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1)
2023(4299)
2022(3954)
2021(3623)
2020(3357)
2019(8066)
2018(8067)
2017(15956)
2016(9053)
2015(10486)
2014(10863)
2013(11024)
2012(10580)
2011(9634)
2010(9776)
2009(9269)
2008(9477)
2007(8834)
2006(7394)
2005(6585)
作者
(28954)
(24535)
(24380)
(23362)
(15455)
(11852)
(11292)
(9732)
(9041)
(8682)
(8273)
(8157)
(8068)
(7761)
(7700)
(7697)
(7665)
(7235)
(7115)
(7061)
(6304)
(6056)
(5969)
(5619)
(5611)
(5563)
(5448)
(5439)
(5048)
(5046)
学科
(40420)
经济(40385)
(23742)
管理(23408)
方法(22019)
数学(19927)
数学方法(19779)
(18241)
企业(18241)
(11406)
(10136)
(9172)
中国(9073)
(8130)
贸易(8130)
(7881)
地方(7807)
农业(7409)
业经(7010)
(6809)
(6276)
(6267)
财务(6254)
财务管理(6233)
企业财务(5847)
(5642)
银行(5617)
(5379)
金融(5376)
(5291)
机构
大学(139661)
学院(138391)
(56400)
经济(55161)
管理(51155)
研究(47436)
理学(44114)
理学院(43597)
管理学(42759)
管理学院(42505)
中国(34922)
科学(31549)
(30188)
(29597)
(25923)
(25067)
业大(24681)
农业(24260)
研究所(23799)
中心(22144)
(21284)
财经(20221)
北京(18471)
(18214)
经济学(17716)
(17705)
师范(17499)
(16749)
经济学院(16269)
(16254)
基金
项目(90658)
科学(69245)
基金(64398)
研究(63065)
(56885)
国家(56437)
科学基金(46717)
社会(38136)
(36329)
社会科(36054)
社会科学(36038)
基金项目(34552)
自然(31199)
(30592)
自然科(30422)
自然科学(30410)
自然科学基金(29863)
教育(29450)
资助(27128)
编号(26160)
成果(21517)
重点(20733)
(20238)
(19631)
(18285)
科研(18086)
计划(17947)
课题(17918)
创新(17182)
大学(16863)
期刊
(59369)
经济(59369)
研究(36895)
(27161)
学报(26649)
中国(24328)
科学(22278)
(20330)
大学(19227)
学学(18318)
农业(18173)
管理(15612)
教育(12014)
技术(11731)
(11003)
金融(11003)
财经(10047)
业经(9817)
(9779)
经济研究(9520)
问题(8616)
(8579)
(7996)
技术经济(7634)
统计(7173)
理论(7122)
业大(6985)
(6821)
商业(6810)
实践(6515)
共检索到197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钊  孙龙  冯颖  陈晓鸣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资源昆虫——白蜡虫中水溶性多糖组分进行提取,测定了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对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率进行分析,对电泳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蜡虫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为2.1%,多糖含量为256 mg.g-1,蛋白含量为242 mg.g-1;白蜡虫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及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85∶0.9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何钊  李娴  陈智勇  孙龙  
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通过测定模型小鼠的炭粒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考察白蜡虫多糖的免疫调节能力;对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采用口服和注射方式提供白蜡虫多糖,以抑瘤率考察白蜡虫多糖体内抑瘤活性;以生长率为指标考察白蜡虫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及人肝癌细胞株等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白蜡虫粗多糖(Cwps)和纯化多糖(Pwps)均能明显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但对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改善作用;体内抑瘤试验发现,白蜡虫多糖对小鼠体内S180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但对离体肿瘤细胞生长却无明显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多糖能增加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新娅  
为了探讨南瓜多糖的制备方法,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提取南瓜粗多糖,分别用三氯乙酸(TCA)法、NaCl法和CaCl2法研究其脱蛋白,用薄层层析(TLC)对南瓜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TCA法脱蛋白效率最高,但其多糖损失率也较高。另外,CaCl2法脱蛋白效率比NaCl法要高。南瓜多糖是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和鼠李糖这6种单糖组成。说明依次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和TCA法脱蛋白的方法能制备高纯度的南瓜多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淑惠  亓倩  孙涛  王雪庆  杨璞  冯颖  
[目的]蛹期对于白蜡虫雄虫发育和交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对于白蜡虫真蛹基因转录情况的分析,本研究旨在获得白蜡虫真蛹转录组数据,了解其转录组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个热激蛋白基因(HSP)在不同虫态中的表达动态。[结果]共获得63 957条unIgene、63 272个开放阅读框(ORF)、9 561个SSR分子标记,unIgene平均长度674 bP,共有14 327条unIgene获得了注释,gene OnTOlOgy(gO)注释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何钊  郭宝华  马艳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白蜡虫含有2.14%甲壳素;7.2%的粗多糖,除蛋白后的多糖含量4.54%,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8.4%,由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3种糖的摩尔比为5∶21∶1,白蜡虫多糖为一种杂多糖-蛋白复合物;白蜡虫还含有1.3%的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应为抗突变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钊  李娴  陈智勇  孙龙  冯颖  
试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蜡虫粗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静态吸附法确定大孔吸附树脂NKA-9较适合白蜡虫粗多糖脱色,动态吸附法确定白蜡虫多糖脱色条件为30℃下10 mg·mL-1多糖溶液(pH值8.0)以1 BV·h-1流速上样1 BV后,以5 BV水洗脱,脱色率为71.4%、脱蛋白率51.9%、多糖收率为60%。体外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脱色前多糖溶液仅在1 000μg·mL-1浓度时能提升过氧化氢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存活率,而脱色后多糖溶液在10 1 000μg·mL-1范围内均能提升模型细胞存活率,其中,1 000μg·mL-1的脱色白蜡虫多糖与模型组的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陈勇  赵杰军  叶寿德  王绍云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涛  王雪庆  赵遵岭  于淑慧  陈晓鸣  刘魏魏  亓倩  杨璞  
[目的]了解白蜡虫泌蜡高峰期所表达的热激蛋白及其序列特征。[方法]从白蜡虫转录组数据库筛选获得hsp10、hsp20、hsp40、hsp60、hsp70、hsp90基因序列,进行序列联配和进化树分析,并对hsp40、hsp60、hsp90基因在不同温度下mRNA相对表达量情况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从白蜡虫转录组数据库中共筛选出32条hs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它们与目前已报道的序列具有很高一致性,大部分含有保守区域和特征序列,能够与同目昆虫基因聚为一支。hsp40、hsp60、hsp90基因均能被温度诱导。[结论]在白蜡虫泌蜡高峰期共鉴定到32个热激蛋白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涛  王雪庆  赵遵岭  于淑慧  杨璞  
[目的]了解白蜡虫越冬时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比较昆明与长春越冬虫体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为了解白蜡虫低温适应机制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昆明越冬雌成虫(KM)和长春越冬雌成虫(CC)体内细菌16s rRNA及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利用Usearch软件进行细菌和真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划分,并利用Mothur软件对OTU进行分类学分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细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344个OTU,真菌KM和CC样品中共得到2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晓鸣  陈勇  叶寿德  王自力  毛玉芬  王绍云  
白蜡虫卵孵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对其孵化行为影响不大。白蜡虫卵在温度12℃左右开始孵化,12~35℃温度范围内卵都能孵化,以20~25℃条件下孵化率较高,达95%左右。白蜡虫卵在相对湿度40%~80%条件下,孵化率差异不大,在自然界中,95%左右的相对湿度下,白蜡虫卵的孵化率仍可达95%左右。光对白蜡虫孵化影响很小,卵在黑暗中仍能孵化。在温度、湿度和光照三个因素中、温度是影响白蜡虫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德年  樊生超  姚惠娟  苏小运  陈溥言  
应用薄层层析技术分析鸡法氏囊提取物的组分 ,并用体内和体外免疫试验测定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0 0以下的鸡法氏囊提取物中共有 9种成分的氨基酸或小肽 ,其中第 3组分与囊素标准品具有相同的迁移率(0 6 9)。适当浓度的囊素和法氏囊提取物均能促进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  何洪巨  赵学志  陈翠蓉  郑鹏婧  
以20个不同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幼苗期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幼苗中总硫苷含量不同,其中,秋白萝卜>春白萝卜>樱桃萝卜。进一步对硫苷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了9种不同的硫苷,其中,4种硫苷属于脂肪族,4种属于吲哚族,1种属于芳香族硫苷。不同类型品种幼苗中的硫苷组成不尽相同。秋白及4个春白萝卜品种中含有上述9种硫苷;春白萝卜品种二年子和花知中含有8种硫苷,缺少1个吲哚族硫苷-1-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而所有樱桃萝卜品种中均缺少1个脂肪族硫苷-4-甲硫基丁基硫代葡萄糖苷。在对不同萝卜品种幼苗中各种硫苷所占总硫苷百分比分析时发现:秋白萝卜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自力  陈晓鸣  王绍云  叶寿德  陈勇  
白蜡虫在人为去雄虫条件下孤雌生殖的研究表明:白蜡虫子1代和子2代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行两性生殖的白蜡虫自然种群孤雌生殖的基本一致;孤雌生殖的子代怀卵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雌虫怀卵量;孤雌生殖的子代性比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性比基本相同;子1代的雌虫死亡率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子2代的雌虫死亡率与正常两性生殖的自然种群的雌虫死亡率相近;子1代的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与两性生殖的白蜡虫泌蜡相似;子2代的平均个体泌蜡量和单位面积泌蜡量低于正常两性生殖的白蜡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长海  刘化琴  蒋丽媛  
1980~1981年在云南景东对白蜡虫涌散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白蜡虫涌散的时间是在上午8:00~11:00,下午很少涌散,晚上不涌散;涌散的起点指标:温度12℃,湿度80%,光照100 lx;适宜的涌散生态指标范围:温度18~25℃,湿度25%~45%,光照12500~16000 lx;涌散停止为:温度30℃,湿度22%,光照20000 lx;在气温25~28℃情况下,白蜡虫很少涌散。在生态因子中,温度、光照、降雨、湿度、大风、浓云对白蜡虫涌散有重大影响,而温度、降雨、光照是制约白蜡虫涌散的关键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长海  刘化琴  蔡静  
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的食性问题,国内外白蜡虫专家学者历来认为;白蜡虫属狭食性(寡食性)昆虫。随着白蜡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者在对全国虫、蜡区调查的基础上,并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已查明白蜡虫寄生于木樨科的女贞属、白蜡树属、丁香属、流苏树属;壳斗科的苦槠属;锦葵科的木槿属;马鞭草科的黄荆属;漆树科的漆树属;冬青科的冬青属共6个科,9个属,45种寄主树。因此,我们认为:白蜡虫是广食性(多食性)昆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