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8)
- 2023(6487)
- 2022(5728)
- 2021(5319)
- 2020(4782)
- 2019(11187)
- 2018(11084)
- 2017(21484)
- 2016(12174)
- 2015(14025)
- 2014(14259)
- 2013(14374)
- 2012(13805)
- 2011(12641)
- 2010(12923)
- 2009(12003)
- 2008(12446)
- 2007(11405)
- 2006(9842)
- 2005(8793)
- 学科
- 济(52094)
- 经济(52041)
- 管理(31097)
- 业(30524)
- 方法(26260)
- 企(23482)
- 企业(23482)
- 数学(23338)
- 数学方法(23092)
- 农(15159)
- 学(14516)
- 财(13103)
- 中国(12141)
- 地方(10795)
- 贸(9964)
- 贸易(9963)
- 农业(9960)
- 业经(9679)
- 易(9623)
- 制(9093)
- 环境(8692)
- 和(8443)
- 务(7869)
- 财务(7854)
- 财务管理(7831)
- 银(7702)
- 银行(7663)
- 融(7570)
- 金融(7567)
- 理论(7480)
- 机构
- 大学(188358)
- 学院(185896)
- 济(73239)
- 经济(71610)
- 管理(67141)
- 研究(66940)
- 理学(57881)
- 理学院(57087)
- 管理学(55792)
- 管理学院(55452)
- 中国(49260)
- 科学(45128)
- 京(40307)
- 农(39192)
- 所(36529)
- 财(33839)
- 研究所(33730)
- 业大(31831)
- 农业(31534)
- 中心(30755)
- 江(29186)
- 财经(27096)
- 范(26177)
- 师范(25871)
- 北京(24993)
- 经(24532)
- 院(23508)
- 经济学(23053)
- 州(22462)
- 省(21220)
- 基金
- 项目(124030)
- 科学(95930)
- 基金(89576)
- 研究(85731)
- 家(80037)
- 国家(79429)
- 科学基金(65718)
- 社会(52400)
- 社会科(49471)
- 社会科学(49450)
- 省(48712)
- 基金项目(48119)
- 自然(44294)
- 自然科(43197)
- 自然科学(43177)
- 自然科学基金(42405)
- 划(41763)
- 教育(39846)
- 资助(37013)
- 编号(34565)
- 重点(29101)
- 成果(28964)
- 部(27713)
- 发(26873)
- 创(24840)
- 计划(24690)
- 科研(24684)
- 课题(24256)
- 创新(23395)
- 教育部(22789)
共检索到268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丹 李小菠 胡小贞 许秋瑾 夏训峰 仪慧民
为揭示白马湖水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历史监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于2016年11月初对白马湖25个采样点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白马湖水质波动较大,2010~2014年期间,白马湖水体水质总体处于Ⅳ类;2015年好转为Ⅲ类;2016年又下降为Ⅴ类。白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TLIc)呈显著增加趋势,由最初的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演变到目前的中度富营养化水平(TLIc:66.66)。采样期间,白马湖水体主要以氮污染物为主,其次是磷污染物和耗氧污染物。湖泊水体污染程度依次为:北部湖区>东部和中部湖区>南部湖区。湖水中总氮(TN)约83%以溶解性总氮(TDN)的形式存在,氨氮(NH+4-N)占TDN的65%,其次是NO3--N(25%);总磷(P)约60%以溶解性总磷(TDP)的形式存在,正磷酸盐(PO3-4-P)占TDP的55%左右。北部湖区TDN/TDP比值最高(50.51±19.16)(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兴国 徐皓 朱浩 王小冬
采用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污染生物学指数方法分析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结合水质指标分析不同生物学指数对水体污染的评价效果,运用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大莲湖水源地的污染特点。结果显示,夏秋季节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浮游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1)为0.3~1.8,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1.0~10.4;底栖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2)为0.81~1.26,Goodnight指数(G)为0.30~0.88,均显示呈污染状态,对应水质指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浮游动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D)和底栖动物的Goodnight修订指数(G)可以更好的反...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 生物学指数 污染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泽生 曲昭仲
只有通过融资激励机制来改变或强化各行政区域的污染治理和监督激励强度,才能实现流域上下游整体上的福利优化,有效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实现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收益的平衡。对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分析表明,在中国现行水污染治理体制下,流域内各行政区域间的激励不相容导致了流域水污染的持续和加剧,也导致了地方政府污染治理监督强度和治理强度上明显的激励不足。通过自主协商和横向要素转移等自组织模式强化上游的治理、融资和监督激励,可有效地实现分散信息下的上下游之间的激励相容,推动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流域水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流域 水污染治理 激励相容 自组织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思源
鄱阳湖区实施的以命令控制和排污收费为主的传统水污染防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需要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弥补其缺陷。鄱阳湖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应关注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市场培育、政府监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鄱阳湖 排污权交易 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芸 李坤
鄱阳湖的水质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保护鄱阳湖的水资源安全刻不容缓,但鄱阳湖流域资源环境审计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考察湖泊水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流域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履行资源保护、环境管理责任为目标,提出破解对策主要有:应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动两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审计的评价指标;将资源环境审计向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延伸;引入大数据平台,创新水污染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等。
关键词:
鄱阳湖水污染 治理 资源环境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芸 李坤
鄱阳湖的水质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保护鄱阳湖的水资源安全刻不容缓,但鄱阳湖流域资源环境审计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考察湖泊水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流域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履行资源保护、环境管理责任为目标,提出破解对策主要有:应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动两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审计的评价指标;将资源环境审计向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延伸;引入大数据平台,创新水污染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等。
关键词:
鄱阳湖水污染 治理 资源环境审计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曾军
(一)2008年3月至9月,成都特派办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对安徽省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绩效审计调查。该项目不仅行业新,要求高,而且点多面广,内容复杂,涉及巢湖、合肥、六安3市9个区县,涉及资金38亿元。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该项目主要有以下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思思 徐飘 杨正健 马骏 唐咏春 刘德富
如何对湖泊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价是当前湖泊生态修复工作的难点所在,以武汉市内不同修复状态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泊水体营养盐浓度、水质类别、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与湖泊不同有机质δ~(15)N的关系,探讨以水体中某一有机质δ~(15)N指示城市湖泊水污染状态,进而作为湖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武汉南湖、东湖、内沙湖水质分别为劣Ⅴ类、Ⅳ类、Ⅲ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分别为重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南湖有机质δ~(15)N均值最高为13. 193‰(8. 394‰~19. 380‰);东湖δ~(15)N次之为8. 191‰(5. 162‰~13. 488‰);内沙湖δ~(15)N最低为2. 940‰(0. 001‰~6. 433‰)。不同湖泊有机质δ~(15)N与表层水c(TN)、c(DIN)、c(NH+4-N)、c(TP)、水质类别和TLI(Σ)呈正相关趋势,其中悬浮有机质、沉水植物δ~(15)N与水污染参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均能有效表征城市湖泊水污染状态;为了采样的简便性及样品的通用性,建议以悬浮有机质δ~(15)N作为城市湖泊水污染状态及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快速评价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可心 方晰 马仁明
基于2001~2010年怀化市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研究了怀化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从2001~2010年,怀化市区环境空气中SO2含量月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高—低—高"变化规律,1、2、3、10、11、12月含量较高,6~8月含量较低;NO2含量的月变化规律与SO2相类似,1、2、11、12月含量较高,7~9月含量较低,PM10含量没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SO2、NO2、PM10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相似,均表现为春、冬季含量较高,夏、秋季含量较低,春季平均含量值最高,SO2含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NO2含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虞锡君
跨界水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保护,严重干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客观分析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多方面危害的基础上,揭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缺失是跨界水污染的三大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第一,实现流域管理体制创新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根本。第二,创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关键。第三,构建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的保证。
关键词:
跨界水污染 流域 水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成芳 凌去非 徐海军 林建华 吴林坤 贾文方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川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蓝藻 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海良 乜鑫宇 李丹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对我国水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有效掌握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情况,以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等为指标,对2005~2012年太湖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流域水质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太湖流域水质确实得到改善,但仍然处于重污染范畴,而且水质改善速度缓慢。最后,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从林 周海炜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网络治理的关键是对于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约束和激励,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组织间关系进行。组织间关系对参与者的约束和激励主要受到组织间资源依赖程度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其中组织间关系强度作为这种影响的中间变量,理论研究揭示了在组织间关系中存在的"依赖和信任-关系强度-约束和激励"影响模型。通过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网络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在组织间关系影响模型中存在的主要假设,实证研究因此提出了对于水污染防治网络治理的关键之一是对网络中心角色的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流域水污染治理是环境科学领域最复杂的难题,也是社会科学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审计治理模式。环境审计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是作用于刺激——反应模型,促进主体主动履行环境治理的适应和学习行为,生成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新规则,并递延遗传。环境审计通过与府际治理、政策规制的耦合,实现治理路径创新,包括:利用环境政策审计,不断健全完善流域水污染监督激励合约;利用绿色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多部门、跨区域、多中心合作治污;利用环境绩效审计,促进政府提供优质环境公共产品;利用环境合规性审计,促进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遵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