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2)
2023(2460)
2022(2048)
2021(1813)
2020(1594)
2019(3692)
2018(3500)
2017(6351)
2016(3723)
2015(4339)
2014(4148)
2013(4120)
2012(4068)
2011(3838)
2010(3673)
2009(3446)
2008(3338)
2007(3066)
2006(2852)
2005(2612)
作者
(14935)
(12316)
(12254)
(11594)
(7975)
(6150)
(5458)
(4954)
(4832)
(4459)
(4407)
(4330)
(4198)
(4124)
(4106)
(3885)
(3869)
(3853)
(3774)
(3627)
(3407)
(3255)
(3091)
(2922)
(2916)
(2879)
(2754)
(2729)
(2624)
(2599)
学科
(13837)
经济(13812)
管理(8239)
(7732)
方法(6641)
(6305)
企业(6305)
(5867)
数学(5831)
数学方法(5702)
中国(3982)
(3356)
(3293)
(2666)
业经(2534)
及其(2335)
(2266)
贸易(2265)
(2235)
金融(2234)
(2206)
理论(2184)
农业(2173)
地方(2161)
水产(2136)
(2087)
(2083)
银行(2051)
(1987)
(1921)
机构
大学(57762)
学院(55349)
研究(26830)
科学(20264)
(19605)
(19295)
经济(19146)
中国(18702)
(16334)
农业(15920)
管理(15919)
研究所(15217)
(13745)
业大(13689)
理学(13502)
理学院(13294)
管理学(12756)
管理学院(12690)
中心(11063)
(10417)
(10133)
(10017)
农业大学(10005)
(9328)
实验(9281)
(9225)
实验室(8908)
科学院(8764)
北京(8740)
(8596)
基金
项目(40104)
科学(29526)
(28724)
基金(28572)
国家(28505)
研究(22283)
科学基金(21978)
自然(17113)
自然科(16714)
自然科学(16705)
自然科学基金(16429)
(15915)
(14513)
基金项目(14313)
资助(13182)
社会(12525)
社会科(11705)
社会科学(11699)
计划(10609)
科技(10404)
教育(10263)
重点(10059)
科研(8689)
(8622)
专项(8359)
(8289)
(8042)
(7995)
(7792)
创新(7437)
期刊
(21420)
经济(21420)
学报(18929)
(17145)
研究(16213)
科学(14636)
中国(13702)
大学(12924)
学学(12476)
农业(11755)
管理(6955)
(6471)
(6420)
业大(6285)
农业大学(5307)
教育(5304)
(4733)
金融(4733)
林业(4637)
(4167)
经济研究(3921)
技术(3764)
中国农业(3726)
财经(3512)
自然(3295)
科技(3234)
(3061)
自然科(2960)
自然科学(2960)
世界(2793)
共检索到88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刘桂军  刘恩山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叉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幼虫有4龄,尾叉及其长度可作为理想的分龄特征和分龄指标;幼虫的口缘宽度也可作为指标之一;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和尾叉前缘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于分龄。研究还发现:幼虫尾叉内侧的形态特征是区分幼虫虫龄的简洁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测定各龄的平均龄期分别为:1龄1 8 1d ,2龄1 1 2d ,3龄1 0 7d ,4龄2 6 1 2d ,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idea),以幼虫蛀食苹果等果树的韧皮部为害,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该虫自1995年在新疆伊犁发现以来[2],对当地珍贵的新疆野苹果——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林造成重大危害。据伊犁州林业局统计,2011年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林中发生面积达到3 867 hm2,占野苹果林总面积的40%,已造成667 hm2野苹果林被害枯死。该虫已严重威胁着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蕾  丛斌  王洪平  
通过对金纹细蛾幼虫脱皮和头壳宽度的测量,测得幼虫龄期为5龄。1~5龄幼虫头壳宽(mm)分别为:0.17496±0.0096,0.237368±0.0057,0.28161±0.0026,0.312613±0.0029,0.377817±0.01;同时测量虫斑面积的大小,分析虫斑大小与龄期关系,1~5龄虫斑面积(mm2)范围分别是:0~9.42,11.775~54.95,42.39~119.32,51.025~146.8,51.025~149.15;且观察发现幼虫3龄前随着龄期的增长,虫斑在不断扩大,3龄后虫斑面积基本固定。因此,从虫斑外观特征上基本可以在田间鉴定金纹细蛾幼虫龄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彦男  奚耕思  杨栋梁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并对幼虫龄期划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自然光照、温度(26±3)℃、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观察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根据幼虫体长、头宽、体质量、消化道长,以及幼虫形态特征等数据,并结合戴氏定律,对幼虫龄期进行划分。【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拟黑多刺蚁卵发育期为(24.5±3.5)d、幼虫发育期为(25.0±5.5)d、蛹发育期为(20.5±5.5)d。拟黑多刺蚁幼虫期可分为4个龄期,其中1龄幼虫发育时间为(4.5±1.5)d,2龄幼虫为(5.5±1.5)d,3龄幼虫为(7.0±1.0)d,4龄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 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樊智智  张真  张苏芳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凡勇  王涛  宗世祥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菊科蒿属半灌木,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蚀、喜沙埋、结实丰富、采种容易、生长迅速、固沙作用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荒漠灌木林植物,在荒漠化防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灾害性天气频发,我国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的油蒿灌丛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用山西中条山油松为试材,经测定其株内不同高度的管胞长度、纤丝角度、基本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和胸高位置的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自髓心向外,上述6个特征的测定值呈现陡增或陡降之后,渐趋于稳定,其变异曲线可明显的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的分界可作为油松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线;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这一分界线向髓心推移,即幼龄期缩短、幼龄材范围变窄。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并参照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以胸高盘为依据,确定油松木材幼龄期为14年左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杨婵婵  郭光华  张志刚  
为了解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高红枣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剖面挖掘法和分层分段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幼龄期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范围内,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分布范围分别为0~200、0~275、0~300 cm,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根系生物量70%以上都分布在距树干0~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3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处;6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后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硕  周在豹  闫国增  柳絮飞  胡阳  姚圣忠  李凯  
【目的】近年来白蜡窄吉丁危害对京津冀等地白蜡林造成了巨大压力,以致一些区域不得不更换树种。对北京市通州区白蜡林受危害情况进行评价,探究白蜡窄吉丁在不同程度受害林分的发生特点。【方法】对通州区12个3 km×3 km样区(36块样地)林分进行踏查,选取受害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3块白蜡林,通过每木检尺对树干不同区段窄吉丁羽化孔数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白蜡窄吉丁在林分内垂直发生和水平扩散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所有白蜡样地林均受到白蜡窄吉丁危害,轻度、中度、重度受害林分别占25%、50%、25%;相关标准地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分别为:65.85%、0.4±1.8头/株,86.95%、7.4±6.9头/株和100%、30.2±15.1头/株。2)白蜡窄吉丁的危害从树干基部可至树干分叉处,其中1 m以下和2 m以上至分叉处虫孔数量显著少于中段1~2 m处(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桂霞  赵琴  朱道弘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害虫,给竹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对黄脊雷蓖蝗重庆永昌、四川长宁、湖南桃江及广西桂林种群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各龄期虫体大小、若虫各龄期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及成虫产卵前期等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黄脊雷蓖蝗的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25℃的实验室条件下,4种群的雌、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介于68.3~73.6 d和60.8~64.2 d,种群间雌若虫和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雄若虫均为5龄,而雌若虫则为部分5龄、部分6龄,永昌、长宁、桃江和桂林种群6龄雌若虫所占比例分别为55.6%、40.0%、27.3%和17.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芦贤博  徐连峰  庞忠义  刘继锋  温宝阳  裴晓娜  赵岭  王学刚  赵曦阳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 <0.05)。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以20%的入选率,每个性状均筛选出6个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3.264%,表明3个主成分包含了大部分测定性状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选出1个优良种源(万人欢)与3个优良家系(WRH3、WRH5、QTH2)及10个优良单株,入选种源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及冠幅现实增益分别为3.109%、5.014%、2.193%、1.040%;入选家系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835%、5.410%、7.908%、6.069%,入选单株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74%、24.11%、23.91%和26.53%。[结论]胡桃楸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初步筛选的优良种源、亲本及家系和单株可以为胡桃楸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 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 667、3 333、5 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 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 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 333株/hm~2和5 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 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 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龙  王淑颖  沈载芸  孙正  范以香  陈万杰  包振松  叶保华  李桂菊  曹成全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消化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构成。其中:后肠最长,占比49.60%;前肠次之,占比43.65%;中肠最短,仅占比6.75%。前肠位于头胸部至腹部第2体节,分为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贲门瓣6个结构。咽表面附有强大的环肌和白色的气管组织,内部形成明显的8条褶皱,褶皱上附有朝内排列密集的手指型齿;食道和嗉囊内部由大量褶皱构成,褶皱上有朝内的由1~3个齿为单位稀疏排列的锥形齿;前胃结构较为特殊,外部是强壮的肌肉层,内部由6个相似的几丁质结构构成;贲门瓣在前胃的末端和胃盲囊前端,内部有4个长条形的褶状凸起紧紧扣在一起,呈漏斗状,表面粗糙但无齿,是前、中肠的分界线。中肠位于腹部第3体节,包含4条相等的胃盲囊,末端形成幽门瓣,其内部有6个凸起,且有朝内具2~5个小齿的爪型齿。后肠位于腹部4~10体节,后肠与中肠分界线由7条乳白色马氏管围圈构成,马氏管由丰富的纵肌组成,马氏管着生处内部是幽门瓣,且有6个凸起,从此处向下延伸形成褶皱至后肠,之后依次是细长状乳白色较短的回肠,弯曲且向上折叠呈“N”字型的结肠,粗、长且宽的外部为褶皱状并附着白色脂肪体的直肠,最后至肛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煜洋  孟玲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虽对咀嚼取食害虫的幼虫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但不影响其生殖力。推测其原因在于施用生物质炭可促进高龄幼虫取食、提高食物利用率和生长速率,从而避免早期所受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推测。[方法]设0(对照)、15、30和50 g·kg~(-1)共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土壤,种植稻苗。为精确测定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生长表现、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采用剪取叶片饲喂的方法从初孵幼虫单头饲喂直至蜕皮为末龄(5龄),测定刚蜕皮末龄幼虫体质量作为幼虫生长表现的测度;单头测定末龄幼虫的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比较其在生物质炭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添加生物质炭可降低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到末龄时的体质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使末龄幼虫体质量分别下降30.13%(添加15 g·kg~(-1))、29.46%(添加30 g·kg~(-1))和37.87%(添加50 g·kg~(-1)),这3个添加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末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和食物利用效率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添加15和50 g·kg~(-1)的生物质炭处理下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效率增大;添加50 g·kg~(-1)的生物质炭可提高食物转化效率、食物利用效率和相对生长速率,而较低添加量处理对这些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土壤添加较多生物质炭虽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阻碍作用,但可增强末龄幼虫取食量和营养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