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1)
- 2023(14376)
- 2022(12463)
- 2021(11622)
- 2020(9581)
- 2019(21939)
- 2018(21879)
- 2017(41371)
- 2016(22795)
- 2015(25643)
- 2014(25955)
- 2013(25698)
- 2012(23895)
- 2011(21795)
- 2010(21979)
- 2009(20166)
- 2008(19761)
- 2007(17537)
- 2006(15815)
- 2005(14145)
- 学科
- 济(96214)
- 经济(96114)
- 管理(62872)
- 业(59089)
- 企(48285)
- 企业(48285)
- 方法(38075)
- 数学(30502)
- 数学方法(30144)
- 中国(28344)
- 地方(26861)
- 农(26771)
- 业经(23513)
- 学(23177)
- 财(19780)
- 农业(18352)
- 环境(18329)
- 理论(18065)
- 和(17413)
- 贸(16615)
- 贸易(16599)
- 制(16411)
- 易(15972)
- 银(15026)
- 银行(14986)
- 融(14937)
- 金融(14933)
- 技术(14866)
- 教育(14719)
- 发(14501)
- 机构
- 大学(329899)
- 学院(329468)
- 管理(126663)
- 济(124786)
- 经济(121750)
- 研究(115441)
- 理学(107986)
- 理学院(106629)
- 管理学(104793)
- 管理学院(104177)
- 中国(84854)
- 科学(73871)
- 京(72825)
- 所(59011)
- 财(57467)
- 研究所(53711)
- 农(53642)
- 中心(51125)
- 江(50072)
- 范(49511)
- 师范(49085)
- 业大(48511)
- 北京(47060)
- 财经(45479)
- 院(41981)
- 州(41609)
- 农业(41430)
- 经(41075)
- 师范大学(39744)
- 经济学(35914)
- 基金
- 项目(219990)
- 科学(171841)
- 研究(163104)
- 基金(156228)
- 家(136228)
- 国家(134977)
- 科学基金(114652)
- 社会(100766)
- 社会科(95211)
- 社会科学(95188)
- 省(87085)
- 基金项目(83631)
- 自然(73970)
- 教育(73946)
- 划(73626)
- 自然科(71970)
- 自然科学(71953)
- 自然科学基金(70613)
- 编号(67659)
- 资助(63696)
- 成果(55874)
- 发(51090)
- 重点(49671)
- 课题(47536)
- 部(47239)
- 创(44956)
- 创新(41782)
- 科研(41243)
- 项目编号(40776)
- 发展(40580)
- 期刊
- 济(148621)
- 经济(148621)
- 研究(101254)
- 中国(66999)
- 学报(53752)
- 科学(49886)
- 农(49597)
- 管理(46858)
- 教育(43887)
- 财(41560)
- 大学(40101)
- 学学(37303)
- 农业(34645)
- 融(28472)
- 金融(28472)
- 技术(27804)
- 业经(25713)
- 财经(22417)
- 经济研究(21846)
- 图书(20862)
- 问题(19673)
- 经(19100)
- 业(17876)
- 资源(16727)
- 科技(16561)
- 理论(15931)
- 版(15495)
- 现代(15364)
- 技术经济(15237)
- 实践(14722)
共检索到498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连玉銮
四川平武白马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表明,大众旅游的开发模式会给自然和文化生态相对脆弱的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冲击。进行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实践,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是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适宜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杨爱军
文化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脆弱的一面。天龙屯堡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坚持社会效益适度优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龙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其他屯堡文化区以及文化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天龙屯堡 文化旅游 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生态脆弱区 生态旅游 喀纳斯 图瓦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艳楠 邓海雯 王磊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在多产业集聚发展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且极易忽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本文基于多元利益参与主体研究视角,引入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合作性参数,社区居民舆论监督影响社会性参数,及政府部门补贴惩罚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演化博弈模型。全面研究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选择,分析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参与主体利益联结的均衡稳定选择及其存在条件。通过对不同利益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确立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及机制构建模式。研究发现,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生态旅游开发成熟阶段是最理想的阶段,同时分析每个阶段的产生原因并给出演化导向建议;适当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收益分成比例,吸引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形成合作开发联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合作开发联盟的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邱国锋 曾志军 肖明曦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健 李丰生 闫新禹
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表明,广西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粗放式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失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环境容量短板等问题。为此,对于广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应建立兼顾约束与激励的具体机制,在立法约束机制、多元补偿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评估监管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夯实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所萌 王茜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顺
本文认为,从茶叶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特色研究具有穿透性的类型学意义,开发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和茶业、茶文化的双赢,并以信阳农村毛尖茶为例,论证了开展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既要重视茶业和茶文化开发,又要特别注意茶乡茶叶的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翟向坤 郭凌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静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纪念购物型、健康休闲型。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才能实现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展示。
关键词:
佛教旅游地 文化 生态 旅游开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青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小勇 黄晓玲 谢志忠
通过分析研究既能发展生态旅游业,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的理论与操作措施,提出通过宣传教育、确立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利用、全面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等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茜 孙雅婷 乔荔 赵越
文章以山西沿黄国家级生态主体功能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在生态保护大背景下,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应该如何发展。文章从研究背景、发展特征、功能定位和布局、发展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黄河 生态文化旅游 开发区 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古村落旅游 后沟古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