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
- 2023(1214)
- 2022(1092)
- 2021(944)
- 2020(689)
- 2019(1541)
- 2018(1408)
- 2017(2504)
- 2016(1585)
- 2015(1733)
- 2014(1644)
- 2013(1703)
- 2012(1686)
- 2011(1543)
- 2010(1591)
- 2009(1495)
- 2008(1410)
- 2007(1318)
- 2006(1201)
- 2005(1081)
- 学科
- 济(5625)
- 经济(5623)
- 学(3654)
- 管理(3652)
- 方法(3268)
- 数学(2993)
- 数学方法(2977)
- 业(2806)
- 水产(2520)
- 企(2167)
- 企业(2167)
- 动物(1889)
- 害(1804)
- 环境(1689)
- 动物学(1599)
- 资源(1586)
- 虫(1580)
- 生态(1480)
- 虫害(1417)
- 和(1347)
- 病虫(1322)
- 病虫害(1322)
- 及其(1294)
- 农(1237)
- 业经(1176)
- 财(1174)
- 防(1144)
- 中国(1100)
- 防治(1044)
- 治(1043)
- 机构
- 大学(25663)
- 学院(25041)
- 研究(11719)
- 农(10176)
- 科学(10057)
- 农业(8706)
- 所(7632)
- 济(7570)
- 中国(7390)
- 经济(7345)
- 研究所(7308)
- 管理(6577)
- 业大(6568)
- 室(6118)
- 实验(5921)
- 理学(5804)
- 实验室(5739)
- 理学院(5693)
- 管理学(5450)
- 重点(5414)
- 管理学院(5413)
- 农业大学(5184)
- 京(5153)
- 业(5143)
- 省(5132)
- 中心(4924)
- 水产(4697)
- 江(4682)
- 技术(4602)
- 院(4516)
共检索到3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龙华 刘薇 陈建武 周运涛 张艳 汪登强 余其兴
引种长江上游水系的白缘鱼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双控循环养殖系统”进行驯养,通过对水流和温度的控制,解决了冷水鱼的水温、水质和饲料问题。对病鱼组织刮片和镜检,基本鉴别和确定了对白缘鱼央危害较大的水霉病病原体以及两种寄生虫病病原体和两种出血病病原体,并对白缘鱼央的气泡病和弯体病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白缘鱼央“双控”“双低”养殖水体的必要性。
关键词:
白缘鱼央 养殖 鱼病检测 循环水系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振毅 张俊彬
以实验室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金钱鱼1周和1个月后的2组养殖水体样品(分别为A、B)作为研究对象,滤膜抽滤富集水样中的细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序16S r DNA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个样品测序中获得15 259条有效序列,其中A样品为9 092条,B样品为6 167条;在97%相似度下将其聚类,共产生90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A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大于B样品的;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包含8个门、16个纲、28个目、38个科、48个属,其中A样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海单胞菌属(Thalassospira)和弧菌属(Vibrio)占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14.51%和13.29%,B样品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Aureispira和Dyadobacter占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44.67%和17.63%。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体生长产生的可溶性代谢产物和溶解性有机物逐渐积累以及水体p H的变化,改变了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出现了细菌种群演替和适应的现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威 曲克明 朱建新 王海增 崔正国 夏斌
采用微生态净水剂作为菌种,对3种生物滤料(陶环、弹性毛刷和爆炸棉)构建的生物滤器进行生物膜培养,并以3种生物滤器为基础构建简易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陶环生物滤器、弹性毛刷生物滤器和爆炸棉生物滤器的生物膜成熟时间分别为25 d、32 d和28 d。黑鲷幼鱼经过40d的饲喂,3个实验组鱼的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实验组鱼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和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体消化道内菌群数量及其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越 马建忠 郑伊诺 许凯伦 李敏 陈星星 胡园 曾国权 黄振华
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细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其中养殖塘、固液分离池、沉淀池和蛋白分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小红 郭宇辉 王宝森 姚艳红 王志坚
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 Günther)绝对生殖力为70.42(32~118)粒,相对生殖力F/L为0.86(0.52~1.84)粒/mm,F/W为23.25(9.47~38.89)粒/g。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都与体长(L)、净体重(W)等形态学指标成直线相关,其相关方程分别为F=2.871L-59.581,F=15.332W+22.77,F/L=0.0189L+0.1544,F/W=0.1527W+0.7548。绝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小。相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属于分批产卵类型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兆鸿 王建建 高权新
采用16S r DNA-PCR菌群分离鉴定的方法,对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的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群结构进行了鉴定,用产酶菌筛选培养法对产消化酶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试了各菌株消化酶的活力。研究发现,云纹石斑鱼幼鱼消化道内可培养的主要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中产消化酶的菌株占可培养菌的55.6%。在产酶菌中,同一株菌产3种酶的有5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永久 吴兴兵 何勇凤 杨德国
2012—2015年,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3年间长鳍吻鮈均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培育成熟,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培育存活率和成熟率最高,分别为85.3%~100%和77.3%~100%;对培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PG、HCG、LRH-A2、LRH-A2+DOM)催产实验,结果为LRH-A26μg/kg+DOM 5 mg/kg合剂催产率最高,达88.3%;14、16、18、20和22℃5个温度组的受精卵孵化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时间(H)与温度(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0.573T2-30.393T+418.178,R2=0.982,P<0.01),18℃和2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54.27%和56.0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表明长鳍吻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范围为18~2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小燕 白岳强 许淑英
本文对广西南宁江河网箱养殖草鱼新出现的腐皮白身病进行了分析 ,确定为细菌性病原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试验。得出两株病原菌 ,经过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草鱼腐皮白身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soria)合并感染而引起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思行
五条黄尾(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是日本海水鱼养殖的重要对象,目前日本沿海约有3000个渔农户从事该鱼种的养殖,年产量为15~16万吨,也是日本海淡水鱼养殖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沿海渔民还用手钓、曳绳钓、剌网和定置网捕捞(鱼师)鱼,但年捕捞量仅3~5万吨。生长周期 (鱼师)鱼主要分布于沿海暖水区,以堪察加半岛南部,经日本和朝鲜水域至西伯利亚滨海省西部水域,资源较丰富。产卵场分布于能登半岛(北纬37°)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龙华 汪登强
本文对长江上游水系的白缘鱼央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采用肾脏细胞法和空气干燥法制片 ,Giem sa染色。结果表明 :白缘鱼央的染色体数在 2 2~ 2 6之间 ,并确定 2n =2 4的类型占 73 7% ,臂数NF =4 6 ,染色体单倍体总长度为 2 8 75 μm。由核型公式 2 0m +2sm +2st确定为雌性个体。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现象 ,也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关键词:
白缘(鱼央)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9%;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基因Ⅲ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es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708 bp序列,该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esa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3%,说明菌株Et4具有esaV基因。菌株Et4对环丙沙星等较敏感,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永进 方开吉 刘志圣 田淑丽
网箱养殖罗非鱼暴发性鱼病及防治技术刘永进,方开吉,刘志圣,田淑丽(山东省泰安市水利水产局271000)随着近几年网箱养殖罗非鱼的发展,罗非鱼的性状退化、抗病能力下降逐渐暴露出来,1994年7月3日至25日,新泰市东周水库和光明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出现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覃映雪 池信才 苏永全 王德祥 陈信忠
2002年夏季厦门同安湾一带气候炎热,降雨量少,海水盐度偏高,同安湾刘五店的网箱养殖石斑鱼大面积暴发溃疡病。本研究调查了石斑鱼溃疡病暴发的特征和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溃疡坏死、眼球脱落、鱼骨暴露等。从病鱼体表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群命名为TS 628,经回归感染证实TS 628就是引发本次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同源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特性,基本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对氯霉素、壮观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等抗生素不敏...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青石斑鱼 溃疡病 病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荭 江育林
1998年 5月至 7月间 ,在中国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肿胀病” ,引起石斑鱼大量发病、死亡。从体表和鳍条的溃疡病灶处分离出 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这 2个菌株均为鳗弧菌。将肝、脾、心和肾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AB、CK、PG和PC细胞上 ,没有观察到细胞病变。患病鱼的腹腔中有大量黑色的球状物和腹水 ,使患病鱼呈现明显的腹部肿胀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这些黑色的球状物由多核细胞组成的增生性组织
关键词:
肿胀病 石斑鱼 鳗弧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冉 陈四清 莫照兰 李贵阳 刘长琳 王有廷 李杰 黄倢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是一种名贵的冷水经济鱼类,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小规模的工厂化繁育和养成。目前,我国关于裸盖鱼的病害研究仍是空白。本研究对山东烟台一养殖场自然发生疥疮病的裸盖鱼进行了病原分析,从发病鱼体内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命名为AF-1,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检测、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人工感染实验证明,AF-1对裸盖鱼有致病性,呈现症状与自然发病状态一致;结合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16S r RNA和gyr B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将AF-1鉴定为杀鲑气
关键词:
裸盖鱼 疥疮病 杀鲑气单胞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