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
2023(329)
2022(325)
2021(265)
2020(242)
2019(574)
2018(605)
2017(1230)
2016(761)
2015(834)
2014(865)
2013(884)
2012(905)
2011(797)
2010(795)
2009(674)
2008(721)
2007(605)
2006(554)
2005(495)
作者
(2784)
(2267)
(2263)
(2140)
(1570)
(1175)
(1062)
(923)
(916)
(840)
(838)
(816)
(797)
(771)
(747)
(725)
(705)
(703)
(695)
(672)
(601)
(581)
(561)
(552)
(543)
(543)
(527)
(520)
(498)
(494)
学科
(2438)
经济(2436)
(1473)
管理(1406)
方法(1283)
(1252)
数学(1079)
(1075)
企业(1075)
数学方法(1060)
(622)
教育(512)
(499)
(495)
中国(494)
地方(490)
(459)
贸易(459)
农业(450)
(445)
世界(439)
理论(437)
(402)
金融(402)
业经(388)
技术(386)
(384)
(371)
研究(367)
及其(366)
机构
大学(11882)
学院(11135)
研究(5192)
科学(3905)
管理(3721)
(3602)
经济(3510)
理学(3216)
中国(3209)
(3209)
理学院(3146)
(3137)
管理学(3074)
管理学院(3050)
研究所(2958)
(2946)
业大(2649)
农业(2642)
北京(2007)
中心(1978)
(1889)
农业大学(1777)
(1773)
师范(1752)
(1667)
(1644)
科学院(1637)
研究院(1589)
(1554)
(1535)
基金
项目(8618)
科学(6262)
基金(5932)
(5851)
国家(5809)
研究(5334)
科学基金(4452)
自然(3293)
自然科(3215)
自然科学(3214)
基金项目(3196)
自然科学基金(3157)
(3153)
(2922)
社会(2908)
社会科(2747)
社会科学(2746)
资助(2713)
教育(2364)
科技(2037)
重点(2017)
编号(1958)
计划(1944)
(1801)
(1791)
成果(1766)
科研(1702)
(1627)
创新(1541)
专项(1497)
期刊
(3623)
经济(3623)
学报(3482)
研究(3306)
(2881)
科学(2506)
大学(2321)
学学(2204)
农业(2060)
中国(1855)
教育(1279)
林业(1225)
业大(1159)
(1151)
管理(1123)
(992)
农业大学(823)
科技(798)
图书(708)
(628)
(610)
金融(610)
财经(603)
(566)
技术(564)
问题(553)
经济研究(534)
理论(529)
情报(524)
中国农业(514)
共检索到15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晓鸣  陈勇  周朝鸿  王自力  叶寿德  王绍云  
本文对云南昆明、昭通和四川金口河三个不同地理种源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虫泌蜡历时最长,泌蜡量最高,昭通虫泌蜡历时和泌蜡量次之,金口河虫泌蜡历时短,泌蜡量低。在泌蜡周期中,白蜡虫泌蜡有高峰期,昆明虫泌蜡高峰期在泌蜡后50d,昭通虫在泌蜡后30d,金口河虫在泌蜡后20d。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蜡虫种群已产生了分化,昆明种虫与昭通种虫分化较小,昆明种虫和昭通种虫与金口河种虫的分化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勇  陈晓鸣  王自力  叶寿德  王绍云  毛玉芬  
本文报道了在昆明地区女贞、白蜡树和小叶女贞三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三种寄主树上放养昆明种虫和昭通种虫,不同寄主的雄虫个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因种虫和寄主不同而不同;白蜡虫在不同寄主上泌蜡存在高峰期,泌蜡高峰期因寄主和种虫不同而异;白蜡虫历时基本上不受寄主的影响,在3种寄主上大致相同。用白蜡虫雄虫个体平均泌蜡量、单头种虫产蜡量和泌蜡历时等指标衡量,在昆明地区,女贞是白蜡虫的优良寄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陈勇  赵杰军  叶寿德  王绍云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孙涛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2龄雄幼虫所分泌的白蜡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医疗、食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内存在保守的蜡酯合成途径,在不同生物中,蜡酯最终都是在蜡酯合酶(wax synthase,WS)的催化下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醇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因此,WS是催化蜡酯合成最关键的酶。本研究在前期鉴定到白蜡虫ws基因的基础上,围绕基因表达动态、基因体内功能和体外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谢正华  刘魏魏  
对昆明地区白蜡虫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雄虫真蛹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15.81℃,符合正态分布;雌虫越冬时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20.41℃,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测定表明,长春地区越冬雌成虫在3月份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它地区,过冷却点中值为-23.19℃,不符合正态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白蜡虫在严寒地区抗寒能力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亓倩  于淑惠  孙涛  王雪庆  刘博文  杨璞  陈晓鸣  
[目的]本研究欲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WS。[方法]将WS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p faStBac~(tM)Ht B后,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tM),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 BacMiD/EpEl WS。将r BacMiD/EpElWS转染Sf9细胞。[结果]免疫荧光标记检测表明:WS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白蜡虫WS,为白蜡虫WS的生化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博文  王雪庆  孙涛  亓倩  于淑惠  杨璞  陈晓鸣  
白蜡虫(EricErus pEla)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昆虫,泌蜡是白蜡虫二龄雄虫最为特化的性状[1]。白蜡虫分泌的白蜡在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白蜡的主要成分是26酸26酯[3],已有研究表明,蜡酯的生物合成在动植物中存在保守途径[4]。蜡酯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由脂酰辅酶a还原酶催化脂酰辅酶a转化为脂肪醇,第二步由蜡酯合酶(Ws)催化脂肪醇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5]。W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长海  刘化琴  李立  蔡静  石雷  陈玉培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岑明  计鸿贤  林发源  
在广西四县一市,比较了五个不同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死亡及其种虫、白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对白蜡虫种虫的死亡影响不大;年降雨量则是引起白蜡虫种虫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每次大雨过后,即出现一个雌虫死亡高峰。雌虫比雄虫敏感,其上限为1552.5mm左右。在这个上限以下,雌、雄蜡虫均生长发育良好,死亡率低产蜡量高;反之,雌虫大批死亡,其死亡百分率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雄虫虽不及雌虫敏感,但是,在雨量过多的情况下,蜡花也常常长霉变黑,间接致使雄蜡虫死亡,产蜡量很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修武  周文龙  曾浩生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翠  康平德  杨丽云  汤王外  徐中志  袁理春  杨少华  
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来源于云南省23份云南重楼种源进行了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的观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重楼生长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因地理来源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综合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来自于鹤庆县马鞍山、玉龙县巨甸的重楼为优势种源,可作为今后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郑乐怡  
The ultra_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xes secreted by the scale insect Physokermes shanxiensis (Homoptera: Coccidae) was research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IR)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倪妍妍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都呈增加的趋势。现代植被分布格局是植被对气候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探索植物现时分布格局的成因是理解和预测植物种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和生存潜力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在大地理尺度上,低温被认为是植物向北和向高海拔扩散的限制因子。因此,从温度耐性角度来探索植物在纬向区域的适应机制,预期结果不仅能充实和弥补国内外对纬向限界研究的缺乏和不足,而且将为理解植物现时纬向限界形成的环境驱动机制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全球气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