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2)
- 2023(5797)
- 2022(4830)
- 2021(4309)
- 2020(3553)
- 2019(7861)
- 2018(7388)
- 2017(13691)
- 2016(7654)
- 2015(8141)
- 2014(7749)
- 2013(7722)
- 2012(7273)
- 2011(6465)
- 2010(6740)
- 2009(6611)
- 2008(5374)
- 2007(4249)
- 2006(3626)
- 2005(2931)
- 学科
- 济(29871)
- 经济(29840)
- 管理(20985)
- 业(20904)
- 企(15679)
- 企业(15679)
- 方法(13620)
- 数学(12550)
- 数学方法(12464)
- 农(9011)
- 学(7911)
- 地方(7826)
- 财(7705)
- 贸(7158)
- 贸易(7157)
- 中国(7133)
- 易(6950)
- 业经(6433)
- 农业(6429)
- 环境(5672)
- 融(5248)
- 金融(5246)
- 技术(5061)
- 务(4852)
- 财务(4851)
- 财务管理(4847)
- 制(4718)
- 企业财务(4629)
- 划(4394)
- 银(4368)
- 机构
- 大学(108884)
- 学院(108867)
- 济(43543)
- 经济(42931)
- 管理(41253)
- 研究(39965)
- 理学(36861)
- 理学院(36392)
- 管理学(35723)
- 管理学院(35561)
- 科学(28744)
- 农(28473)
- 中国(28348)
- 业大(24189)
- 京(23098)
- 农业(22896)
- 江(22173)
- 所(21678)
- 研究所(20558)
- 中心(17677)
- 财(17454)
- 农业大学(15695)
- 省(15090)
- 院(15007)
- 财经(14745)
- 经(13516)
- 室(13206)
- 经济学(13139)
- 范(12906)
- 科学院(12790)
- 基金
- 项目(84901)
- 科学(66050)
- 基金(62856)
- 家(59072)
- 国家(58610)
- 研究(53033)
- 科学基金(48805)
- 社会(35248)
- 自然(34774)
- 省(34628)
- 基金项目(34543)
- 自然科(33906)
- 自然科学(33892)
- 社会科(33464)
- 社会科学(33453)
- 自然科学基金(33306)
- 划(28910)
- 资助(24380)
- 教育(23179)
- 重点(19877)
- 编号(18553)
- 计划(18528)
- 发(18092)
- 部(17908)
- 创(17801)
- 科研(17496)
- 科技(17021)
- 创新(16748)
- 业(16221)
- 江(15995)
共检索到147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丹春 付作霖 徐红霞 曹秀文 刘锦乾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针蚧的虫情指数,依据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分组,分析不同林分因子与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盖度、林分密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及冠幅6个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有显著影响,郁闭度无显著影响。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的关键林分因子为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草本盖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影响极显著(P 763株·hm~(-2))的油松林受其危害程度较轻。不同枝下高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凯 李镇宇 许志春 杨辉来 邵海荣
为探讨油松被松毛虫危害后的补偿机制,该文以与植物最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光合反应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失叶对光合作用及部分光合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针叶适度受害后,在材积和营养物质储存方面所表现出的补偿和超补偿现象,最初是以光合产物总量增加为基础的,因此补偿具有广泛性;光合强度提高的客观条件是与光合作用直接相关的光、水向有利于提高光合强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其中水分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松,松毛虫,补偿,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冯强 李凯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关键词:
油松 赤松毛虫 诱导抗虫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帆 迟德富 梁素钰 李琳 田松岩 刘延坤
抽样调查黑龙江省伊春地区上甘岭林业局2013年度阔叶红松混交林遭受松梢象甲危害的24个林班、59个小班内177块样地的立地和林分因子、受灾情况等,计算有虫株率、虫口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阔叶红松混交林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松梢象甲发生及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甘岭林业局阔叶红松混交林中,南坡受松梢象甲的危害较北坡严重,南坡虫害发生数是北坡的189.80%,占总有虫样方的52.54%,为主要受灾区域;将受灾样地的有虫株率与郁闭度值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y=–12.689x~2–11.713x+27.843,R~2=0.666 4;将受灾样地的有虫株率与SimpSon指数进行一元二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盛 李镇宇 丛秀玉 钟艳 张华荣
该文首次提出了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MLP(MoistureLovingParameter),并用包括MLP在内的14个林分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海拔高度、油松平均胸径和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4个关键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用这4个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可对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志春 李凯 李镇宇 周青
采取人工模拟松毛虫取食的方法,摘去油松部分2,3年生针叶,发现油松失去部分针叶后光合强度有所提高,并对当年新叶生长量没有影响.这表明油松受害后,其光合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光合强度实现的.通过对组建的失叶率与初级产量关系模型分析,求出了不同失叶水平下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当失叶率为25%时,其初级产量不受当年新叶量多少的影响,始终高于对照组,其超补偿的表现相对稳定;当失叶率为50%时,其补偿量随当年新生叶量而变化,表现出超补偿、补偿、准补偿,使“油松允许失叶量在50%左右”有了一个可信的解释,为进一步研究油松被害后的补偿与超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关键词:
油松,赤松毛虫,补偿效应,恢复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志春 李镇宇 李凯 黄冬辉 张香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关键词:
油松,松毛虫,补偿,超补偿,生态控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宋长义 李镇宇 张俊楼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动态子模型,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子模型和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动态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动态经济阈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当油松密度相同时,油松针叶量越大,则经济阈值也越大;当油松针叶量相同时,油松密度越高,则经济阈值越小;当使用的药剂费用越低,杀虫效果越高时,则经济阈值越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世仁 马双柱 段贵书 翟保国 王香明
按编制林分密度管理图的要求,调查收集了234份油松林标准地资料,编制出山西太岳林区油松林分密度管理图.制图资料分布较好,各树高级林分密度系列较长;高密度林分较多,能较正确地反映油松林分密度效应.图中主要密度效应曲线(等树高线)的数学模型,选用能较好反映林分密度效应的倒数式.本图最大密度线方程由等树高线方程导出,其斜率为-0.594 32,和太岳等林区油松林生长过程表1.0疏密度线的斜率基本一致,是等疏密度线,实用性强.最大密度线位置适当,几乎能覆盖全部油松林分,应用范围较广.本图自然稀疏线方程采用只木式,但根据油松林自然稀疏的情况将其平移,改为从基线开始,可提高预估效果.经检验,该图精度达8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曦 梁文俊 毕华兴 侯贵荣
[目的]量化研究晋西黄土区的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揭示二者的多因子复合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蔡家川流域16块20 m×20 m林龄为28年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划分成64块10 m×10 m样方,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地形-林分结构-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模型。其中将地形因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作为潜变量,调查实验获取的各项指标作为观测变量。[结果]油松林的水平结构是对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两类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的潜变量,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3和0.79。而在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中,林分密度和林木竞争指数是主导水平结构的因子,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8和0.97,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6,且较易调控。受结构因素影响较大的敏感功能因子为产流量、产沙量和林冠截留率,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7、0.91和0.69,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6、0.961和0.731。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结论]提出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的油松林分密度范围为1 100~1 400株·hm-2,据此来调整林分密度、林木竞争指数等结构指标,将对地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拦沙减沙起到良好效益,多因子协同调控将进一步提升黄土高原的植被质量,发挥植被的水土保持效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吴京科 孙福 邓文红 王洪举 孙文成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燕琴 牛树奎 陈锋 芮淑君 王凯
为研究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影响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下植被的变化,以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森林公园人工油松林火烧迹地为对象,根据烧伤程度不同,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火烧强度级别,设置重复3个·样地-1,并分别设置了对照样地(未过火林地),通过对不同火烧强度样地植被与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并探讨火烧迹地的林下植被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后林下植被的生长受树木死亡率和坡向的影响比较大,坡位和坡度对林下植被重要值几乎没有影响。2火烧过后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庆忠 王健敏 张正华 杨子祥 刘娟 陈晓鸣
探讨了紫茎泽兰对松小蠹危害成灾云南松林的入侵状况,对3个受灾云南松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紫茎泽兰的入侵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小蠹危害与紫茎泽兰入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松小蠹危害可通过影响群落结构而导致生境变化,增加了群落的可入侵性。群落结构越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越低,对生境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会越大。松小蠹的危害导致云南松林退化,紫茎泽兰的入侵加剧了其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生物入侵 松小蠹 云南松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张友
本文记述松叶蜂属一新种——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两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