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9)
2023(12070)
2022(10671)
2021(10098)
2020(8513)
2019(19737)
2018(19705)
2017(37883)
2016(20854)
2015(23526)
2014(23689)
2013(23297)
2012(21275)
2011(19189)
2010(19136)
2009(17806)
2008(17469)
2007(15042)
2006(13302)
2005(11939)
作者
(60331)
(49993)
(49686)
(47369)
(32110)
(24028)
(22579)
(19612)
(19176)
(17943)
(17100)
(16746)
(15908)
(15876)
(15408)
(15305)
(14919)
(14783)
(14298)
(14212)
(12390)
(12296)
(11907)
(11323)
(11206)
(11205)
(11096)
(11009)
(10061)
(9732)
学科
(78811)
经济(78686)
管理(64917)
(59183)
(51238)
企业(51238)
方法(35652)
数学(30424)
数学方法(30076)
(23448)
(20442)
中国(19986)
(19040)
业经(18484)
(18062)
地方(15000)
(14993)
财务(14924)
财务管理(14893)
企业财务(14160)
环境(13719)
理论(13630)
(13421)
贸易(13413)
农业(13350)
(13289)
(13064)
(13035)
(13032)
银行(12991)
机构
大学(297645)
学院(293360)
管理(117209)
(113855)
经济(111185)
理学(101396)
理学院(100274)
研究(98741)
管理学(98608)
管理学院(98072)
中国(73209)
(64129)
科学(61327)
(55379)
(49796)
(46598)
研究所(45206)
业大(44237)
中心(44026)
财经(43660)
(42693)
北京(40767)
(39599)
(38931)
师范(38550)
农业(36551)
(35682)
(34659)
经济学(33702)
财经大学(32524)
基金
项目(201510)
科学(158304)
研究(148125)
基金(146481)
(127076)
国家(126049)
科学基金(108318)
社会(91918)
社会科(87023)
社会科学(86999)
(78266)
基金项目(78024)
自然(71018)
自然科(69308)
自然科学(69294)
自然科学基金(68050)
教育(67815)
(66162)
编号(60627)
资助(60272)
成果(50329)
重点(44857)
(44607)
(42004)
(41871)
课题(41723)
(39660)
创新(39074)
科研(38469)
教育部(38298)
期刊
(125716)
经济(125716)
研究(88947)
中国(56866)
学报(47224)
管理(43703)
科学(43094)
(42924)
(42605)
大学(35869)
教育(34172)
学学(33501)
农业(29560)
(25661)
金融(25661)
技术(24374)
财经(21202)
业经(19766)
经济研究(19070)
(17900)
问题(16236)
图书(15946)
理论(15460)
(14971)
科技(14450)
实践(14216)
(14216)
(13571)
现代(13369)
技术经济(13339)
共检索到430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王传珍  乔秀荣  庞建军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乔鲁芹  曲良建  杨忠岐  张永安  关玲  颜容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智  杨忠岐  魏建荣  王小艺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解剖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aYang的雌性成虫具一对卵巢,每个卵巢的卵巢管数目为6—10根,且有时左右卵巢管的数目不等;一个卵巢管中的卵数为8—34粒,卵巢内总含卵数可达680粒,实际平均为270.5粒。证明了该种寄生蜂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建荣  苏智  王传珍  曲花荣  杨隽  孟凡来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寄主时,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1和1:2为宜。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为寄主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50为宜,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6 d。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会影响到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雅楠  辛蓓  刘佩旋  
为明确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毒器官的超微结构和毒器官的功能,本研究利用显微解剖技术解剖周氏啮小蜂毒器官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随后将毒器官经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切片经染色、脱色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由一个毒囊和一条毒腺构成,证实周氏啮小蜂毒腺含有大量分泌细胞,其中细胞器有细胞核、分泌囊泡、线粒体、自噬小体、末端附器及末端微绒毛。同时还观察到,周氏啮小蜂毒囊由肌肉鞘层、上皮细胞层和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层中肌纤维规则地排列且不交错,上皮细胞层细胞器稀少,内膜层呈波浪状加厚。因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燕  丛斌  崔蕾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蕊  祈金玉  吕双双  许哲  王月  孙守慧  郑雅楠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触角。结果表明,在该蜂的触角上共发现了8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B觟hm氏鬃毛、板状感觉器、锥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腔状感器和感觉孔。对不同类型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其中毛状感器是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魏建荣  
报道和记述了在中国发现的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姬小蜂科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 (Tetrastichushowardispeciesgroup)的 2个新种 :山东白蛾啮小蜂TetrastichusshandongensisYang ,白蛾黑基啮小蜂T .nigricoxaeYang。这 2种啮小蜂均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 ,每寄主蛹平均出蜂分别为 77头和 1 2 4头 ,平均寄生率分别为 6 2 %和 9 8% ,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文末列出了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中国已知 3个种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传珍  刘玉明  
报道了自山东烟台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啮小蜂一新种———白蛾圆腹啮小蜂AprostocetusmagniventerYangsp.nov.,新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一头寄主蛹中可出蜂 45~ 62头 ,寄生率为 3 5 % ,雌雄性比 2 6∶1。本种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伟健  相伟芳  王静  白鹏华  潘丽娜  杨艺新  朱耿平  李敏  
【目的】研究寄生性天敌昆虫热激蛋白HSPs的功能,为探讨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对农药与紫外胁迫下的抗逆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克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个小热激蛋白基因Ccshsp12.2,对其从系统发育、核苷酸替换速率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其经紫外照射及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灭幼脲和高效氯氰菊酯4种农药处理后,Ccshsp12.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获得了含有完整编码区的Ccshsp12.2基因序列,编码20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1 kDa;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寄生性类群与麦茎蜂等自由生活类群聚成2个分支。选取的9条基因平均Ka/Ks(即dN/dS)值为0.906 556,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寄生性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44,自由生活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53。RT-qPCR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经农药和紫外线的处理后,白蛾周氏啮小蜂Ccshsp12.2表达量均有所上调,达3.36~6.17倍。【结论】通过分子进化分析,发现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其热激蛋白所受的进化压力有显著差别;紫外照射及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均能显著诱导Ccshsp12.2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结果将为白蛾周氏啮小蜂HSPs的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建荣  王传珍  曲花荣  杨忠岐  邵凌松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防治 ,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对 4代美国白蛾进行放蜂的防治区 ,美国白蛾的危害下降 ,而对照区美国白蛾仍造成一定的危害。放蜂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期的寄生率经 2a的防治后达到 5 0 %~ 70 % ,同时由于没有施用化学农药 ,保护了其它天敌 ,各种天敌昆虫的总寄生率达到 83 2 6 %~ 95 82 %。应用灰色数学中关联度的计算方法 ,表明人工释放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生物控制美国白蛾的主要因子 ,但几乎不影响其它天敌昆虫对美国白蛾的寄生。各种天敌共同而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同斌  王虎诚  徐克勤  仇才楼  熊大斌  杜伟  杨中林  颜学武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许哲  王亚斌  杨宏光  祁金玉  郑雅楠  刘振凯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为研究其耐寒性,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的方法对其老熟幼虫的耐寒性生理指标过冷却点(SCP)和冰点(FP)进行了测定,并以其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érin-Méneville)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做为参照。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及黄粉甲虫老熟幼虫在0.1~15.0℃·min-1降温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测定出SCP与FP,其SCP分别为(-18.44±0.93)℃和(-8.16±3.15)℃,FP分别为(-14.27±1.25)℃和(-2.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