213)
经济(140213)
研究(75745)
(63175)
中国(50929)
农业(42505)
学报(38448)
(36205)
科学(35567)
大学(29513)
管理(28469)
学学(28056)
(26128)
金融(26128)
业经(26069)
经济研究(21240)
技术(21006)
教育(20858)
(20528)
问题(19459)
财经(19134)
(16616)
世界(15767)
农村(14678)
(14678)
技术经济(14501)
农业经济(14245)
经济问题(13735)
(13489)
(13195)
共检索到383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李继萍  
近百年以来,或因政权变更、或因现代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支配等发生变化,附着在其上的观念也发生变化:被剥夺意识强化、宿命等传统意识逐渐淡化和稀释、阶级意识填补了传统意识稀释而留下的空间、工业观念深入人心、传统小农意识之壳中不断增添新内容。而有些制度则没有改变或虽改变却承载的意识不变,附着其上的观念则变化不大:宗族意识、均平意识、宿命意识、循环意识、贵土贱农意识等仍然存在。农民观念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的现代化。不触动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被思想运动清除掉而成为历史的东西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明伦  于敏  郭红东  
本文利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蛛网理论,从理论上重点探讨了农民合作的内在经济 动因,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提高市场谈判力和减低市场经营风险是农民组织出现的主要 原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于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政府应 鼓励其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宇鹏  张存彦  
农民税外负担过重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部门集体寻租行为、政府部门个人寻租行为以及农村公用品供给制度为收费、摊派所创造的条件 ,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法经济学理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正当性,渊源于该法律规则的经济合理性①。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拥有和控制的正当性,是基于"社员所有,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同一"的经济合理性。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入退社自由"和"一人一票"或"一人多票"的结构性规则,以及"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则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其正当性当然面临诸多责难,在实践中这些强制性规则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宜将以表决权为主的结构性规则和以盈余分配为主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新颖  
根据经济学原理,农民贷款难由供需两方面因素决定。从需求方面来看,农民具有较高的贷款偏好,利率对农民贷款的影响并不大,但收入较低影响了贷款的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交易成本、运营成本较高,同时风险较大,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较高。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应当放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制,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效地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扬  
研究农民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民为子女教育多投入比为他们多储蓄,对其子女的未来效用更大,使他们更容易转移到城市中。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投资,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为农民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和投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少文  熊启泉  陈伟  
文章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属性并借鉴劳动管理企业理论建立经济学模型,分别按对非社员和对社员服务推演出命题结论,通过中国合作社历史过程、部分地区数据和案例定性验证经济学模型及其命题结论。文章认为,规范的合作社具有成本效率,但与资本企业相比,其资本和人数存在规模限制,突破规模限制将导致解体或异化。文章分析了非规范合作社、异质型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盟的发展状况,认为异质性合作社联盟是兼顾公平性和规模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绍庆  
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增收难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党和政府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本文试图从农产品的供求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两个角度对形成农民增收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运用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来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德兴  
农民“看病贵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破解农民“看病贵”问题必须立足体制创新和综合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正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只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本文利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说明农民增收难在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低,从而难以抵消农民缺乏知识引致的低生产率,同时也难以改变在交易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楚成亚  
本文利用在山东省进行的调查材料 ,概括了当前农民对村、乡和国家三个层次的公  共权力的期望、评价和参与意识 ,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离村频率、文化程度和  职业的农民在公共权力观念方面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村级组织陷入了“有民主  选举 ,无公共权力合法性提高”的困境 ;乡镇基层政权正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农民对国  家的信任是目前农村基本稳定的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宁  翟印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鸿  褚亮  赵德余  
文章分析、比较征地农民各种养老保障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现阶段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模式,以其它模式作为养老保险金的筹措渠道。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的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备,这是因为制度的运行环境还不具备,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此尝试给出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强调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凤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伟玲  杨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各地区农民收入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自身因素以及制度方面的诸多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完成全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关键。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各地区的农民收入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探讨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就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