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7)
- 2023(10298)
- 2022(9273)
- 2021(8723)
- 2020(7312)
- 2019(16978)
- 2018(16972)
- 2017(32738)
- 2016(18260)
- 2015(20461)
- 2014(20288)
- 2013(20164)
- 2012(18277)
- 2011(16405)
- 2010(16029)
- 2009(14406)
- 2008(13928)
- 2007(11811)
- 2006(10046)
- 2005(8553)
- 学科
- 济(67930)
- 经济(67862)
- 管理(49688)
- 业(48367)
- 企(39461)
- 企业(39461)
- 方法(34651)
- 数学(30229)
- 数学方法(29905)
- 农(18920)
- 学(17177)
- 财(16252)
- 中国(15977)
- 业经(15173)
- 地方(13606)
- 农业(12852)
- 贸(11785)
- 贸易(11780)
- 理论(11728)
- 环境(11479)
- 易(11417)
- 和(11189)
- 技术(11122)
- 务(11001)
- 财务(10942)
- 财务管理(10925)
- 企业财务(10348)
- 制(10135)
- 教育(9734)
- 划(9668)
- 机构
- 大学(254851)
- 学院(253442)
- 管理(101896)
- 济(94002)
- 经济(91880)
- 理学(89794)
- 理学院(88723)
- 管理学(87058)
- 管理学院(86639)
- 研究(84407)
- 中国(59248)
- 科学(57739)
- 京(54304)
- 农(49372)
- 业大(45118)
- 所(43577)
- 研究所(40419)
- 财(39885)
- 农业(39289)
- 中心(37732)
- 江(35485)
- 北京(33565)
- 范(33190)
- 财经(33137)
- 师范(32782)
- 院(30434)
- 经(30182)
- 州(28887)
- 技术(28573)
- 经济学(26946)
- 基金
- 项目(185063)
- 科学(144034)
- 基金(133624)
- 研究(130081)
- 家(118561)
- 国家(117603)
- 科学基金(100111)
- 社会(79309)
- 社会科(75094)
- 社会科学(75073)
- 省(73676)
- 基金项目(72232)
- 自然(68384)
- 自然科(66752)
- 自然科学(66731)
- 自然科学基金(65534)
- 划(62351)
- 教育(59378)
- 资助(54911)
- 编号(52810)
- 成果(41646)
- 重点(41492)
- 部(39586)
- 发(39234)
- 创(38635)
- 科研(36048)
- 创新(36029)
- 课题(36003)
- 计划(35947)
- 大学(33859)
共检索到347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党 呼世斌 冯贵颖 申卫博 秦宝福
用富集培养和逐级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好氧处理的生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当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在20 000 m g/L左右时,向废水中补充KH2PO410 g/L、M gSO40.05 g/L和酒石酸铵2.0 g/L,在起始pH 5.0、温度28℃左右、接种量150 mL/L、处理时间4 d、摇床转速120 r/m in的条件下,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去除率为80%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为10%,从每升处理后的废液中可回收干菌体28.2 g;该研究结果既可用于皂素生产废水的一级处理,也可用于二级处理。
关键词:
白腐真菌 皂素生产废水 生化降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訾静 郭瑛 姜军平 万一
【目的】利用逐级驯化后的光合细菌(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研究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皂素生产废水的后续处理奠定基础。【方法】以PSB A21为供试菌株,在对其进行逐级驯化后,探讨培养条件以及废水初始pH值、处理温度、菌液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PSB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PSB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在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4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净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温度>处理时间>初始pH。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值8.0,温度30℃,接种量250 mL/L,黑暗好氧条件下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皂素生产废水 COD去除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凤敏 呼世斌
以酵母菌作为特定微生物,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当温度为28-30 C,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 710 -9 200 mg/L,pH值为4.5-5.5,溶解氧为4.5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COD去除率超过70%, 反应出水回收的酵母干菌稳定在8.3g/L以上,且产量随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而上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丽伟 冯贵颖 朱丹 王正林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行了常温条件下皂素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UASB处理工艺以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4000~6000mg/L,有机负荷为13~25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7h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最大产气率为0.34m3/kg,甲烷含量为6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皂素废水 废水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丰 呼世斌
为解决薯蓣皂素废水治理工程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管理难题,试验开发了吸收-消化工艺。利用污泥对单糖的快速吸收(单次吸收率为20%~35%)特性,通过污泥沉降完成污染物与水的分离,然后对污泥进行集中消化。单次模拟和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经6~9个周期的吸收,污染物分离效率可达90%左右,污泥消化反应时间平均为96~106h,与理想反应时间持平,无明显生化抑制现象,运行稳定性、经济性高于传统工艺。
关键词:
薯蓣皂素生产废水 SBR 吸收-消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伟 曾清如 伍新花 周婷 刘爱军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L/L、搅拌时间3 min;3)在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61%、96.87%,出水的COD及色度均能达到《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排放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钰 高崎 史云祥 陈坤杰
以银杏酮酯生产废水为试验对象,分别以污泥质量浓度(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 mg/L),pH(4、5、6、7、8、9),发酵温度(20、25、30、35、40、45℃)和发酵时间(3、4、5、6、7、8d)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污泥质量浓度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得到厌氧发酵法降解该废水COD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电化学氧化预处理对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厌氧发酵法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d、pH7、污泥质量浓度5000mg/L,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1.62%。采用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处理银杏酮酯生产废水,该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62%,最终脱色率达96.42%,BOD_5去除率达86.33%,发酵时间为3 d时,废水COD去除率已趋于稳定。可见,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能明显提高银杏酮酯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及脱色率,缩短发酵时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丹 冯贵颖 呼世斌 单丽伟 李新国
分析了皂素废水水质情况,并研究了温度、pH和Co2+、Ni2+、Mg2+、Zn2+等2价金属离子不同组合 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C和进水pH=6的条件下,经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驯化后的厌 氧颗粒污泥的活性较高,另外,添加微量元素Co2+、Ni2+、Mg2+和Zn2+,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污泥的生物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海延 梁胜贤 王栋 白志辉
为探明利用甘薯淀粉生产废水培养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的最适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甘薯淀粉废水浓度、初始p H值、培养温度对侧孢短芽孢杆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淀粉废水浓度40%,初始p H值为7.0~8.0,培养温度为30~35°C,以2%比例接种侧孢短芽孢杆菌种子液,150r·min-1培养24h时,菌体浓度最高可达1.63×109cfu·m L-1。在此基础上,应用Placket-Burman设计,对微生物培养基中常用的8种无机盐离子(KH2PO4,Mg SO4,Ca Cl2,Na Cl,Fe SO4,Cu SO4,Mn SO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浩 呼世斌 张凤梅 黄海波 李辰 李天枢
【目的】分析采用电Fenton法处理延长某油田采油废水时,各影响因素对废水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旨在为采油废水的处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先比较电Fenton法与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的效果,之后研究电流强度、H2O2质量浓度、H2O2与FeSO4物质的量之比、pH值和板间距等影响因素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比Fenton法相比,电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时的COD去除率明显提高;COD去除率随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强度为1.5A、H2O2质量浓度为1 100mg/L时达到最大,之后继续增大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当H2O2与Fe...
关键词:
电Fenton 采油废水 COD去除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亚奇 蒋卓睿 陈雪
采用一种类Fenton试剂法,即Fe3+和H2O2的组合代替Fe2+和H2O2的组合法,对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Fe3+、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1.3×10-3和1.3×10-2mol·L-1,且初始pH值约为4时,苯酚的降解率最大,几乎达到100%。同时分别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及复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该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拟合,复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最佳拟合相应的动力学过程,但2个平行反应的速率系数k1≈9.24k2,因此可近似认为是一级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类Fenton试剂 苯酚废水 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燕洁 冯贵颖 李美秀 陆磊 郭文姬 徐冯楠 呼世斌
【目的】研究确定利用提取皂甙后的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最佳条件。【方法】在常压下,采用酸催化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催化酸种类、催化酸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黄姜皂素废渣粒度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选用硫酸体积分数、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废渣粒度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对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硫酸体积分数为4%、液固质量比为12∶1、反应时间为10h、黄姜皂素废渣粒度为0.84 mm的条件下,乙酰丙酸产率最高,可达18.31%。对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珊 虞方伯 郭明 单胜道 邸玉翠 徐少娟 李松华 郑圣丰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h。经紫外照射120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
关键词:
竹炭 固定化 紫外诱变 假单胞菌 间甲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曲克明 卜雪峰 马绍赛
研究了常见大型藻类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和贝类对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石莼和海带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吸附氮、磷营养盐的效果明显高于鼠尾藻和马尾藻,密度2g/L的石莼和7.52g/L的海带是较好的养殖密度。与扇贝和文蛤比较,牡蛎具有较高的去除悬浮颗粒物的效率,可以在24h内除去养殖废水中93%的悬浮颗粒物。在20L养殖废水中投放1000g牡蛎和40g石莼组成的净化养殖废水的生物滤器对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具有最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效率分别为PO4P67.8%、NO2N60.2%、NH4N55.8%、NO3N59.0%和SPM82.5%。在20L养殖废水中投放1000g牡蛎和150g海带组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先庭 刘云凌 张继辉 曲克明 马德林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分别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营养盐培养液和直接利用养鱼废水培养龙须菜,研究高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解无机氮浓度10~75μmol/L和溶解无机磷浓度1~15μmol/L范围内,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良好;当溶解无机氮浓度超过100μmol/L或溶解无机磷浓度超过20μmol/L时,龙须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废水培养龙须菜的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可以维持较好的生长状况。龙须菜可用作大规模养殖废水的净化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