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6)
2023(9926)
2022(8071)
2021(7689)
2020(6303)
2019(14409)
2018(14216)
2017(26134)
2016(14369)
2015(16726)
2014(16721)
2013(16338)
2012(15564)
2011(14262)
2010(14099)
2009(13683)
2008(13978)
2007(12442)
2006(11180)
2005(10673)
作者
(40706)
(34284)
(34099)
(32683)
(21942)
(16371)
(15485)
(13233)
(13060)
(12335)
(11870)
(11688)
(11231)
(11028)
(10986)
(10549)
(10268)
(9894)
(9854)
(9756)
(8882)
(8288)
(8210)
(7824)
(7800)
(7684)
(7629)
(7556)
(6890)
(6820)
学科
(61971)
经济(61876)
管理(44560)
(39174)
(32124)
企业(32124)
方法(24129)
中国(21584)
数学(20976)
数学方法(20747)
(17787)
(17603)
(16268)
业经(14320)
(14138)
贸易(14130)
(13885)
(12449)
(12033)
银行(12019)
(11613)
(11575)
(11373)
金融(11371)
体制(10452)
农业(10071)
环境(10014)
(9731)
财务(9704)
财务管理(9674)
机构
大学(213670)
学院(208359)
(96750)
经济(95064)
研究(80547)
管理(74594)
中国(64011)
理学(62734)
理学院(61972)
管理学(61066)
管理学院(60655)
(46835)
(46829)
科学(44235)
(40413)
研究所(36052)
财经(35890)
中心(35621)
(32835)
(31962)
经济学(31745)
(31213)
北京(30466)
(28764)
经济学院(28347)
(27414)
师范(27185)
财经大学(26696)
业大(26391)
农业(24781)
基金
项目(130985)
科学(104415)
基金(98220)
研究(97869)
(85494)
国家(84834)
科学基金(72065)
社会(65747)
社会科(62351)
社会科学(62335)
基金项目(50194)
(46393)
教育(45053)
自然(43482)
自然科(42504)
自然科学(42493)
自然科学基金(41772)
资助(40679)
(40634)
编号(37367)
成果(32682)
(31768)
重点(30245)
(29852)
国家社会(28994)
(28140)
中国(28105)
教育部(27810)
课题(26893)
(26846)
期刊
(111979)
经济(111979)
研究(72071)
中国(50043)
(37692)
学报(32117)
管理(31547)
(30739)
科学(30710)
大学(25595)
教育(24397)
学学(23708)
(22881)
金融(22881)
农业(20985)
财经(19596)
经济研究(18690)
技术(17523)
(17085)
(15587)
问题(14717)
业经(14615)
国际(14563)
世界(14074)
(12027)
技术经济(10385)
(10042)
现代(9447)
理论(9429)
(9154)
共检索到342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国壮  
在像近代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工业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现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兴办开始,在其后无数仁人志士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工业化道路终于走上正途并加速前进,且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大放光芒。本组笔谈的四篇文章,不仅从百年中国工业化之路的四个阶梯和代表性经济学家方显廷观察与探究的视角,扼要归纳提炼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演化轨迹,而且从以糖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以电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本土化发展两个方面,相互印证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关永强  
在像近代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工业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现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兴办开始,在其后无数仁人志士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工业化道路终于走上正途并加速前进,且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大放光芒。本组笔谈的四篇文章,不仅从百年中国工业化之路的四个阶梯和代表性经济学家方显廷观察与探究的视角,扼要归纳提炼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演化轨迹,而且从以糖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以电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本土化发展两个方面,相互印证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书生  
在像近代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工业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现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兴办开始,在其后无数仁人志士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工业化道路终于走上正途并加速前进,且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大放光芒。本组笔谈的四篇文章,不仅从百年中国工业化之路的四个阶梯和代表性经济学家方显廷观察与探究的视角,扼要归纳提炼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演化轨迹,而且从以糖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以电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本土化发展两个方面,相互印证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毅  
在像近代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工业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现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兴办开始,在其后无数仁人志士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工业化道路终于走上正途并加速前进,且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大放光芒。本组笔谈的四篇文章,不仅从百年中国工业化之路的四个阶梯和代表性经济学家方显廷观察与探究的视角,扼要归纳提炼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演化轨迹,而且从以糖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以电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本土化发展两个方面,相互印证百年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世界科学界公认,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人口急速增长。总和生育率(平均妇女生育数)从6.0降到1.8左右,已经15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从2880万(1965-1970)降至1600万(200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虹  刘焕桂  
《中国国家权力配置考察——百年中国宪法审视》一书以时间为主线,展现出一幅百年中国宪政发展的全景图,并表达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权是宪法的灵魂"的宪法价值理念与追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栗挺  冯开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亚东  
本文基于"大历史观",在梳理农地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有助于党和国家判断并顺应历史潮流,制定科学有效的农地政策。研究发现,第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经历了5次农地制度变迁,分别是由"国家公有、农民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地主所有、租赁经营"、向"农民私有、农民经营"、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农民经营"转变;本文构建"国内国际环境与农地制度调整变迁"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百年变迁史。第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表明,每次农地制度变迁都伴随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第三,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表明,农地制度调整是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时,结合国内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经验总结对农地制度进行的修正。第四,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表明,党和国家在推进农地制度变迁和调整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中国农村实践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栗挺  冯开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对我国近百年来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专题进行探讨,在每一专题中,以时间为纵轴,分阶段总结其发展情况并作出较为系统的评价,对我国当前社区教育改革的一些重要的全局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展望。选题新,观点新,史料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主要观点书中指出,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的重要教育形式,百年来,社区教育改革中的现代性不断凸显。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存在较多问题。二是越来越注重社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了偏差。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宝元  董青  仇勇  张静  
本文基于马克思"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论,系统勾勒了中国近百年来劳动关系历史演化的基本路径和走势:劳资两利、劳工异化与资本回归是百年中国劳动关系演化的基本线索;晋徽商帮、民国商会与国企民企折射百年中国雇主组织演变的历史轨迹;顶身股、包身工、固定工与农民工反映百年中国劳动者身份地位演化走势;立法规制、行政包办与宏观调控透视百年中国劳动关系管理的政府角色演变。鉴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及转型现实,市场化、契约化与法治化应成为未来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基本取向和战略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远  
机器制糖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最早在我国开办机器制糖厂的是洋商,中国的民族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但未具备扛起兴建新式机器糖厂的能力。我国机器制糖工业的兴起是关税自主后,广东地方当局兴办的6家甘蔗制糖厂,其兴旺景象只持续了4个制糖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飞机先后炸毁了市头、新造、惠阳等糖厂。机器制糖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在党的领导下砸掉了桎梏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枷锁,集中力量发展电力工业,实现了电力工业的大发展。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抓主要矛盾,坚持电力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低碳电力比例还不高、煤电深度减碳的关键技术CCUS尚不成熟、适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核电地位尚待明确等诸多困难,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骋骋  
近代以来,对应三次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我国金融业也经历三次转型与大发展:1865—1895的30年为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型;1897—1927年的30年为外来金融向本土金融的转型;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为动员金融向配置金融的转型。三次转型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背景,由于所处时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与社会环境,转型过程中分别由外国势力、国内民间力量及政府三个不同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导致每一种金融形态的主体功能完全不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教育研究的专业性是以教育问题的综合性为基础的,离开综合性便不可能有其专业性。落实到具体研究实践中,这一综合性自然就表现为跨学科性。在跨学科视野中从事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就是要在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把握教育问题的社会和文化实质。单纯的教育学知识和语言无法使我们确定和论述教育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