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0)
2023(10231)
2022(9196)
2021(8873)
2020(7224)
2019(16926)
2018(16847)
2017(32293)
2016(17681)
2015(19980)
2014(19947)
2013(19808)
2012(18005)
2011(16185)
2010(15990)
2009(14525)
2008(14112)
2007(12064)
2006(10521)
2005(8940)
作者
(52152)
(43139)
(42831)
(40632)
(27496)
(20693)
(19608)
(17153)
(16385)
(15333)
(14967)
(14311)
(13732)
(13604)
(13163)
(13146)
(13068)
(12817)
(12232)
(12124)
(10759)
(10532)
(10438)
(9758)
(9739)
(9622)
(9523)
(9435)
(8746)
(8681)
学科
(69335)
经济(69259)
管理(52005)
(47407)
(40373)
企业(40373)
方法(33966)
数学(29292)
数学方法(28935)
(17523)
中国(17304)
(16650)
(15809)
业经(15604)
地方(14792)
(13033)
理论(12779)
农业(11944)
环境(11852)
(11572)
贸易(11567)
(11171)
(11145)
技术(10903)
(10392)
财务(10330)
财务管理(10315)
(9957)
企业财务(9784)
教育(9769)
机构
大学(251884)
学院(249411)
管理(102377)
(92003)
经济(89773)
理学(89707)
理学院(88665)
管理学(87022)
管理学院(86579)
研究(81984)
中国(58292)
科学(54729)
(54177)
(41580)
(40787)
(40428)
业大(39580)
研究所(38461)
中心(36471)
(34716)
北京(34199)
(34110)
师范(33781)
财经(33369)
农业(32184)
(30381)
(30017)
(29123)
师范大学(27486)
技术(26834)
基金
项目(179282)
科学(139766)
研究(129390)
基金(128918)
(112932)
国家(111987)
科学基金(95820)
社会(78924)
社会科(74652)
社会科学(74630)
(70644)
基金项目(69506)
自然(64358)
自然科(62718)
自然科学(62702)
自然科学基金(61566)
(59472)
教育(59040)
编号(53305)
资助(53128)
成果(42565)
重点(39804)
(38753)
(37794)
(36995)
课题(36295)
科研(34388)
创新(34370)
项目编号(32963)
大学(32953)
期刊
(97614)
经济(97614)
研究(69002)
中国(44839)
学报(42954)
科学(38799)
管理(36347)
(35917)
大学(31273)
学学(29172)
(28702)
教育(28413)
农业(25723)
技术(21424)
业经(16534)
图书(16497)
(15851)
金融(15851)
财经(15137)
经济研究(14830)
资源(13462)
(13217)
科技(13182)
理论(12775)
(12716)
问题(12642)
实践(12022)
(12022)
技术经济(11829)
情报(11664)
共检索到348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祝华  施季森  席梦利  刘光欣  
利用扫描电镜对12个分布于我国的百合Lilium种(包括2个变种)及6个栽培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属花粉粒为椭圆体至长椭圆体,萌发沟均为单萌发沟,萌发沟长达两端。表面纹饰网纹,网眼为不规则多边形至近圆形,大小不一。网脊由瘤状或盘珠状颗粒较紧密排列而成,单排基柱,脊宽1.17~2.48μm,有时有断点。网眼内有疣状、瘤状或棒状突起,少数品种无突起。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百合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供试18个种、变种及品种的5个花粉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除卷丹L. lancifolium外,较准确地将形态分类上的百合组与卷瓣组聚为2个类群。图2表2参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童巧珍  周日宝  盛孝邦  刘湘丹  王朝晖  刘笑蓉  谭周进  
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生态型的百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条有效引物,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其中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百合种质在阈值为0.9407处分为2个聚类群,即百合科两个不同属的植物: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0处,百合属被分为3个不同的种: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聚类结果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不同供试百合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远,且各种质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蓝青  吴美娇  王雪倩  房伟民  陈发棣  滕年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影响百合散粉的相关因素,为培育无花粉污染百合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95份百合种质资源为试材,调查其花粉量和与散粉特性相关的花器性状。[结果]95份百合种质资源中,3份没有花药,其余92份均含有花药,花粉量变幅为0~192.5万粒,其中喇叭百合平均花粉量最高,分别是亚洲百合、铁亚百合杂种系(LA百合)、铁东百合杂种系(LO百合)、东喇百合杂种系(OT百合)、东方百合和野百合的4.34、3.35、3.32、1.52、1.60和1.59倍。花药体积变幅为0~609 mm3,其中喇叭百合花药平均体积最大为494 mm3,分别是上述其他6个系列的4.66、3.41、2.51、1.21、1.57和1.64倍。野百合花药中花粉密度最大,平均为644粒·mm-3,分别为亚洲百合、LA百合、LO百合、OT百合、东方百合和喇叭百合的1.27、1.10、1.52、1.38、1.12和1.14倍。4份百合种质资源未散粉,其中3份没有花药而不散粉。‘不锈钢’因花药不开裂而不散粉;‘耶罗琳’等花粉中含有大量油滴,花粉彼此黏着力较大,散粉时形成较大的花粉团,尽管花粉量较多,但花粉污染较轻;而‘德利安娜’等花粉含有油滴较少,花粉彼此黏着力较小,散粉时不易形团状,花粉污染较重。[结论]大部分百合种质资源花粉量较多,花粉污染严重;百合花粉量主要由花药大小决定,受花药中花粉密度影响较小;表观花粉量或花粉污染程度与花粉量成正相关,而与花粉粒之间黏着力度成负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介文  杜运鹏  贾桂霞  张冬梅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野生百合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对其亲缘关系进行评价,为百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5个百合野生种及其不同种源地的2个变种,共计69份样品为材料,利用11对SSR引物,对69份样品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通过Powermarker 3.25软件对SSR位点基因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NTsys 2.11构建遗传相似性矩阵及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学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百合SSR位点多态性较高。69份样品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289 7~0.981 3:不同种之间,淡黄花百合和泸定百合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平均值是0.953 3;而卷丹和玫红百合、卷丹和大理百合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小,平均值是0.289 7。聚类分析表明,69份供试材料主要分为5类,第I类包括大百合属的大百合,第Ⅱ类主要由卷瓣组和喇叭组组成,同时也包括轮叶组和钟花组,第Ⅲ、Ⅳ、Ⅴ类主要由卷瓣组组成,其中包括豹子花属的滇蜀豹子花。主坐标分析表明种源地位于四川、重庆、云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辽宁、内蒙古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结论】本研究表明喇叭组a亚组与b亚组亲缘关系较远,a亚组的麝香百合、台湾百合明显与卷瓣组亲缘关系较近;属外种大百合与百合属亲缘关系较远,滇蜀豹子花与野生百合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本研究支持豹子花属并入百合属这一观点;从地域上证明,不同种源地的同种百合随地域差异变大导致遗传相似系数降低,进而导致其在进化上产生分歧,不同种野生百合空间地理分布较近的因生境相似而对环境有相同的反应,有趋同进化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巧珍  周日宝  盛孝邦  刘湘丹  王朝晖  任旻琼  
为合理利用百合种质资源,采用引种栽培、大田调查的方法,对百合生育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引种的百合出苗期、现蕾期、花期和生长量变化均不相同,湖南省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出苗最早;衡山县的野生百合现蕾最早;卷丹花期可延续至8月中旬.百合生长有2种类型:一种是前期快速生长,现蕾后生长减慢,或趋于停止;另一种是开花前后一直缓慢生长.卷丹和百合种间差异较大,但百合种内、卷丹种内差异较小,且比较稳定,说明种质间的变异大于种质内的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美娇  张亚明  王雪倩  王蓝青  余佳  房伟民  陈发棣  滕年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无花粉污染百合杂交亲和性的相关因素,为选育无花粉污染百合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无花粉亚洲百合品种‘小小的吻’和‘平凡生活’,不散粉品种‘简单华尔兹’以及花粉团聚状OT百合品种‘耶罗琳’作为母本,以11份百合种质资源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研究各个组合的杂交亲和性。通过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与石蜡切片重点研究了‘小小的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交亲和性差异的原因。[结果]父本中,东方百合‘索邦’的花粉萌发率最高(95.30%),LA百合‘莫泽尔’的花粉萌发率最低(6.79%)。33个杂交组合中,以‘小小的吻’作母本的10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为3.61%,其中‘小小的吻’ב小飞碟’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以‘平凡的生活’为母本的9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0.90%,其中‘平凡生活’ב正直’的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以‘简单华尔兹’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0.57%;以‘耶罗琳’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均为0。所有杂交亲和的杂交组合中,其父本除LA百合‘正直’与川百合外,均为亚洲百合;亚洲百合与亚洲百合之间杂交有亲和性,而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OT百合杂交均不亲和。‘小小的吻’部分杂交组合不亲和原因主要是花粉管未到达花柱底端所致;而以‘小小的吻’为母本的杂交亲和的组合中,花粉管均能到达子房,但其胚胎发育存在正常和异常2种情况。[结论]百合杂交亲和性与父本花粉活力无关,主要与父母本亲缘关系有关,来自同一杂种系列的父母本杂交亲和性较高,亚洲百合‘小小的吻’最适合作为选育无花粉污染百合的母本。受精前生殖障碍是无花粉百合杂交不结实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光芬  杜文文  段青  贾文杰  王祥宁  
为研究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变化规律及形态在倍性水平上的差异,以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材料,采用混合染料染色法和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结果显示,3种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最高活力时段均在开花第1天,三倍体品种为上午10:30,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种为中午12:30,花粉活力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花粉大小与倍性呈正相关,极轴值范围为96.47~137.91μm,赤道轴值40.68~56.55μm,四倍体品种的P×E值最大,其次为三倍体和二倍体。花粉中部网眼大小的范围为3.93~8.57μm,随品种倍性增加而增大,形态参数聚类显示倍性相同的品种之间花粉相似性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厚高  张西丽  王中仁  周世良  周焱  宁云芬  
利用9 个等位酶系统的14 个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资料对8 个百合品种的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 并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作了探讨, 聚类分析将8 个品种正确地聚类成为3 个不同来源的杂种系即麝香系、亚洲系和东方系, 同时表明了亚洲系与麝香系的亲缘关系较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艺萍  瞿素萍  吴丽芳  王祥宁  崔光芬  夏晶  张世梅  郭树华  王继华  
花粉生活力是评估花粉细胞活性的依据之一,其活力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决定细胞学实验和杂交育种的成败。本研究以30个百合品种和2个野生百合的花粉为实验材料,采用染色法和花粉离体萌发法,探讨了不同百合品种新鲜花粉生活力、萌发率的差异,不同贮藏条件下同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的测定结果更能反映花粉活力,‘Casa Blanca’的萌发率最高,为87.33%,‘Yelloween’的萌发率最低,为1.33%。对于相同的贮藏条件即室温贮藏来说,因品种和贮藏时间的不同花粉生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为随贮藏时间延长,萌发率下降,但不同基因型间下降速度不同。在冷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艺萍  吴丽芳  王祥宁  瞿素萍  崔光芬  夏晶  张世梅  郭树华  王继华  
花粉生活力是评估花粉细胞活性的依据之一,其活力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决定细胞学试验和杂交育种的成败。本研究以32个百合品种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染色法和花粉离体萌发法,探讨了不同百合品种新鲜花粉生活力、萌发率的差异,不同贮藏条件下同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的测定结果更能反映花粉活力,Casa Blanca的萌发率最高,为87.33%,Yelloween的萌发率最低,为1.33%。对于相同的贮藏条件即室温贮藏来说,因品种和贮藏时间的不同花粉生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为随贮藏时间延长,萌发率下降,但不同基因型间下降速度不同。在冷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推移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林同香  戴思兰  张秀英  
利用36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首次对7 个桃花( Prunus persica) 近缘种和30 个品种进行RAPD 反应.对选出10 个引物扩增出的具有多态性、可重复的、清晰的56 条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UPGMA聚类结果表明:毛桃( Prunus persica) 和新疆桃( P. ferganensis) 之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并与桃花品种间亲缘关系最近;寿星桃、垂枝桃类品种在聚类图上分别较早地聚合在一起,表明其类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直枝桃类品种没有在树系图上聚合成一类,表明直枝桃花品种群演化关系较为复杂,多样性较丰富.该文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桃花品种的演化关系和‘白花山碧’桃的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欣  张延龙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青  马璐琳  崔光芬  杜文文  贾文杰  王祥宁  王继华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延桃  陆平  乔治军  刘敏轩  王瑞云  
【目的】利用SSR标记,分析黍稷种质资源(野生材料和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不同来源黍稷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群体结构差异,为黍稷起源进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6份地理差异显著的黍稷种质资源对137对小宗作物课题组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筛选103对条带清晰、扩增良好且多态性稳定的SSR引物,利用这103对多态性SSR标记对146份黍稷材料进行PCR扩增,通过遗传参数、聚类、遗传结构等分析,评估不同个体间及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探讨遗传结构差异。【结果】103对SSR标记共检测出308个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2.99,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0.847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642,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5544。103对SSR标记的分布区间为0—1、1—2、2—3、3—4和4—5,分辨率范围为0.334—4.002,77.67%的标记分布于区间1—4,具有适度分辨力。国内资源的观测等位基因数(2.9126)、多样性指数(0.8302)、期望杂合度(0.502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0.5278)均高于国外资源,遗传多样性更丰富。1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83—0.5762,均值为0.2938;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5620—0.9247,均值为0.75,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地理分布越近,遗传距离越小,遗传一致度越高。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15处可以把12个群体分为4个组群,其中南美洲和山西资源各自独立分为一支,与其他资源亲缘关系较远。个体间聚类中,国内外资源划分非常显著,在遗传距离为0.63处,146份黍稷资源可分为3大组群,组群Ⅰ和组群Ⅱ为国外资源,组群Ⅲ为国内资源。组群Ⅱ在遗传距离为0.39处又分为3个亚群,组群Ⅲ在遗传距离为0.45处分为5个亚群,其中亚洲与欧洲资源、中国河北与中国山西、中国内蒙古资源的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5个组群(组群2、组群5、组群6、组群7和组群9)为国内野生资源特有基因型,分布较为分散;2个组群(组群1和组群4)为国外资源特有基因型,分布较为集中。中国宁夏、南美洲资源的群体结构趋向单一化,中国河北、中国黑龙江、亚洲资源的群体结构趋向多元化。UPGMA聚类结果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且不同地区黍稷资源群体间遗传关系远近均与其地理分布相关。【结论】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资源,其中中国河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中国河北可能是黍稷的起源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