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
- 2023(1230)
- 2022(955)
- 2021(917)
- 2020(709)
- 2019(1581)
- 2018(1475)
- 2017(2545)
- 2016(1539)
- 2015(1665)
- 2014(1707)
- 2013(1639)
- 2012(1369)
- 2011(1295)
- 2010(1240)
- 2009(1086)
- 2008(1040)
- 2007(858)
- 2006(792)
- 2005(660)
- 学科
- 济(3694)
- 经济(3691)
- 管理(3175)
- 业(2485)
- 企(2021)
- 企业(2021)
- 方法(1769)
- 数学(1697)
- 数学方法(1580)
- 农(1327)
- 学(1324)
- 理论(1029)
- 中国(1000)
- 财(964)
- 地方(951)
- 业经(849)
- 教学(811)
- 制(773)
- 贸(726)
- 贸易(726)
- 易(715)
- 产业(713)
- 农业(711)
- 茶(690)
- 学法(639)
- 教学法(639)
- 学理(633)
- 学理论(633)
- 和(629)
- 环境(585)
- 机构
- 学院(21311)
- 大学(20001)
- 研究(7567)
- 农(7121)
- 科学(6661)
- 管理(5879)
- 农业(5783)
- 业大(5420)
- 济(5239)
- 理学(5172)
- 理学院(5110)
- 经济(5046)
- 管理学(4764)
- 管理学院(4740)
- 中国(4736)
- 所(4478)
- 研究所(4225)
- 京(4019)
- 农业大学(3856)
- 技术(3732)
- 省(3458)
- 中心(3443)
- 工程(3322)
- 江(3272)
- 室(3202)
- 实验(3015)
- 业(2982)
- 实验室(2888)
- 州(2774)
- 重点(2727)
共检索到2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丽梅 郑德勇 叶乃兴 叶小辉 赵峰 杨江帆
以研究白茶浸提液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及优化水解工艺为目的,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在确定HPLC检测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样品制备中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制定的HPLC分离条件能有效分离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所得的标准曲线方程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白茶中3种黄酮醇类物质的最优水解工艺条件为:在5 m L白茶浸提液中添加5m L 3 mol·L-1盐酸,于80℃水浴锅中水解30 min.最优水解工艺的精密度均较高,在水解过程中山奈酚最稳定,杨梅素容易被分解,芦丁的水解转化率为94.3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琴飞 吴秋妃 徐缓 林立铭 张振文
【目的】以木薯叶片为试材,对木薯叶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方法】在70℃条件下,以40%(芦丁、烟花苷)和80%(槲皮素、山柰酚)的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75(g/mL)超声提取30 min;HPLC分析四种黄酮醇时,流动相以甲醇0.2%的磷酸水溶液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结果】可有效提取和分离木薯叶片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4种黄酮醇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02~0.10μg/mL;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00%;样品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0.81%~99.83%,方法的准确度较好,RSD幼叶期>成熟叶的趋势。【结论】该提取和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实现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木薯叶中4种黄酮醇类物质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木薯叶 黄酮醇 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纪伟 沈雪梅 赵一帆 王玮 张钎 周艺凡 李家华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贮存年份普洱生茶中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与普洱生茶年份鉴定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贮存年份(2006—2015年)的普洱生茶为研究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茶样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含量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与贮存年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杨梅素的含量在0.36~3.19 mg/g,槲皮素在2.40~10.17 mg/g,山奈酚在2.00~7.35 mg/g,黄酮总量在12.87~51.99 mg/g。利用聚类分析发现,茶样可以分为2大簇,第一簇包括2006—2008年的茶样,第二簇为2009—2015年茶样;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酮总量、槲皮素和山奈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强,且贮存年份越接近的茶样间相关性越强。【结论】不同年份普洱生茶茶样中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可以作为普洱生茶年份鉴别的指标。
关键词:
普洱生茶 贮存年份 黄酮醇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莹 朱新焰 石亚娜 杨发建 季鹏章 王家金
【目的】采用GB5009. 9-2016中酶水解法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脱糖次数、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用酶量的研究,优化了滇黄精淀粉提取测定工艺。【结果】酶水解法提取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糖5次、淀粉酶量15 m L(5 g/L)、酶解温度57℃、酸水解55 min。【结论】优化方案是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最佳工艺,误差最小。为进一步开展滇黄精淀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酶水解法 滇黄精 淀粉含量 淀粉酶 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洪 肖维强 赵鹏 谢路斯 戴宏芬 黄炳雄 张慧 王晓容
采用高效液相/紫外-可见波长检测器(HPLC/VWD)法,测定了化橘红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7种黄酮类标准品分别是芦丁、金丝桃苷、柚皮苷、橙皮苷、柚皮素、川皮苷和甜橙黄酮。分离条件:分离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A为20%的甲醇,流动相B为30%的乙腈,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1.0~1.2 mL/min,柱温35℃,分析波长285~350 nm,梯度波长。测定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范围为0.098~25.000μg/mL,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1.000;标准品连续5次进样和在48 h内多次进样,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磊 于国萍 代微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且不易为人体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以水解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水解液中的浓度为指标从而确定大豆异黄酮水解效果。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浓度与大豆异黄酮水解条件的关系,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00min、水解温度95℃和水解盐酸浓度6mol.L-1。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水解反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萍 钱俊青 胡永萍
对苦竹类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乙醇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75%乙醇,1∶15料液比,超声提取3次,每次20min。采用比色法测定苦竹类竹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苦竹类竹种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小黄苦竹Oligostachyumfujinensis含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13 54mg·g-1,短穗竹(俗名苦竹)Semiarundinariadensiflora最低,为7 24mg·g-1。表5参12
关键词:
苦竹类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卫华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提取工艺 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静 彭光华 张声华
采用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观察了提取液、质量浓度、时间、温度和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等5个单因素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得出表面活性剂助提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74.8~76.5℃、浸提时间38~43 min、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1∶25~1∶28。
关键词:
荷叶 黄酮 表面活性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辉
以提高金线吊葫芦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对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0 min,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0.106 g·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金玉 张秋霞 陈康 陶晨璐 武慧雯
【目的】优化聚酰胺树脂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工艺,为茶枝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吸附量及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确定适合分离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聚酰胺树脂粒径。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优化,研究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并对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结果】200~300目(48~75μm)聚酰胺树脂较适用于纯化茶枝柑叶总黄酮。茶枝柑叶总黄酮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生药量)15 mg/mL,pH值为5,流速为1.75 BV/h,上样量为聚酰胺树脂质量的6倍(湿质量),用1.3 BV的75%(体积分数)乙醇洗脱。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纯化物中总黄酮得率为64.17%。【结论】200~300目(48~75μm)聚酰胺树脂适用于茶枝柑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且所得总黄酮纯度较高。
关键词:
茶枝柑 总黄酮 聚酰胺树脂 纯化工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燕飞 陈建华 吴耀辉
采用浸提法对佛肚竹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1∶15的液料比,70℃下浸提90 min。实验还研究了测量黄酮类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佛肚竹 黄酮 提取工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