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7)
2023(5627)
2022(4801)
2021(4438)
2020(3828)
2019(8399)
2018(8521)
2017(15820)
2016(9045)
2015(10325)
2014(10514)
2013(10138)
2012(9709)
2011(8788)
2010(9032)
2009(8841)
2008(9060)
2007(8409)
2006(7508)
2005(7087)
作者
(28084)
(23541)
(23446)
(22457)
(14968)
(11434)
(10636)
(9087)
(8949)
(8572)
(8109)
(8023)
(7729)
(7690)
(7628)
(7233)
(7109)
(7006)
(6989)
(6808)
(6147)
(5872)
(5768)
(5474)
(5444)
(5279)
(5252)
(5251)
(4847)
(4700)
学科
管理(32615)
(31995)
经济(31920)
(27405)
(24330)
企业(24330)
(12940)
(12544)
方法(12160)
数学(9855)
数学方法(9645)
(8992)
(8990)
(8980)
中国(8931)
业经(8211)
(7660)
体制(7659)
财务(7636)
财务管理(7613)
企业财务(7210)
(6960)
银行(6932)
(6575)
(6420)
金融(6418)
(6240)
环境(6037)
理论(5908)
(5748)
机构
大学(136208)
学院(134534)
(51584)
经济(50331)
研究(48515)
管理(46973)
理学(39629)
理学院(39101)
管理学(38268)
管理学院(38014)
中国(37957)
科学(30860)
(30018)
(28467)
(26010)
(24593)
研究所(23283)
(22268)
中心(21910)
财经(21299)
业大(20403)
农业(19395)
(19112)
北京(18876)
(17610)
(17308)
师范(17060)
(16930)
(16488)
经济学(15941)
基金
项目(85718)
科学(66750)
基金(62216)
研究(60432)
(55450)
国家(54987)
科学基金(46204)
社会(37783)
社会科(35647)
社会科学(35640)
(32645)
基金项目(32303)
自然(30643)
自然科(29916)
自然科学(29909)
自然科学基金(29362)
(28251)
教育(28062)
资助(25973)
编号(23966)
成果(20952)
(20772)
重点(20110)
(19204)
(17554)
(17420)
课题(17367)
创新(16636)
科研(16497)
(16184)
期刊
(63110)
经济(63110)
研究(41308)
中国(32109)
学报(25196)
(24650)
(23265)
科学(22190)
管理(19988)
大学(19080)
学学(18047)
教育(15634)
农业(15193)
(13648)
金融(13648)
财经(11564)
技术(11089)
(9967)
经济研究(9126)
业经(8940)
问题(7852)
(7775)
(7727)
(6736)
业大(6717)
科技(6344)
财会(6290)
理论(6209)
会计(6066)
资源(6042)
共检索到214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汝成  赵思明  熊善柏  周三保  李磊  
以白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腌制条件下鱼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腌制条件对鱼肉中氯化钠含量及盐卤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变化有明显影响。随着盐水浓度的提高,鱼肉中氯化钠含量显著上升,盐卤中可溶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明显降低。降低腌制温度、缩短腌制时间、提高盐水浓度可降低鱼肉中氯化钠含量,控制肌肉中营养成分的析出。试验建立的扩散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腌制过程中氯化钠、可溶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之颖  陈静茹  陈可欣  罗永康  
针对草鱼片贮藏过程中品质易变化的问题,研究不加盐(生鲜,对照组)与加盐(生鲜调理,w(盐)=2%,处理组)处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片在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测定其理化、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评价2%盐处理对4℃贮藏草鱼片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相关指标与各主要鲜度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更适宜作为该条件下草鱼片品质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草鱼片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汁液流失率、白度及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鲜度指标K、Ki、h及Fr值中,Ki和Fr值更适合评价该条件下草鱼片的品质变化。综合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之和  陶妍  刘振华  
对白鲢的漂洗鱼糜和未 漂洗碎鱼肉从化学组成成 分上分析比较, 发现碎鱼肉经过漂洗后, 由于除去了大部分水溶 性蛋白质、盐溶性蛋白质相对增加, 因而总蛋白含 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而脂肪和灰分则明显下降。金属元素中 Na 、 K、 Fe 、 Zn 、 Pb 含量下降, 而 Ca 却明显增加, 必需氨基酸含量在漂洗鱼糜和未漂洗碎鱼肉中基本相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荣建华  张正茂  韩晓  熊善柏  
以鲜鸡蛋为原料,分析了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温度、时间的延长和盐水浓度的增加,含盐量及蛋黄指数迅速升高,蛋清的含盐量明显高于蛋黄。咸蛋腌制30 d后,蛋清pH值从9.09降到6.71,蛋黄的pH值变化不明显;蛋清的水分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黄的水分含量从46.98%减少到17.23%。建立的腌制条件对蛋品含盐量及蛋黄指数的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成熟度的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依萍  崔文萱  高瑞昌  李渐鹏  曾名湧  唐淑玮  冯秋凤  赵元晖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缪宇平  乔庆林  裘塘根  陈琪  
以鲜活鲢为研究对象 ,从肌肉组织冷冻切片、盐溶蛋白、Ca2 + ATP酶活性等角度研究在缓慢冻结条件下鲢的冷冻变性情况 ,并探讨鲢冷冻变性的机理。结果表明 :冻结前后 ,鲢肌肉纤维组织结构变化十分显著 ;鲢冻结至 - 35℃后盐溶蛋白下降了 14.8% ;Ca2 + ATP酶活性变化则不明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蕾  王航  罗永康  宋永令  沈慧星  
考察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及其以质量比1∶1复合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三种蛋白溶液的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与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相似,不同于鲢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鲢肌原纤维蛋白和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在20~35℃略有上升,而后剧烈下降,55℃时活性完全丧失。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分别采用PA、CAR/PDMS和DVB/CAR/PDMS 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PA提取熟鲢鱼肉链长为C14~C23高沸点的物质较多;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8低沸点的物质较多;DVB/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23的物质较多。采用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可以全面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繁明  薛长湖  李兆杰  林洪  楼伟风  
研究加热过程对中国对虾肌肉的水溶性提取物中成分的影响。水溶性提取物在65、75、85和95℃加热1h后,某些成分如Gly、Arg、Ala、Glu、IMP、甜菜碱等的含量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成分可能对蒸煮后产生的特征性虾风味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大存  周光宏  徐幸莲  左伟勇  
通过对鸭肉加热及盐腌加热过程中嫩度及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阐明了在此过程中嫩度变化的机制。取新鲜的番鸭胸肉,分为两组,一组在50、55、60、65、70、75、80、85、90℃水中加热,测定剪切力;另一组先分别在20、40、60、80 g.L-1NaC l溶液中腌制,再加热到72~75℃,测定剪切力和结缔组织热变性温度,并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肌原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剪切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60℃是鸭胸肉的关键加热温度。差示量热扫描(DSC)分析显示,随着NaC l质量浓度的增加,热变性点的数量减少,并且变性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用NaC l腌制新鲜鸭肉,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强宇  姜薇  刘成江  黄峰  韩东  张春晖  
【目的】明确风冷与冷藏过程中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行为,为酱卤牛肉的风味保持与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明确酱卤牛肉在风冷(中心温度从50℃降至10℃,风速2 m·s~(-1),降温时间90 min)和冷藏(4℃贮藏0、6、18、30、42和54 h)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揭示酱卤牛肉中关键风味活性物质的逸散行为。【结果】E-nose结果表明,风冷阶段,刚出卤煮罐、风冷前和风冷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主要由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差异导致;冷藏0、42和54 h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是导致差异的主要风味物质,而冷藏6、18和30 h后风味轮廓没有显著性差异。HS-SPME-GC-MS结果表明,酱卤牛肉在风冷阶段分别鉴定出39、31和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13 636.18、9 799.21和8 213.86μg·kg~(-1),总含量降低39.8%;冷藏阶段分别鉴定出36、36、34、34、31和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7 712.65、6 196.00、5 319.42、4 732.69、5 295.05和4 281.82μg·kg~(-1),总含量降低44.5%。冷藏是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的主要阶段。OAV分析表明,风冷阶段共有18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桉叶油醇、月桂醇、戊醛和左旋香芹酮在风冷前全部丢失;3-羟基-2-丁酮、苯乙醇、香叶基丙酮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81.3%、64.0%、63.7%和55.1%。冷藏阶段共有15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乙酸异丁酯、庚酸乙酯在贮藏6 h后全部丢失;茴香脑、丁香酚、草蒿脑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63.9%、63.8%、58.1%和53.9%。【结论】冷藏是酱卤牛肉风味活性物质丢失逸散的主要阶段;风冷和冷藏过程中醇类、酮类、酯类和酚醚类化合物更容易发生丢失逸散;丢失逸散的风味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香辛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文浩  熊怡婷  熊善柏  黄琪琳  
以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新鲜鲢鱼肉和酵母葡聚糖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并结合电子鼻研究了酵母葡聚糖对鲢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添加了酵母葡聚糖的鱼肉与空白组区分开来,多数传感器能有效地通过响应值变化区别不同样品;鲢鱼肉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酵母葡聚糖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鲢鱼肉-酵母葡聚糖混合物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对鲢鱼肉鱼腥味有贡献的挥发性成分如己醛、辛醛、壬醛和癸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宝玉  赖丽蓉  蔡婉玲  黄薇  郭菁  蓝灿华  宋永康  
通过对比水产品加工蛋白酶及其底物特异性位点突变酶E156S、E156N和E156D对白鲢鱼肉蛋白水解能力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性的差异,探讨底物特异性改变对酶的酶解效率和产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酶E156D的终水解度最高(15.22%),其次为E156S(13.60%),远高于E156N与原酶的9.37%.原酶和突变酶E156S酶解白鲢鱼肉产物的抗氧化性无明显差异,分别为83.79%和84.05%.而突变酶E156N酶解白鲢鱼肉产物的抗氧化性为76.6%;E156D酶解白鲢鱼肉产物的抗氧化性最低(50.05%).说明枯草蛋白酶BPN底物特异性相关的156位点突变对蛋白酶水解鲢鱼蛋白能力和产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俊荣  薛长湖  佟长青  俞微微  谢智芬  李盛德  
利用Clextral BC-45型双轴挤出蒸煮机对鱼肉蛋白质进行湿挤压蒸煮处理,研究挤压蒸煮操作的过程参数对挤压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的3个操作参数分别是末段腔体温度,螺杆转速以及喂料湿度。采用可旋转中心复合设计,每一个变量设5个水平。运行电流为目标函数,记录每个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电流读数。研究结果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建立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 螺杆转速和喂料湿度对挤压机系统运行均有影响,提高螺杆转速和喂料湿度都会降低系统运行电流。在本实验范围内的腔体温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不明显。系统运行电流对所研究的3个操作参数的回归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92,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兴伟  崔 琳  张 林  王 芳  陈茜文  
摘 要: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一项新的尝试。对杨木原料蒸汽爆破预处理后以及菌处理后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对比其化学成分(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抽出物、灰分及蛋白质)的变化,研究了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机理,旨在为指导杨木制备木质纤维乙醇的生产,并为发酵后副产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